药物渗出致局部组织坏死,临床工作中怎样做好药物渗出/外渗的处理及预防?

案例:

患者,女,65岁,脑积水术后第二天,意识模糊,右下肢带入术中留置静脉针,术后当班护士评估该留置针滴注顺畅,无肿胀、无渗出,又因患者长期住院卧床,血管条件差,为了尽可能的保护患者外周血管,为后续治疗带来方便,当班护士就没有更换静脉留置针的部位(平时规定留置针不允许留置在下肢)。

术后第二天晚上,患者出现了意识加深,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急查电解质发现患者钠低于正常值,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了10%氯化钠加入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的医嘱。在补钠即将结束的时候,当班护士发现患者右踝关节内侧、静脉留置针局部现了明显肿胀,并且局部皮肤发生了坏死,有的地方皮肤与皮下组织已经分离,星星点点的渗出液从破溃皮肤局部渗出,清晰可见。

当班护士立即关停了输液器的开关,停止在原部位继续输液,在经过反复探寻后,重新在患者右上肢留置了一个新的静脉留置针,继续剩余液体的输入,同时,让患者抬高患肢,保护创面清洁,避免创面进一步损伤。

此事件发生后,当班护士一夜都惴惴不安,她后悔自己在反复关注患者意识状态变化的同时,没能多看一眼患者输液局部的变化,造成如此不可挽回的局面,不知道家属知道后会是什么态度,不知道第二天如何向护士长说明。

但是,担心归担心,懊悔归懊悔,事情既然发生了,总要想办法解决,怎样能够尽快采取措施使患者坏死部位的创面尽快愈合,才是当下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于是,第二天上班后,当班护士主动向护士长说明了情况,上报了不良事件,承认了自己工作的不足,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后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之后,护士长对患者局部坏死创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咨询了院内及院外相关有经验的老师,对创面做了如下处理:

1.保护好创面最上层的破损皮肤,拍照留存,避免局部皮肤继续受损而引发感染。

2.安尔碘消毒局部创面,待干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

3.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创面5分钟,待干。

4.贴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能够吸收渗液,减少伤口浸渍发生的危险,为坏死组织创造一个无菌且封闭的生长环境。

5.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6.创面前方脚掌肿胀部位贴水胶体:水胶体敷料具有很强的自溶清创能力,能够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减轻患者疼痛,增加其舒适感。

7.嘱各班护士观察渗出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8.做好相关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发生时间、部位、导管类型、患者体征以及初步处理措施等。

之后,根据创面渗出情况进行了适时换药,一周后创面渗出基本停止,18天后创面基本痊愈,家属无任何异议,转入康复科继续后续康复治疗。

此事件发生后,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了充分讨论分析,让全科护士能够以此为戒,今后不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在分析讨论会上,当班护士及各年资护士进行了发言:

当班护士:作为当班护士,明知高渗药物一旦渗出会存有一定的风险,但还是没能引起高度重视。期间数次来到患者床旁查看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却没能掀开被角多看一眼患者输液局部的情况,让天天强调的有效巡视成为一句空话、假话,没能把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到实处,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低年资护士: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是我接的手术,本想把留置针更换到上肢,但考虑到患者自身血管情况,为了保护有限的可用静脉,就没有更换。在上肢留置的静脉导管相对下肢来说更利于观察,当药物渗出/外渗时也更容易被发现。以后,我们遇到带入的下肢静脉留置针要及时更换部位,实在没有条件更换的,要做好交接班,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必要时告知护士长,为患者置入中线导管。

高年资护士:本次事件的发生跟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以前也曾经发生过输入高渗药物局部渗出的,但造成的结果却没有像这位患者这样严重,就是单纯的肿胀,在停止输液后一般在2到3天内肿胀都能消失。此患者渗出后之所以表现这么严重,除了与护士没有及时发现有关,也与患者两年来一直住在医院,久病不愈,长期卧床,缺乏营养,血管弹性差,双下肢活动欠佳,局部血液循环差有关。以后遇到这样自身条件特殊的患者,我们要格外注意。

讨论分析后,护士长针对大家发言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制定出了预防及整改措施:

1.在全体护士例会上对所有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总结本科室渗出/外渗后容易引起局部坏死的常见药物,共同学习药物的性质及外渗后的处理方法,让大家加深记忆,引起重视。

3.特殊患者做好床旁交接,做到有效巡视,把核心制度落实到实处。

4.静脉留置针尽可能留置在上肢,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使用高危药物时,尽量选择前臂及较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渗出/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

5.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防止药物渗出/外渗。

6.做好宣教:告知患者家属,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可能减少穿刺侧肢体的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渗出/外渗。再者,要避免穿刺侧肢体受压,以免影响血液回流而造成渗出/外渗。做好沟通,注重患者及家属的诉求及感受,一旦发现局部疼痛、肿胀及其他不适感,要及时告知护士。

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着诸多玄机,它需要你拥有足够的体力及善于思考发现的头脑,每天保持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和自觉,不折不扣的把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工作中,不报有任何侥幸心理,才能尽可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确保护理安全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尚需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药物渗出致局部组织坏死,临床工作中怎样做好药物渗出/外渗的处理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