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闻稿引发的思考(写作体会)

       一篇新闻稿引发的思考(写作体会)

  万俊华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工厂制造产品的过程。产品有找原材料、初成品、成品三个阶段。下面,我就以采写《突出“早”字、注重“好”字、南昌郊区植树造林起高潮》(以下称植树稿)为例,谈点自己引发的思考。

  采访,就是写稿的前期工序,即为制造产品找原材料,这是决定稿件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所以采访一定要全面、细心,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过去,我写植树方面稿件,总是写什么时间、地点、多少人、植了了多少株树等几句套话的简讯。今年区农林局长找到我说,2月14日,全区开展植树活动。正好这时,一位技术员模样的中年人来向局长汇报植树情况。谈到一个“好”字,我立即与其闲聊。当他向我详细讲叙了去冬以来植树造林有关情况后,一篇《突出“早”字,注重“好”字,南昌市郊区植树造林起高潮》思路,立即涌入脑海之中。由此想到,采访,不仅要采访领导人,还要采访那些看来不那么重要、且是关键人物。从他们那里,你可以了解到领导介绍情况中没有讲到的新情况、新观念,从而进一步拓宽写稿的内容和思路。

  初稿,仅是产品的半成品,《植树》初稿完成后,我没急于发出,送给了分管农林的副局长审阅。他看后说,你知道吗?今年全市平原绿化的重点是“两湖两路”。而我区四项重点有三,当属全市平原绿化工作“重中之重”。我把这段有分量的文字加进稿里,稿件的价值明显地上了一个“档次”。由此,我想到,初稿写成后,不仅要自己关起门来修改,还一定要给相关的人看。这样,除了可校正笔误外,还可以补充丰富的“营养”。

                        (原载《江西日报通讯》1994年第5期)

           作者简介:万俊华,(笔名:阿年)江西南昌人。南昌市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羊城晚报》等全国100多种报刊。有200多篇作品入选100多种选本。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奖。主编小小说集1部,出版《失学之谜》小小说集等书籍7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篇新闻稿引发的思考(写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