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牙膏

累了,是时候睡了。

于是起身刷牙。挤了挤这支这只早就快没有了的牙膏,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节俭日子。

小时候父母的那个“节俭”,牙膏一定要用完了才可以换新的。这个“完”指的就是他们都挤不出的样子,硬是要把牙膏皮里的每一点牙膏,包括牙膏头和出口的那么一小点。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这样。

一支牙膏通常可以用很久,因为买大量装的比较划算。一支牙膏用上几个星期后,就会变得超级不耐烦,“天天都是那个味道”。如果是支新牙膏,就会很清新,“天,明早上可以刷到今晚买的新牙膏,会是什么口味呢?好期待哦“,连挤牙膏也会像电视广告一样布满牙刷,刷牙就更加有仪式感了。

正是这种心理,就总巴不得牙膏用快一点。好不容易用完的牙膏,上个星期感觉就快挤完了的,居然还挤得出来。咳!所以小时候挤牙膏就是这种“恨自己为什么还有牙膏”的感觉。

读初中时我回了老家,没人监督我的牙膏到底挤“完”了没有。最开始还保持着那份“优良的家庭文化传统”,但是到了后来,这个习惯却没保持下来。

其实这个传统也不算优良吧。后来看到“牙膏要换着刷”的观点,说每个牙膏有不同的功效,多支不同的牙膏换着刷就对症下药吧,对牙齿好。软文快讯看多了,东看一篇西看一篇,没学过系统的牙齿护理,也就“感觉对”得照做了。

但真的优良在“节俭”的习惯上。节俭是个相对概念,我以为我上个大学少吃零食多吃食堂,少聚餐,少出行等就是节俭了。但是父母他们的节俭远超我们想象,老一辈的更甚。我爷爷的椅子上挂着一块用成“丝”的毛巾,估计吸不了几滴水来。他很是炫耀的说:“这个毛巾我用了6年了。”而我爸有次叫我买毛巾,说:“帮我买两条毛巾,要棉的,别给我买几块钱的那种!”我用毛巾则更是讲究,质量算不上上乘但是也不差不便宜,主要拿来洗脸用久了就擦着脸痛,就换新毛巾洗脸,旧毛巾洗澡......

虽说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日新月异,但其实一代人和一代人的生活观念还是差得很远。有时甚至成了家人之间得代沟。就和相对概念得节俭一样,有时我们的“节俭”并不是真的“节俭”,反而是一种铺张浪费。小时侯总觉得被父母连牙膏这种小事都掐着的生活是一种束缚。现在相对自由了,却莫名的有些怀念旧生活了。不过我还是不喜欢被父母逼着把牙膏挤“完”。

哎,用毛巾洗个脸睡了把......

你可能感兴趣的:(挤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