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丽【好读书 读好书】:《道德图》系列第二十四章“(修)行”

我是玉丽,两女儿妈妈,专注陪伴妈妈们一同成长,已经坚持写关于成长的原创文章第419篇。我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为想要成长的妈妈赋能,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你也为我赋能。妈妈成长,找玉丽!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通述]
        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圣人在观察事物时,如果事先加入自己的偏私之意,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以一己之念替代他人想法,他人的思想无法得到彰显;自夸而不懂得欣赏别人的人,无法建立功勋;自我尊大的人,无法得到别人的推崇。
        从道的角度看,这些都像每天多余的剩饭一样,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按规律办事的人,不会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

这一章着重在讲修行,怎样的行为才是遵循道,按照规律在行事的呢?作者说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也就是看待事物不加入自己的偏私之意,不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想法,不自夸而不懂得欣赏别人,不自尊自大。

做到这四点,我们的言行就是符合道的,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但是要做到这四点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常常都会被经历和经验等束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惯性。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或事物,常常下意识就会特别容易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惯性,来作出判断,甚至是下一个定义,特别是对自己未知的领域和新鲜事物尤为如此。

我们常常相信眼见为实,以为我们眼睛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和本质。可却很少去想,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加上大脑的加工,其实出来的东西是很主观的,就像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方面一样。

这就是由我们的经历和经验所形成的,不同观念、不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思维模式。所以要做到不自见、不自是,就要有突破固有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意识。

要做到这点,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向优秀的人靠拢,观察学习别人的处事方式,看他们对待事物的不同认识,这就是在接受不同思维模式和观念的过程。

然后我们内观自己,吸收别人好的方面,新旧融合,固有的思维模式就会被打破,升级迭代成新的行为模式,如此循环往复。

我觉得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修炼自己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过程,也就是修行的过程。

努力修好自己,保持谦卑的心态,始终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做到这样,那我就相信肯定就能做到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自然规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玉丽【好读书 读好书】:《道德图》系列第二十四章“(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