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北京和深圳

带着对大城市的向往和对不同生活文化的好奇, 大学毕业就去广东、深圳工作。“卷”了4年,也在深圳认真生活了4年。刚好想要换个工作环境,刚好也想换个生活环境,刚好有个工作机会,就跨越了2000公里,来到北京,开始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的生活。一个北方人,回到北方,偶然中存在着必然,也是生活态度使然。

深圳是一个改革开放后新兴起的城市,大家都是外来人口,大部分人说普通话,没有初来乍到的距离感。即使正宗的广普,也不会让人有失落感,毕竟出了深圳都是外地。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的包容和开放,没有进入新的生活环境的陌生感。深圳是一个注重效率的城市,各种便民服务和科技应用,对矛盾、问题本身的专注,让事情都能被高效得解决,让大家能够把时间更多地用在工作或者生活真正需要的地方。人情凉薄的城市问题,在深圳也因此显得更加突出。马路上形色匆匆,似乎擦肩而过的人都在不同的平行世界生活。一个没有什么老年人生活的地方,没有太多温情。

北京则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一代一代土著人在此生活、传承。路边的每一座建筑、街角的每一块石头,可能背后都承载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即使不是正宗的北京话,也时不时能听到皇亲国戚般骄傲的腔调。这种口音上的差异,让初到北京的人有一种新鲜感,但时间久了,更多的是增加距离感,一种本地人和外来人之间的隔阂。因为几十年、几百年的一起生活,北京城有着千丝万缕的人情关系,或是远房亲戚,或是曾经的老伙计。处处流露着温情,一种邻居奶奶的关爱、一种隔壁大爷的关心。但关系网的编织,也让不少“北漂”感觉自己像是混迹其中的昆虫,遇到蛛网就会陷入其中、很难挣脱。人情世故,才是北京的江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北京有着更鲜明的对比。毕竟,没有比万家灯火更能给流浪者带去孤独了。

北京有着8.2倍于深圳的土地面积,也因为北京“地广人稀”而深圳“高度聚集”的差异,在北京不同区生活的朋友可能真的是异地网友,而深圳不太联系的亲人可能就住在山的两边。地理广度的不同,让深圳40块钱可以满足吃喝玩乐的打车费用,在北京可能就是刚出门、在半路。深圳因为人口密度大,周围3、5公里的居民能够支撑起一个复杂的商圈,在北京2、3公里可能都没有一个像样的超市,更不要说餐饮、便利店的巨大差距。在深圳的便利、丰富生活,在北京看起来却变得特别奢侈。

纬度的不同,导致北京和深圳的气候环境天差地别。深圳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只是有时候特别热,有时候不是特别热;北京四季分明,衣柜里放着像是不同世界人的衣服。在深圳,很可能想不起来上次去爬山是在冬天还是夏天;在北京,一桶方便面都能吃出不同季节的味道来。在深圳每年可能在穿着上省下不少钱,但在北京更能感受到生活、世界的多样性。深圳植被茂盛,绿植覆盖率较高;北京好不容易移栽的大型乔木可能只能画出一块阴凉。深圳的免费生态公园、森林公园、海湾公园环境都很好,去公园遛娃、发呆跟到景区旅游一样享受;北京郊野公园最多比家里更能多几棵树,多一些蚊虫,水库也不过是个大水坑。从自然环境舒适度上,深圳要比北京更适合生活;从自然世界多样性上,北京要比深圳生活得更丰富。

南方人的精致和北方人的粗犷在食物上也有很好的体现,也因为食材多样性的程度不同,深圳和北京餐桌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南方物产丰富,人们对食物的讲究造就了深圳美食的多样性。在深圳,单说做鸡的店,就有猪肚鸡、椰子鸡、白切鸡、烧腊等;而北京只有烤鸭可能传播度会广一些。深圳的菜做得都很精致,即使不怎么美味,至少看起来还是能够赏心悦目;北京的菜比较随意,甚至为了表现实惠,提供的分量也特别大,没有人会把胡辣汤、疙瘩汤拍照发朋友圈吧?也正因为深圳餐饮、便利店的密集,在深圳出门就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美食,下楼就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在北京,考虑好自己想吃什么,坐上半个小时地铁,到店门外可能没有一开始的美食愿望了。在吃的上面,深圳打分肯定要比北京高很多,甚至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深圳的人群密集,让人感觉始终被这个社会裹挟着往前走,半夜都会碰到背着包刚加完班的打工人,很难静下心来享受片刻的宁静;北京住宅远离喧嚣,回到小区就能感觉像是回到生活,多的是遛娃的家长和散步的老人。深圳生活就是为了“搞钱”,北京“搞钱”就是为了生活。深圳更像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吃肉、喝酒、蹦迪、游戏、宵夜;北京更像是中年人的生活习惯,早餐、上班、买菜、做饭、遛娃、睡觉。深圳的生活重心在社会,北京的生活重心在家庭。深圳更适合那些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年轻人,而北京更适合那些享受安稳生活的老年人,至于中年人,可能无所谓城市的差异。

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更适合到深圳工作,被校园锁了近20年,是要好好看看这花花世界、灯红酒绿。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也并非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看到的北京和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