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林考纲都出来了?!快拆盒子获取园设重点整理!

 什么?!东林的考纲都出来了!

心心念念的考纲终于发出来了

344风景园林考研基础考纲

考研理论 | 干货分享

马上临近九月份末尾了

你的理论过了几遍了?

 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了?

不要慌!不要慌!

高分学长来助你一臂之力之力

东林考试两本书,学长一本一本带你过重点

每天来转转,理论随时随地就能复习

准备好了么?

上菜!

(本文预计耗费你宝贵的10分钟)

  LI    LUN   GAN  HUO

理论干货

理论参考书目(专硕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园林设计》 

考察比重: 绿规园设=4:6 ,绿规偏重大题,园设偏向于基础题型 )

考试题型(以20年试题为例):

选择题    (单选(一题1)、多选一题2分,)

名词解释 (一个3分

简答题    (一题6分

画图题    (两题,一题10分

论述题    (两题,一题20分

《园林设计》

introduction

绪论

红色:选择黄色:名词解释                

蓝色:简答/论述 

园林发展三阶段自然阶段,人工阶段,生态学阶段,最早园林形式:,见于我国和波斯。

园林的属性

1.社会性与时代性:与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实用与观赏的双重性:组成园林的要素:地形,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

实用性:保持城市生态条件不被破坏并改善生活环境,为游人提供休息游览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和场所。

观赏性:组成要素本身的质地形态色彩表现出的自然美,通过人工技术与学术手段塑造出的人工美,艺术美。

3.多学科性: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4.地方性与民族性:由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决定。

园林(狭义):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工程技术手段构成供人们休息,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园林(广义):称园林绿地,包括侠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及其他林地。

园林发展趋势:以生态学的原理和实践为依据。

人与自然的关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人工摹仿自然。

园林设计:

设计工作、目的:

(1)园林设计工作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实施性工作。是建设施工的依据,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技术性。

(2)园林设计的目的是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其任务是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运用植物、建筑、地形、水体等组成因素,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提供园林建设方案和施工图纸。 分为: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园林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园林特有的现实环境中的综合表现。园林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科学依据。任何园林艺术创作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要求进行。

2.社会需求。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要反应社会的意识形态。

3.功能要求。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活动的功能要求。

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DESIGN THEORY

园林设计理论

英国造园家杰克利提出的世界园林三大系统:中国,西亚,希腊。

传统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决定园林形式的因素:

(1)园林的性质和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是指某种内容的表现须选用最合适的形式才能表现内容的内在实质。每种形式都应该反映一定的内容,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2)地区的自然条件: 如果拟建的地形是平地,采用规则式比较经济;如果拟建的园林地形是地形起伏较大的,且自然水面较多时,采用自然式更好。总之应因地制宜的选用园林形式。

(3)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果周围的环境都是规则式的道路广场和建筑群,面积不大则采用规则式和自由组合的整形式;如果面积更大,可以组成两个以上的独立视景空间,也可以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以求环境的协调统一。

(4)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习俗和不同的审美。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什么样的园林形式,一方面应考虑当地民族传统和审美思想,另一方面要看到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

规则式园林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和缓坡地组成。在丘陵地区,由阶梯式台地,斜坡和阶梯组成。地形的剖面边缘呈直线和斜线。

2.水体。园内水体的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采用整齐式的驳岸,水体形式有壁泉,几何形水池,喷泉,叠水,运河式水体。

3.建筑。用建筑、道路广场构成全园主轴线和副轴线,建筑两侧的喷泉,花坛分别布置在主副轴线上;建筑群和建筑组群采用了中轴对称手法布置。

4.道路广场。园林道路均为直线、折线和几何曲线组城方格和环状放射形,广场和草坪平面为几何形,并用建筑树墙和林带围合。

5.植物种植。园中树木采用行列式和对称式栽植,用绿篱树墙组合空间,用剪型树模拟建筑、几何形体和动物形象,花卉常采用群体色块和模纹的花坛、花境、花缘形式。

6.其他景物。多采用盆树、盆花、雕像和瓶饰做景观点缀,雕像常设于道路起点,广场中心和广场周边。

自然式园林基本特征:

①地形地貌。对地形的处理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平原地区尽量利用原有地形的自然起伏,进行人工修整。在丘陵山地地区,利用原有地形。因高就低的加以人工整理,使其形成自然山水的特征。其地形断面边缘成自然曲线。

②水体。水体的平面轮廓为自然曲线,水岸采用自然斜坡,也用垂直驳岸和山石驳岸,水景的类型有河流,溪水,自然的瀑布和湖泊,池沼。

③建筑。单体建筑有中轴对称和不对称式,建筑群和大型建筑组群也有对称和不对称式,它们布局的共同特点是随地形和景观空间而设置,所以不用轴线控制全园,而以景观序列变化贯穿全园。

④道路广场。道路依据景区和景点的空间序列而设,成为贯穿全园的景区与景点的导游线。道路的平面为自然曲线,并用建筑,山体,自然式树丛和林带围合成疏密,开合变化的自然景观。

⑤植物种植。园内林木体现自然植物群落形式,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植物配置有孤植,丛植,群植,林植。花卉采用丛植,片植和盆栽。树木花卉常与山石,水景,粉墙搭配。

⑥其他景物。用假山,置石或独立组合空间与建筑,墙体,地形组合。中国传统园林喜用匾额,楹联作景观环境的点景。

混合式:全园没有形成控制全园的轴线,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园林形式安排:结合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的需要安排规则式布局。在地形复杂处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

景的感知

:把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象称为景或风景。它由单一的表象构成也由多种表象共同构成。

:是景观美感的统一体现,应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所有生理感知和心理感受。

物境:是指自然的山川、田野、湖海、池沼、动物、植物、日月星辰、风雨雪夜、地区气候和人工的建筑物,构筑物,使人感到是自然美和生活美。

意境:是物境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

平视观赏:是人的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视,人的头部不必上仰或下俯,可以舒展地、平静地远观不易疲劳。  

俯视观赏:景物处于视点的下方,须低头观看,也就是人的60°视锥向下移,中视线与地面相交.

仰视观赏: 当景物位于视点上方,视点距离景物又较近,要看到景物或看全景物的整体,就要将中视线上移,头部上仰。

静态观赏: 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称静态观赏。

动态观赏: 游人在一个景点驻足后再走向另一个景点,这时所看到的最色都随着视点的变化移动着,即所谓“步移景异”。

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 从建筑空间类型讲,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是指空间的形状有没有流动的导向;用视觉心理学解释,就是空间”力的图式”所呈现的是均衡的还是动态的。

静态风景与动态风景: 顾名思义,指风景的静与动的表象,决非游人的静观和动观,所谓的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

开敞空间: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的空间。

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档的空间叫闭合空间。

开朗风景:在开敞空间中所呈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闭锁风景:闭合空间中所呈现的风景叫闭锁风景。

形式美要素:色彩,点,线条,形状,空间,质感

(放个舒缓眼睛的图

,中途休息)

PRINCIPLE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整体与局部:先从整体考虑,局部服从整体,个性与共性达到变化与统一。

主景与配景:主景与配景。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每个景区中主景只能有一处,配景可以有多处。

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加高主景空间高程使之更鲜明醒目。如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

2、中轴对称:规则式园林中运用中轴对称强调主景宏伟、庄严、壮丽的艺术效果。

3、轴线与透景线的焦点:轴线与轴线的端点、透景线的焦点具抑制和控制其他风景特征的趋势。

4、对比:对比有形状、体量、线条、色彩等对比。如雕塑、植物配置等,但要注意协调问题。

5、空间构图中心:主景布置于规则式的几何重心、自然式的自然重心等感觉的重心,给人稳定感。

对比与协调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的表现上有共性和个性,当个性>共性时,彼此的反差就大,称为对比.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的表现上有共性和个性,当共性> 个性时(共性占优势,个性成分少时)为谐调。

①形状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园林景物的面,体形状的对比上,如圆形广场中设圆形或方形花坛。

②体量的对比。是指景物的实体大小而言,实际上还有粗细与高低的对比关系,如2m高的杜松和黄刺玫。

③方向的对比。园林中的实体或空间具有线的方向性时,就产生了线与线,线与面的方向性对比,如高耸的纪念塔与地面形成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对比。

④开合的对比。指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的过渡缓急程度。不但可以达到强调变化的目的,也是增加空间层次和景深的手法,利用空间的开合收放,形成景观空间的变化序列,同时又富有节奏感。

⑤明暗对比。合则暗,开则明,明与暗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园林常利用山洞,狭道,密林,与林中空地制造明暗对比效果和空间层次变化。

⑥虚实的对比。形式构图的虚实关系主要是视线受阻程度,其次是质感和错觉。如门窗为虚,墙为实,虚与实的对比与开合的对比,明暗对比又有联系,因为明处有实感,暗处有虚感。

⑦色彩的对比。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之间的对比与谐调达到变化与统一的目的。如色相之间的互补色可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分隔与联系

障景:屏障景物

并引导空间变化,使之产生意外之景的中手法。

对景:视景空间中的景物、建筑的相互呼应关系。包括正对,互对。

漏景:园林空间除虚分还保持着空间的相互联系外,实分也要通过门、窗、洞与其它空间有一定的渗透与联系作用。

添景:增设前景作为层次的装饰。

分景:将空间划分为 若干个不同的视景空间,使之避免“一览无余”的景色,园中有景,景中有景,形成虚虚实实,或虚或实,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空间组合体。

隔景:运用建筑、山体等构筑物分隔景物空间,极力避免景区间的相互干扰而智加园林整体空间变化。

夹景:是为了强调狭长空间的纵深景观。

层次与序列:

借景:指将园外的佳景有选择的借到园内来欣赏。

①远借:即把园外远处可见的景色纳入,一般是山体、建筑、林木、水景等,如北京颐和园借西山和玉泉山的塔。

②近借:也称邻借,即将与园相邻的或近距离的园外景物借入,无论是山、水还是建筑、植物均可借。可开窗借隔岸借。如苏州沧浪亭通过花窗近借街道的河塘。

③仰借:是以仰视观赏园外的高处景物,可借山峰,宝塔,建筑,大树等,如北京北海公园仰借景山。

④俯借:是身居高处俯看园外可借的景物。如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俯视故宫博物院的全貌。

⑤应时而借:是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和朝夕景象而言。季相变化主要是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所以园林中的很多景点都是借时令的景色而起的,如“平湖秋月,南山积雪”。

框景:利用建筑的门、窗框及建筑的树枝等将美丽的景色收到框中欣赏 ,犹如一幅美的图案。

空间序列:起景,高潮,结束

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借景-尾景

二段式:序景-起景-转折-高潮(结景)-尾景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

比例与尺度

尺度:是景物、建筑的整体或局部构件以人所习惯的一些特定标准尺寸作为度量大小标准。

比例:一方面是指景物的本身长宽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某个园林景物与所在空间的形态与体量关系。

大尺度:雄伟壮观,正常尺度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小尺度小巧玲珑,富有情趣。

园林意境

(1)虚实与错觉:园林中常采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制造一些未知,来增加悬念。如:中国山水园中水体的入水口讲究藏而不露,使人不知水从何处来。

(2)比拟与联想:人们对景物含蓄的比拟使人产生联想并触景生情,借用植物的生态习性,予以人格化与性格化。如古代的文人画家常以“松竹梅”比喻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比喻为四君子。

(3)古迹与传说:长久的园林发展史使园林与古迹文物结合在一起,这中间有寺庙、古建筑、文化遗址和历史传说。如杭州的岳坟、灵隐寺、飞来峰、苏堤白堤等这些历史文化增加了景观的意境。

  (4)    诗文题咏:中国园林通常以园林建筑上的匾额、对联、楹联、中堂和碑文、岩刻的形式点出风景主题寄情于景抒发思想情怀,启发游人的意境联想,既增加了景观的观赏价值,也使人受到一定的思想启迪。

学长加班终于肝出了一部分内容整理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期会持续更新

请关注我们!

你的支持是我们持续更新的永久动力

【记得关注收藏哦!随时随地复习考研理论!】

排版 | 盒子君

 文字 | 清风木盒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 东林考纲都出来了?!快拆盒子获取园设重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