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

6.1从全连接到卷积

    • 不变性
    • 互相关运算
    • 卷积层
    • 图像中目标的边缘检测
    • 通道/特征映射(feature maps)
    • 感受野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是机器学习利用自然图像中一些已知结构的创造性方法。

卷积 就是一个特殊的全连接层。

不变性

  • 从一张图中寻找某个物体时,识别与物体的位置无关
  • 平移不变性(translation
    invariance):不管检测对象出现在图像中的哪个位置,神经网络的前面几层应该对相同的图像区域具有相似的反应,即为“平移不变性”。
  • 局部性(locality):神经网络的前面几层应该只探索输入图像中的局部区域,而不过度在意图像中相隔较远区域的关系,这就是“局部性”原则。最终,可以聚合这些局部特征,以在整个图像级别进行预测。

互相关运算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1张图片
  • 卷积层 将输入X和卷积核矩阵W进行交叉相关,再加上偏移b后得到输出。W和b是可学习的参数,核矩阵的大小是超参数。
  • 输入输出大小关系:(步长为1时)
    输出大小等于输入大小减去卷积核大小,
    ( n h − ( k h − 1 ) ) × ( n w − ( k w − 1 ) ) (n_h - (k_h -1)) \times (n_w - (k_w - 1)) (nh(kh1))×(nw(kw1)) 即:

代码实现: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def corr2d(X, K):  #@save
    """计算二维互相关运算"""
    h, w = K.shape
    Y = torch.zeros((X.shape[0] - h + 1, X.shape[1] - w + 1))
    for i in range(Y.shape[0]):
        for j in range(Y.shape[1]):
            Y[i, j] = (X[i:i + h, j:j + w] * K).sum()
    return Y

用上面的矩阵验证一下:

X = torch.tensor([[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K = torch.tensor([[0.0, 1.0], [2.0, 3.0]])
corr2d(X, K)
- **一维和三位互相关运算**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2张图片

卷积层

  • 卷积层中的两个被训练的参数是卷积核权重和标量偏置。
  • 在训练基于卷积层的模型时,随机初始化卷积核权重。
    在__init__构造函数中,将weight和bias声明为两个模型参数。前向传播函数调用corr2d函数并添加偏置。
class Conv2D(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kernel_size):
        super().__init__()
        self.weight = nn.Parameter(torch.rand(kernel_size))
        self.bias = nn.Parameter(torch.zeros(1))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corr2d(x, self.weight) + self.bias

图像中目标的边缘检测

通过找到像素变化的位置,来检测图像中不同颜色的边缘。

  • 垂直边缘检测
    • 首先,我们构造一个6x8像素的黑白图像。中间四列为黑色(0),其余像素为白色(1)。
    • 然后,构造一个高度为1、宽度为2的卷积核K=[1,-1]。当进行互相关运算时,如果水平相邻的两元素相同,则输出为零否则输出为非零(1或-1)
X = torch.ones((6, 8))
X[:, 2:6] = 0
X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3张图片
K = torch.tensor([[1.0, -1.0]])
Y = corr2d(X, K)
Y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4张图片

当然X的结构变化时K也要相应变化:如,对X进行转置之后,需要对K也转置一下才能有效
corr2d(X.t(), K.t())

  • 已知目标X→Y,学习满足要求的卷积核
    • 先构造一个卷积层,并将其卷积核初始化为随机张量。
    • 接下来在每次迭代中,比较Y与卷积层输出的平方误差,然后计算梯度来更新卷积核。
    • 简单起见,我使用内置的二维卷积层,并忽略偏置。
# 构造一个二维卷积层,它具有1个输出通道和形状为(1,2)的卷积核
conv2d = nn.Conv2d(1,1, kernel_size=(1, 2), bias=False)

# 这个二维卷积层使用四维输入和输出格式(批量大小、通道、高度、宽度),
# 其中批量大小和通道数都为1
X = X.reshape((1, 1, 6, 8))
Y = Y.reshape((1, 1, 6, 7))
lr = 3e-2  # 学习率

for i in range(10):
    Y_hat = conv2d(X)
    l = (Y_hat - Y) ** 2
    conv2d.zero_grad() #每次循环将参数梯度置0 避免累加
    l.sum().backward()
    # 迭代卷积核
    conv2d.weight.data[:] -= lr * conv2d.weight.grad
    if (i + 1) % 2 == 0:
        print(f'epoch {i+1}, loss {l.sum():.3f}')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5张图片

在10次迭代之后,误差足够低。此时所学的卷积核的权重张量如下:

conv2d.weight.data.reshape((1, 2))

通道/特征映射(feature maps)

  • 输入图像是三维的:图像不是二维张量,而是一个由高度、宽度和颜色组成的三维张量,比如包含1024x1024x3个像素。前两个轴与像素的空间位置有关,而第三个轴可以看作是每个像素的多维表示。故X表示为[X]i,j,k,卷积核为[V]a,b,c
  • 隐藏层也得是三维的:由于输入图像是三维的,我们的隐藏表示也最好采用三维张量。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空间位置,我们想要采用一组而不是一个隐藏表示。这样一组隐藏表示可以想象成一些互相堆叠的二维网格。
  • 三维隐藏即为通道/特征映射:因此,我们可以把隐藏表示想象为一系列具有二维张量的通道(channel),这些通道也被称为特征映射(feature maps),因为每个通道都向后续层提供一组空间化的学习特征。可以想象,在靠近输入的底层,一些通道专门识别边缘,而一些通道专门识别纹理。

感受野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6张图片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是指特征图上的某个点能看到的输入图像的区域,即特征图上的点是由输入图像中感受野大小区域的计算得到的(来自所有先前层)。

《动手深度学习》6.1从全连接到卷积_第7张图片
  • 神经元感受野的值越大表示其能接触到的原始图像范围就越大,也意味着它可能蕴含更为全局,语义层次更高的特征;
  • 相反,值越小则表示其所包含的特征越趋向局部和细节。因此感受野的值可以用来大致判断每一层的抽象层次。
  • 注意,感受野可能大于输入的实际大小!
  • 当一个特征图中的任意元素需要检测更广区域的输入特征时,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深的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手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