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应只属于热爱它的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喜欢码字的人,他们笔耕不辍,他们乐在其中。可我不是这样的人。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就是我最害怕的事情,大学时期偶有社团刊物之类约稿,也都是能推则推。按理来说,我应该庆幸现在的工作与文字无关,即使远离写作也能生活得很好。但我反而开始有些蠢蠢欲动地想要写点什么。我为什么想要开始写作呢?

为了那些未完成的夙愿

记得高中晚自习,读着校报上同龄人写的文章,读到共鸣处,欣喜之余,又隐隐有些羡慕作者,羡慕其笔下文字可以被阅读、被珍惜。那时便想,希望在毕业前有一日,我的文章也能出现在校报上,几千学生中,哪怕只有一个,像我喜欢别人文字一样,喜欢我的文字,便心满意足了。但事实上,直至毕业,我也并没有真正动手写过,也许是因为太懒,也许是因为不自信。总之,这个小小心愿,就如同许许多多其他的愿望一样,不了了之。在此之后,也曾有过偶然的想写博客、写小说的冲动,亦是同样的不了了之。天长日久,那些未完成的夙愿,成了心里的一盏盏长明灯,不温不火地燃着,却也不曾熄灭。它记载着,我曾经渴望被阅读。

克服对于写作的恐惧

前面说过,写作是我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因此,写作于我便有了一个特殊的意义:这是对于恐惧的征服。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其中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写、坚持写,哪怕一开始写得再差,也要有产出。在互联网时代,将写出来的东西放到互联网上,一旦有了反馈,哪怕只是阅读量+1,都是对写作者最大的激励;同时,这种反馈也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意见,避免了闭门造车,把文章写成了私人日记。与热爱写作的人不同,我不求锦绣文章,只求有一天,面对写作这件小事,我可以做到不怵。

梳理混乱而无处安置的思绪

每天都有无数的念头在脑子里打转,工作的、生活的、开心的、烦恼的、灵感、思路、愿望……林林总总。思考的过程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思想外化成一个个方块字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既是对大脑内存的清空和释放,同时也能让我们从中抽离出来,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思想。捕捉灵感、理清思路、发现思维漏洞、总结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所有这些都与写作有关。

输出即最好的输入

小时候,当老师的表姐在准备一个考试,她抱怨道:“如果让我去给学生讲,讲一次我就记住了。可是自己看书总也记不住。”后来,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教就是最好的学,或者说,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不管这个输出是说、写还是做。相比于说(需要愿意倾听的对象)和做(需要一个实践环境),写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输出方式了,一台能联网的电脑足矣,甚至每天随身携带的手机都可以。所以,写作的重要动因之一,是我想更好地学。

愿与世界分享

我曾无数次为他人的文字所触动,也每每从他人的文字中获益,却从未试过为他人写点什么,颇有几分“伸手党”的感觉。很喜欢知乎宣传的口号——“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我只是芸芸众生间平凡的一个,学业谈不上优秀,工作谈不上出色,然毕竟也有着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又怎知自己的知识、经验、见解就不会对其他人有所裨益呢?改变世界是一个太宏大的命题,但通过互联网,向这个世界施以卑微的影响,大概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以上,大概就是我为什么要开始写作的原因。写作不应仅仅属于那些热爱和擅长它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不应只属于热爱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