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成长,新成长,心成长

<<兴成长计划>>学习体会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暑假,对于我来说,是新的成长,也是心的成长,这一切 都源于<<兴成长计划>>的学习。

        信息素养提升 班第一节课,基于移动微课的极简教育技术的时间研究——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

      来自株洲天元教研室的何其钢主任为大家介绍了小程序的使用,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用很简单的技术就可以满足一些高大上的展示!而这些极简教育技术可以让我们搭上这班信息化教育的列车!

        第二节课是唐小勇老师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听了唐老师的课收益更大呀!在教学中我用技术的困难是,农村学校,网络硬件缺乏,设备不齐全,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老师计算机技术差,操作困难。对多媒体不熟练,仅会一点皮毛知识,缺乏专业精神。导致在多媒体教学时操作失误。农村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接触少,好奇心强,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图片发自App

      第三讲是梁勇老师的<<教学ppt的设计制作>>。当教育信息化走进校园,教师们的课堂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PPT也成为了老师们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利器,一份好的“教学PPT”可以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教学,带来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如何设计并制作一份“教学PPT”俨然成为一名现代化老师的必备技能,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梁勇校长,为我们带来《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课程,由技术入门走向教育信息化之路。

图片发自App

      第四讲是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聆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课感触很深!如今的教学,再也不是单一的单学科教学,而是多学科的整合和融合。

      课后,我结合自身教学小学的教学实际,根据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乘法口诀教学和二年级语文的《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辅助以本校的校本教学折纸(这里选折纸青蛙),姑且把他算到美术课程里吧!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整合设计与尝试,做成了思维导图,展现给大家,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的思路是,先用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来掌握字词及认识青蛙的身体生长变化,再用美术课折纸认识、了解青蛙的身体结构特点,用数学学习乘法知识,渗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用语文课进行总结、升华,编故事、写话,整体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当然,所有的教学任务,并不是必须在某一学科教学中完成,它的学科性不那么明显,真正体现的是跨学科性!这里,只是一个设想,具体教学效果,还有待于今后的教学实践!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第五讲,感谢朱思思老师带来的这节课,受益颇多,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今后我将“吾日三省吾身”,将思维导图熟练的运用于工作学习中,也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就像老师说的“做思维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

      今天的作业是以“春天”为主题,提到春天,我能想到植物、动物、食物,以及与春天有关的古诗、习俗、节气,因此我以这六部分绘制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听了陈晓粧老师的课, 受益匪浅 App 在课堂中占据的作用非常的巨大 学生可以通过app多方位的理解学习 比如 畅言通 作业帮 等等 这样的教学科技模式 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 快捷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更轻松 也可以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

图片发自App

      听了钟老师的课,真的是受益匪浅!分科培养孩子兴趣,寓教于乐,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形成各学科完美融合。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校实行起来有的时候有很大难度,我们有的时候师资缺乏,课程开不全的情况下难以实施,还有的部分学科是英语教师或是其他学科兼的,那就更缺乏学科的专业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发挥想象!

    分科培养孩子兴趣,寓教于乐,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形成各学科完美融合。

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努力充实自己,因为“学无止境”。

          在这个暑假,通过兴成长计划的学习,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我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我在重新的成长,我的心也在成长。教学之路,活到老,学到老。以一颗孜孜不倦的学习之心,让自己的教学焕发青春的光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成长,新成长,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