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住在二三线城市之外

Today`s topic..... 

挤进一二三线生活忙碌,还是留在十一十二十八线城市安好?

Complex

对于地域  人各有志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往一线城市跑。

因为一线城市多元化、多样化,有包容性,可能性多。尤其对外地人、年轻人是无比欢迎的,一个是促进城市发展,一个是为城市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如果有能力,抓住机会,发展好的话购入一个安身之处,成为大城市的一员,是不错的。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因为中国人的观念是,只有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拥有一个住所、房子,才真正算融入了这个城市,才踏实。

对于另一部分人,他们不喜欢一线城市的焦虑,快节奏和忙碌,所以他们选择退居二线三线乃至18线城市开外

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拥有一份算是比较稳定的工作,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没有争抢,没有攀比,发现并体味一点一点细微的幸福,这就是他们心中所期许的。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钱不再多,够用就行;不用说走就走看世界,有时间陪家人去近郊野餐就行。对于地域,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

一二三线城市能救命

近期的一件事,家人生病。让我更进一步见识到住在大中城市的好处,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绝对不能住在二三线城市开外。

这件事情起源于妈妈生病,妈妈一直心脏不好。在某一个晚上,她感觉特别特别不舒服,这已经是年后第四次不舒服了,以前从没有这么频发过。

我们吓坏了,马上开车去了离家最近的私立医院。太可惜了,这个医院的急诊医生没有足够的经验,药房也没有那时最需要的药。

所以当机立断,立刻开车去了更大的大学附属医院。挂上急诊号,看了医生。医生立即根据当时的状况给了两套治疗方案,先按照第一套方案来,如果第一方案效果不明显,再来采取第二套方案。

随后就是取药、上监测仪器。嗯,说实话,那晚我吓坏了。但是到了大学附属医院,看到一切都很专业,很靠谱,我稍稍镇定了一下。

急诊室里既有长期病号,也有今晚刚进来的急诊,全是人。人多到我们去的时候,连床铺都没有了,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座位。第一次发现在深夜还有一个比“夜市”更热闹的地方。

一整个晚上,医生用了所有的药物和办法,都没能稳定住妈妈的状态,所以建议我们天一亮立刻挂心内科专家做进一步诊断,采取更为专业的措施。医生下的结论很不好,我被吓傻了,以为这就走到死胡同了。好无助。

可能我们家人的祈祷起作用了。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心跳终于稳定了下来。医院一上班,我们拿着最近的检查结果,看专家。

专家看了片子,立刻发现了血管内部的问题,即刻打电话给住院部争取到了床位,上午住院,第二天就安排了手术。很及时,没有耽误治疗时间。

恰好医院设备精密,高准确率的检查才能进行;恰好专家是这方面的名医,才一眼看出了关键病症;恰好医生负责,病情不宜延迟,力争到了住院手术的机会;恰好医院有自己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说明天手术,就明天手术,不用另外联系请人来。

不管想象,如果任何上述中的一个环节没跟上,后果该有多可怕。

正是因为这件事,我更进一步意识到大城市的优势,医疗层面的、教育层面的。

是的,没有人会一直生病,生病总是少数。但是对于上年纪的父母,关键时候的那一刹那就是致命的,一点小小的背痛头晕可能跟心脏有关系。若是没有及时发现,待到严重了,恐怕无能为力,只能哭泣。真的好害怕走到这一步。

现在,特别享受一家人和乐地吃饭的样子,偶尔拌嘴也是那么甜蜜。晚饭后,陪父母散步,也好幸福。历经劫难,原来那平淡的时刻也显得那么可爱。

专业这个词值得敬畏 

为什么很多领域都会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

因为每个级别都意味着不同的实力、不同的素质。

住院期间,主治医生、实习医生、护士都无一不表现着自己的专业。住院部内部分成几个小组,具体负责特定的病人,不让任何一位病人落在监控范围之外。

可能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但是我着实从心底里佩服他们的耐心、细心、专业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他们的笑容和镇定有力的语调,让人安心,让人觉得可以信赖。

有这么一种感觉,自己大了,父母却老了,真让人伤心和无奈。人一上年纪,身体一些零部件难免会出现问题,偏偏父母都那么要强,不问不说,问的时候也藏着掖着说自己好着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待在我们身边,住在一个拥有还算优质医疗资源的城市。出现紧急情况,最起码要有个值得信赖的地方去求助。

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话,还是尽可能住在一个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比较好的城市,这样的话会省下很多的麻烦,而且会提高生活的质量,防范一些生活中所潜在的风险。

家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要留给自己日后后悔的机会。

真心地愿每个家庭都充满平安、喜乐和健康。

世界很大,人生很美,共同思考,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敢住在二三线城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