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那些事(二)

背景故事

注重户外运动的一群大人孩子,运动完往回的路上,三年级的孩子把从地上拾起的两种花串成了一多花,并拿给我们成人看还做了讲解。
想到了前一天晚上探讨的话题,想临时做一个随机话题,看能不能对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接触性的观察并做一个学科认知引导。
于是,借用他组合成的新花,向他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1+1=?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1+1=2啊;
很好,那你刚才用了两种花做成了几朵花?
一朵啊
那你看1朵花加上另外一朵花就成了一朵花,这样看1+1=?
1+1=1
那1+1到底等于多少呢?
又可以等于2,又可以等于1。
一个简单的数学很奇妙,是不?
孩子跑到父亲面前,开始讲述1+1=?的故事。

提问(洞察力——激发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读到这里,你看见了什么?

看到下面两个场景,你想到了什么?

  • 看到孩子与父亲交流完后,我问了孩子说了什么,他简单地说了,就是你们刚才说的。

  • 孩子跑掉时候想进行的话题,还没有进行完,于是又叫孩子过来,继续与他交流,交流并未得到好的进行,最后在等电梯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们考试不考1+1=2。

做个小小的自我反馈/反思

找了一个牵强的时机和话题,1+1=?的话题蕴含着生活应用和跨学科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能深入,只能做一个思维拓展的兴趣引导,只能给到一点:

数学可以用在生活创造中,还能跨学科(物理力学、社会学、生物学、哲学等)应用,激发他数学不只是为了拿来做得起题,更重要的是用它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由于与孩子对话时的亲和认同感没做好,孩子不愿意深入进行,最后在等电梯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们考试不考1+1=2。

孩子在为自己找解脱的理由,这样的状况必须进行交流止损,等待下次更好的机会。

孩子的学习认知限于考试,有了这样的认知,学习的乐趣会是什么呢?当没有学习乐趣的时候,学习动力来源于什么?

所以,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拥有一个持续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考试又是什么?(这里常给学生讲,当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考试、学习、作业、教室等概念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会发生变化。)
教育是教育人的品质。

困惑

一个面团加另一个面团属于哪个学科,还辨别不了。

说明

这篇需要再做一些思考和改进,今天没有精力了,但要提交作业,也就先接纳现在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学习那些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