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摘抄2


同群体交往密切的演说家,知道如何唤起那些蛊惑群体的形象。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达到了目的。经过深思熟虑撰写的二十部长篇论著要说服民众,也绝不如几句打动人心的话。

事件玄幻与传奇的成分始终最能打动群体。当人们去探析一种文明时,会发现这些奇幻和传说其实才是文明真正的支柱。在历史上,表相发挥的作用永远比真相更为重要,而虚构始终主导着真实。

群体只会形象思维,也只能被形象打动。只有形象能震慑或吸引群体,并成为人们的行为动机。

激发大众想象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传播和呈现的方式。事实必须通过凝缩——如果我可以如此表述的话——产生一幅感人的形象,并由此占据和迷惑人心。谁理解了影响群体想象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这种情感的特点十分简单:崇拜公认的枭雄豪杰,畏惧人们赋予他的权力,盲目服从他的命令,对他的信条不加议论并热衷于它们的传播,倾向于将所有拒不接受的个体视为敌人。

只要深入探究群众心理中的这一基本特点,就能洞悉历史的哲学:要么成为民众的神,要么什么都不是。

不要以为这是另一时代的迷信,早已彻底被理性清除。在与理性永恒的斗争中,情感还从未败北。

有些社会现象更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而非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去研究。

自人类存在以来,便忙于两件大事:一是构建传统体系,二是当体系益处用尽时摧毁它们。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不摧毁这些传统,便不会有进步。

人民得以被统治,不是他们一时兴起,而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一个国家为年轻人提供的教育,昭示着这个国家以后的面貌。

在同一个社会,同样的词语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含义。他们表面上用着相同的词语,但其实却说着不同的语言。

民众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因为他懂得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们。聚集成群的个体会完全丧失意志,于是本能地转向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

我们畏惧群体的力量,然而有些阶层的权力更令人生畏;前者可以背说服,后者却从不让步。

在所有的时代,尤其是大革命时期,伟大领袖都十分偏狭;但正是那些最偏狭的领袖,却可以产生最大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摘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