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收麦子作秀?别总对年轻人有偏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一年一度的“三夏”麦收活动,并将“数千名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小麦”的视频传到网上,网友观看后引起争论甚至吵上了热搜。


网友质疑学生啥也不懂,收麦子只是在摆拍,正常收麦子是镰刀收割,而视频中看到的收麦的学生,有人将小麦连根拔起,这明显是为了拍视频作秀。



实际上这些麦子是要做研究用,通过观察小麦根系,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肯定是要连根拔出的


虽然是一场乌龙,但类似这样对年轻人主观臆断的产生的误解还不少。


80,90,00的标签


老师们总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老一辈总说80.90垮掉的一代,00废掉的一代,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


当然话是说笑的,可偏见也确实有的


根据2020的职业报告,应届生热衷从事的岗位就是互联网行业,整体受欢迎的互联网相关,金融财会,教育培训,贸易类偏多,属于多数人心中比较轻松且容易赚大钱的行业,而制造业服务业,农林木业等就很少见了。


另外据2020年薪资统计,普遍毕业生期望薪资比较高,最高差距近5000块,可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真实写照了。




而且在职场中还流传着应届生不会做事脾气大,年轻人跳槽率高的传言。


于是眼高手低,懒,不能吃苦,脾气大就成为了新一代“打工人”撕不下的标签。

偏见哪里来?

老一辈人讲究吃苦耐劳,生产劳作都是值得骄傲的工作。


时代变了,当代互联网金融这些更为主流,相比勤劳致富的精神,这更像投机取巧的花把式不受待见


邻居一位老爷爷就是例子,年轻时候大把的力气,干活贼利索,逢人夸奖只有一套词:这孩子好,扎实能干活,好孩子啊!“有力气”“肯干活”就是好小伙儿。


只是如今已不完全靠气力吃饭,不同于土地承包按劳分配,现在各类行业和职业更丰富更多元化,也更内卷化,想要有所成就,气力,脑力,毅力还有嘴炮功力缺一不可。



众多打工人在著名的996,007文化的熏陶下,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还需要主动内卷,稳定性差,跳槽率高的问题也是局势下的必然。

即使爸妈眼中的好工作-体制内,也跟当年大大不同了。

众所周知,现在除非足够出类拔萃+背后有人,体制内也只是合同工,一些城市体制内已经几次下调待遇,除了清闲和体面,面临房车压力,也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当压力大到已经没希望能赶上,则动力归零。

不打工怎么办呢?创业当老板啊!如果能成功肯定是最优选,但门槛高、没资本、没经验不好解决于是自媒体,主播,网红这类门槛低又看似容易成功的职业刚好补缺,这也是一种形势驱动下的选择。

偏见根源,所谓“人上人”


80,90已经是中坚力量,00后也已经步入职场,更加掌握话语权后,偏见越来越多,标签越来越多。

各种媒体都呼吁年轻人不要逃避躺平,要站起来奋斗,难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想要成为“人上人”心没变,只是衡量“人上人”标准变了

对于“年轻人都想当网红/明星/主播...."这样的说法早就有,只是换了个称呼。

明星网红的盛起,一方面明星网红这类职业本身确实太吸引人又光鲜又暴利,另一方面网络发达拉近了普通人与其的距离

门槛低待遇好,一种我上我也行错觉,促使很多人不顾一切往里钻,就为拼个万一。

创业当老板,上市总裁大概也是这个理,各类媒体把结果渲染的太美好,又没有提到过程有多艰难

每天被明星总裁网红的消息狂轰乱炸,还不心动简直不科学。就名和利的角度来说,也算得上是人上人巅峰了。


偏见教育-从娃娃抓起


这样的情况其实早就预见,从上学读书开始。

多得是家长教育小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赚大钱回报父母

没告诉孩子是学习是为了梦想,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将来做科研改变世界



当“不好好读书就要回家种地放羊,上技校对不起家长"的言论成为鼓励学习的话,这届年轻人长大已经把“种地,搬砖,养猪,技工”自动拉黑了。

不良引导的过错,媒体和教育各占一半

当6070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些除了钱还有地的土财主,煤老板还是个贬义词。

时代变了,角度也变了,地主大款和煤老板有了新的名字“壕”,那么“垮掉”的80.90,是不是也该以“后浪”的身份重新认识一下?


-END-

近期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收麦子作秀?别总对年轻人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