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 古典
第1天
【今日思考题】(2选1)
1.课程学习笔记
2.听完今日课程后,请根据你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思考并完成下表:
然后说说看,在目前工作中,从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三个维度,分数最高或分数最低的原因是什么,把你的思考结果写在下方打卡区。
课程文稿
5个问题,带你看清职业发展全貌
我相信很多朋友的职场生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加班多、工资低、上升通道窄、老板操蛋,上班提不起劲,经常有换工作的冲动,又不知道去哪里会更好。尤其遇到行业持续走低,进入新行业又没经验,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如果你现在正经历这种感受,我可以告诉你,你并不孤单。有机构做过调查,发现有95%的职场人都对外面的新职位感兴趣,但其中只有22%的人真正付诸了行动。也就是说,有七成多的人都停留在“想换工作”的阶段,他们每天纠结、徘徊,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部分人缺乏一个对职业生涯清晰的思考框架,也就是,无法系统地判断一份工作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社会角色变化,思考问题的维度也越来越多。对30岁左右的职场人来说,收入重要,但也得关注成长,兴趣重要,但赚不到钱也不行。这些问题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一晃2年过去了。还有人喜欢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无力。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自己沉浸在忙碌但低效的工作节奏里,以缓解在职业方向上的迷茫。等到不得不清醒时,已经是年近40,人生进入下半场,斗志锐减,职业生涯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对于职业生涯的通盘思考,越早越好。这样你才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及时抓住或者在遭遇发展瓶颈的时候及时转向。
下面,我会用10分钟给你讲一个职业发展的五要素模型。
这个模型,能帮助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全面的梳理。接下来,我会问你5个问题,每个问题都代表一个关键要素。你可以通过打分,看清你的职业现状。每个要素满分是5分。
好,问题来了。
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内容,并愿意持续投入精力吗?你给它打几分?
一份喜欢干的工作才会让你投入更多热情和精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什么叫喜欢干呢?
很多人,入行前都有一些直观的喜好——“我感觉挺喜欢”“我挺喜欢程序员的工作”“我感觉我喜欢设计师的工作”,入行后,却发现基础工作单调枯燥,短时间内又很难获得成就感,就开始,觉得我不喜欢这个行业了。这就叫不喜欢干。
真正的“喜欢干”是你接触到这个职业的本质后,仍然觉得有趣,工作之余还有意愿阅读这个领域的专业书籍,提升自己。
第二个问题是:这份工作能让你发挥优势,越干越好吗?你给它打几分?
大家都知道,从优势出发的工作,带来的收益和竞争力都会更高,就连心理学也发现,发挥优势是幸福的重要来源——说白了,发挥自己的优势会让你成长最快,成就感和幸福感十足。
怎么才算是发挥了优势?
注意,这里说的优势,不是“相比沟通我更擅长写作”这种自己和自己比的优势,这是刚毕业的学生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你对比的对象是同一个行业的其他人,跟他们比,你的优势在哪。
比如,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事业机关呆了很久,但因为没有关系,又不会来事儿,在里面就混得不好。最后他跳槽去了一个私企,专门负责做政府关系,正好公关自己的老同事,瞬间变成稀缺资源,这就是发挥了优势。
你可能会说,古典,我觉得我跟同事比,没有明显优势怎么办?
的确,很多人的问题不是如何发挥优势,而是如何培养优势。关于这个话题,我在后面的课程里会专门讨论。
第三个问题是:你的工作值得干吗?你给它打几分?
什么叫值得干?简单说就是,你的工作能不能给其中表现优秀的人足够高的回报。
我举个例子,我有两位作家朋友,同样有才华,一位写小说,另一位写现代诗。在今天的社会需求结构下,很明显,前者的工作就比后者投入产出比更高。如果你更看重金钱回报,写小说肯定比写诗歌更值得干。如果只谈艺术追求,当然是你最喜欢的,就是最值得干的。这个标准很难定义。但是,回到职业发展的角度,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那些有上升趋势、市场空间更大、行业更规范的工作更值得干。
刚刚我问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背后的要素分别是,“喜欢干”、“擅长干”和“值得干”这也是支撑职业发挥的三根主要支柱。它们之间还会产生联动:“喜欢干”的工作让你主动投入时间;“擅长干”给你提供竞争力和成就感,“值得干”确保你有不错的收益和生活,进一步激励你更加“喜欢干”。这三个要素的交叉点,就是你职业发展的甜蜜点。
这三个要素值很高的人,职业发展将会变成一个飞轮,带你快速成长。当然,大部分人的职业现状只是一个、或者两个要素的值比较高,只有通过不断校准,才能达到完美状态。在第六节课,我就会告诉你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提升三个要素值。实现螺旋上升。
你可能会说,有的人表面上这三个要素值很高,比如,有人在传统汽车零件制造行业,喜欢也擅长自己的工作,做到了高级工程师,工资福利很好,照你这个理论,他应该特别爽,为什么他也觉得很焦虑呢?
这就要谈到最后两个要素:趋势和抗风险。前三个要素,看的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小环境,·最后两个要素,看的是社会和人生的大背景;有个基本事实,我相信你一定知道。个人的能力,要依靠社会趋势来放大。越是大的成功,趋势的影响就越大。比如,过去十年里选择了互联网、房地产、金融这些行业的人,平均收入都比其他行业高一些,这就是社会趋势的力量。
所以,我的第四个问题来了:你所在的行业未来5年会越来越好吗?你给你的行业趋势打几分?不夸张地说,这道题可能会出现负数。
一个人的一次职业选择只是一个单点,你必须看这个点附着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也就是什么公司平台上,这个平台又附着在怎样的行业趋势上。幸福的职场人,一定是在一个上升的行业趋势里,找到了自己能做,又爱做的事。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当前这个工种消失了,你有能力和资源应对变化吗?你为自己抗风险的能力打几分?
这个问题比较进阶,主要针对职业发展中期的人,比如很多传统行业、事业单位里40岁左右的员工,一旦遭遇组织重大变故,可能完全无力招架。因为他们的大部分能力和积累都依附于组织,一旦离开组织,将举步维艰。这就是没有抗风险能力。面对行业的起落、公司的兴衰、技术的变革,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资源应对变化,至关重要。
好,五个问题问完了,你可以参照文稿里的表格,把分数填进去,就是你的职业整体评估。
短期\工作 喜欢干 擅长干 值得干
分数
长期\生涯 趋势 抗风险
分数
职业发展五问
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趋势和抗风险,构成了职业可持续发展五个要素,也是每个人思考职业发展的底层模型。职业发展五问能帮你快速的自检,系统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工作。
我把这5个问题制成了一张图片,你可以保存下来,在每年年初、或者遇到职业困惑,或者有新职业机会的时候,重新回到这5个问题上来,问一问自己。
最后我想说,在讲职业发展五要素时,我的脑海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清晨,一名飞行员准备驾驶飞机,飞往目的地;
爱干、能干、值得干是这个飞机的螺旋桨,他们飞速旋转,把飞机带离地面,然后飞行员迅速识别上升气流,让自己进入平流层,这是寻找趋势;中途,他还能预见飞行途中的雷电和风暴,并及时躲避,这是抗风险能力。最后沿着清晰的航线,驶向目的地。
这一讲,我只是先带你看清楚你的职业现状,接下来的课程,我会围绕这个飞行员模型,带你一步步升级,从如何培养优势、到如何快速学习新知识,再到如何预测职业前景。
我们下节课见。
第2天
【今日打卡题】
1、学习笔记
2、听完今日课程后,请根据自身情况评估:
如果自己的工作精力是10分,你在体力、脑力、资源三个层面,各自投入多少比例的精力?如果向上一层级跃迁,你会怎么做?
课程文稿
竞争: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节课我们讲到,一份适合你的好职业,应该是你爱干、擅长干,以及值得干的。你会发现,在这几个要素里,你最能主动掌控的就是“擅长干”
那么,你真的擅长自己工作吗?
忙不等于能力,有的人忙得要死,天天加班,两三年下来,其实能力上没有什么长进;
事多不等于有价值,有的人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什么都能干,但又不是最好的,真的遇到裁员,是第一个被放弃的。
现在好不等于未来一定好,很多人直到厌倦了现在的工作,想跳槽才发现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新方向。
这三个问题的背后,都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那什么是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这样定义: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拿不走、学不会、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能力。“拿不走”意味着不依靠于外部环境,“学不会”意味着独特且很难被模仿、“可持续”则是延展性强,可以带你转行、跳槽、甚至跨行业,最后,这个能力是能创造价值的。
从这个定义出发,市面上常常对小白讲的“发现你的核心竞争力”的分享,其实都是伪命题。
因为真正的聪明人都能理解: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边培养,边发现出来,长达五年甚至十年逐渐形成的。
不过真正让人焦虑的是,虽然学了一堆东西,努力也足够,却总感觉抓不住要点,找不到对标。不知道怎么找到提高竞争力的策略,才是让人最慌的地方。
今天我给大家一个最有效的策略,就是
“提高做事的层级”
1. 评估你的做事层级
那到底怎么提高做事的层级呢?
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做事的层级。
做事的层级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体力、智力、资源和天赋。越往上走,难度越大,但是收益和可延展性都会指数级的增长。
体力是最低层级的竞争。
拿一个做运营的职位为例。刚开始你的工作可能是写基础文档,不断的拉群,回答重复性问题。这种工作很难出错,谁舍得干,效率高,能熬夜,谁就能胜出。
当胜任了基础工作,竞争开始提升到智力层级,
你开始接到一些相对要动脑子的活,文案标题要怎么写能提高转化?流程怎么样能优化?从最新的数据能看到什么动向?最新出来的热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都是一些复杂的、没标准答案的问题,真正向外界学习,动脑子思考的人才能赢。基本对应骨干员工水平。
接下来,竞争很快升级到资源层面,
你自己干得好,能不能带5个人小组独立作战?能把5个人带好,能不能带一个更大团队拿到一个目标?赢得一场大战?这就需要你有实力和能力调动别人的脑力和体力,通过别人拿结果。一线经理们在这个赛场竞争;
更大的资源战场在更高的层面,在这里,公司和公司在抢夺资源,这需要一个人有行业视角,上下游的人脉。你觉得你的老板天天跟人吃饭喝酒,打高尔夫球,看似无所事事,却赚的比你多。其实你看不到他们的竞争层面链接、合作、卡位、整合……。
总监、VP、CXO们,都在这个层面竞争。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常说的搞资源、交朋友、搞人脉吗?其实不是。我给你举个例子看看,顶级的大脑是怎么样利用资源的思维。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原则》的作者雷·达里奥有一次得了癌症,想要找到最好的医疗方案。他自己一点不懂医学,他找到了全球最好这方面的专家,邀请他们共同开一个20分钟的线上会议,然后拿到了最好的医疗方案。
一个会在资源层面竞争的人相比不会的差异,就像联机的电脑和单机PC一样大。
最后比资源层更高的,是:创意和天赋。
如果你有一个绝佳的创意,以及能够实现这个创意的独特天赋。这将会是顶级的竞争力,因为这是稀缺资源。比如扎克伯格、比尔盖茨,他们都在年轻的时候找到一个大难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天才性的完成。无数风险投资家则识别了这个竞争力。
他们放弃大学学位不是狂傲,而是看明白了自己进入了更高的维度。上一层的就完全别花时间了。
当然,你现在还在这里听我讲职业发展,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暂时没到这层级,我们先放下,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以上就是竞争力四个层级。
做事的层级,简单说就是像芝麻、橘子、西瓜、地球这样大的差距。
你在体力层面捡的芝麻再多,也比不过一个西瓜。换句话说,如果你做的都是简单、重复,价值又低的工作,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换不来突破性的职业发展。
看到、看透这四个层级,是不是什么努力没回报,世界不公平的想法会少很多,内心平静?要清晰的认识到,还是自己认知太低。
你不妨现在就评估一下,如果自己的工作精力是十分,你在体力、脑力、资源三个层面,各自投入多少比例的精力?
下一步,我们谈谈,如何尽量减少低回报的勤奋,投资高回报的竞争力。通过提高做事的层级,重新塑造你的竞争力。
2.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低层级竞争力
首先,是减少低层级的勤奋,尤其是减少体力的占比。
你可能会说,我每天就是有很多低层级的事,根本没人能替我分担,那我要怎么办呢?
提高效率肯定是必须的,这会让你有空余时间,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在职业里追求的,并不是完成多少件任务,而是完成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拿到了什么重要的结果。
工作中很多事,其实不做也有80分,做了也顶多85分,但有些事,做了会有160,甚至800分的回报。
聪明的员工,开始站在思考,什么是最重要,不做会死的事?什么是重要不紧急,但做了会特别好的事?然后有定力去少做事,拒绝那做不做差不多的任务。
做更少又更好的事,这是我们提升做事层级的一个关键。
3. 积累时间,进入智力层面
当你从重复性的体力工作中,节约出大量的时间;下一步,你就有精力更多在高层级努力。
当你已经到了脑力层,要怎么把脑力层的事情做得更好呢?答案就是,多花时间去挑战复杂的、非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复杂问题越多,你做事的层级上升越快。
比如,我有一位做咨询顾问的朋友。当他的同事们都去抢那些简单,又来钱快的土豪项目的,他就一门心思去挑那些难啃的客户。很快的,他就成为团队里面最能打的顾问,很多客户都会找他二次合作,他的晋升速度也一直很快。
那么,你可能会担心,复杂的问题我要是接了之后,啃不下来怎么办?
那你可以选择聚焦,专门挑战某一类的难题来解决。这样你就会慢慢找到一个自己的主场。
比如那位咨询顾问朋友,他就是专门挑某一个行业的客户来做。一个做通了在做第二个。
再比如,我认识一位科技媒体的编辑,他就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马斯克,专门练习把马斯克的文章写好。只要马斯克一有新动向,他就立刻能写出一篇都是10万+的报道。
所以,聚焦解决某一个领域的复杂难题为突破口,获得智力层面竞争力。
4. 积累信任,进入资源层面
那么你可能会好奇,如果我在脑力层做得越来越好,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那么我下一步要怎么进入资源层?
最后这一小段时间,我就快速谈谈这个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在智力的赛场,停留非常长的一段时间。而聪明人往往同时是在利用这段时间,积攒进入更高层级的门票——信任。
他人的信任,是调配资源的基础货币。当你在业内持续挑战高难度的复杂难题,一旦你把这些解决了的难题公布出来,你就会获得很多的信任币。信任是跃迁到资源层的基本货币。那么不要在单个层级花太多时间,而是快速的向上跃迁,才是职业竞争力不断跃迁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很多人缺乏职业竞争力,关键在于看不到核心竞争力的层级,关键是提高自己做事的层级。
层级一共有四个,从低到高分别是:体力层、脑力层、资源层和创新和天赋层。
对于大多数在脑力层打拼的同学,我们提升做事层级的关键,就是减少低层级的勤奋,花更多时间去解决自己擅长领域的复杂问题,并且不断把自己的成果产品化,传播出去,获取信任。这是层级跃迁的关键。
职业发展特训营:第三天
2019-04-26 00:00 至 2019-04-26 23:59
今日课程音频已更新,主讲为古典老师。
今日主题【建立优势策略,找到职业突破发力点】,请及时收听
️️️
00:0016:58
【今日打卡题】可任选其一完成;
1.学习笔记
2.听完今日课程后,请根据自身情况评估
你的优势属于哪一种类型,你的工作和优势的匹配情况如何?下一步你打算如何基于优势来调整自己的工作?
课程文稿
昨天我们谈到,要不断提升做事的层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格局。
那么今天,我们谈一个更加落地的问题——该从哪里着手,开始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想你的答案很可能是“发挥优势”。
恭喜你答对了,但是道理是越简单越好,但是越简单也意味着越难执行。看看你身边,真正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而且每天都在发挥优势的人,又有几个呢?
多数人在优势落地的时候,都遇到了各种困惑——
很多人觉得自己根本没什么优势,到处都是短板;
有的人觉得,自己应该有优势呀,但是一直不明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还有的人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但是不知道然后该怎么落地,怎么发挥;
所以,单纯知道“发挥优势”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尝到优势的甜头,你还应该有更具体的落地动作。
今天这节课,我就为你介绍一套基于优势的发展策略。
我会首先带你重新理解优势这个话题,并且通过一个优势四象限的模型,告诉你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真正的,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工作和社交。
1. 为什么要基于优势来工作
现在人人都在谈优势,谈长板理论。
但是你要是真的问别人“你的优势是什么?”,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是说不清的。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得很明白,他说: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其实不然,更多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在这一点上,也往往认识不清。”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表面在谈发挥优势,实际却在执行一套“劣势策略”。
他们并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相反的,整个社会环境都会暗示他们,要盯着自己的短板看,要花很多时间去补劣势。
结果就是短板没提高多少,长板还给丢了。
这其实可追溯到你受教育的经历,中国的教育就是一套灭除优势而鼓励平均的模式。
假如小时候你语文考99分,数学考70分,所有人都会对你说“你很聪明,好好学数学,别偏科啊”逼你去补数学,这么一补,韩寒可能就给补没了。
领导也很习惯批评你的缺点,我们中国的领导,很少鼓励人。
时间一长,你特别在意自己的短板,就会习惯性的去找比自己弱的人合作,因为这样有安全感,不容易露怯。
但这样一来,你自己短板还在那,你身边也没有人能帮你补短板,你的真实竞争力就就很惨了。
什么是真正好的优势策略呢?其实就三句话:
知道优势,发挥优势,整合劣势。
也就是说,你得先定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第二,你得保证在优势的部分你有足够的工作时间。第三个部分,就是你要保证在劣势这个部分要有跟跟你合作,能帮你补盲区。
世界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司(Gallup),曾经用40年时间,对全世界200万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关于优势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职场中取得成就的成功个体,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优势策略,在自己的优势区取得成就,扩大战果。
人的战果,就是从优势区,一点一点的趟出去的。
人的优势劣势很难改变,但是你可以选择的是做什么工作内容,用什么方式来工作,是可以调整的。
所以,与其和自己的短板,基因,天赋死磕,不如做好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区来工作。
优势策略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最佳策略。
2. 如何找到和你优势对应的工作?
说到这里,我估计你最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怎样找到和自己优势对应的工作?什么类型的工作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关于优势的探索,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后面的个人战略课里,会有很详细的课程和小组讨论和测量,帮你挖掘自己的优势。
今天时间有限,我先给你介绍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优势四象限”工具,帮你先大概框定一下,你的优势在哪个区域,以及这个区域适合的工作有哪些。
“优势四象限”认为,任何一个人的优势,都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锁定。
第一个维度,你更擅长对人还是对事。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平时更擅长和人打交道,还是更擅长跟事打交道?
你更擅长对着电脑、对着文档,对着流程图来工作,还是对着人工作呢?
所谓擅长,就是你的单点效率最高的部分。
你通过跟人打交道,哪都的价值大,还是在单位时间里,你通过跟事打交道,拿到的价值大呢?
第二个维度是,你更擅长抽象还是具体。
喜欢抽象的人,更擅长讲理念、讲概念,他们习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他会上升一个层次。
喜欢具体的人,更关注具体的数据和细节,他们喜欢拿事实,拿数据说话。
举个例子,同样是进一个房间,抽象型的人会说,房间的气场真不错;
具体型的人会说,这个桌子很好,手感不错。
所有,你现在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这两个维度,看一下你属于哪一种类型。
在讨论的时候,抽象型的人会不断的谈战略,谈理念, 而具象型的人就会老问你,数字,打法,操作,细节之类的内容。
通过这两个维度的判断,我们可以把企业里的人,分成四大类——影响型、管理型、专家型和技术型。
你可以一边听,一边给自己对号入座。
第一类人是管理型,他们擅长对人、对具体事务。
你看,管理型的本质是什么?叫做通过人来拿结果。
管理型的人,通常能成为识人用人的高手,他们善于协调人事物,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他们适合成为管理者、协调者或者运营高手。
第二类人是技术型,他们擅长对事、对数据和细节。
技术型的人一般十分严谨,他们关注逻辑、流程和细节,适合成为研发制造人员和财务人,CTO,CFO这样的人。
第三类人是影响型,他们擅长对人、对抽象概念。
影响型的人比较擅长表达,他们一般适合做媒体类型的工作,比如市场营销、传播、公关、新媒体;
同时,他们也比较适合做专业工作者,比如做专业的自由讲师、咨询顾问,可以给人提供一些方案、建议和陪伴。
对,你没猜错,生涯规划师就是影响型的。
第四类人是专家型,这里的专家是指很专业的专家。他们擅长对事、对概念。
专家型人一般拥有前瞻的理念和想象力,是潜在的战略型人才。
他们适合成为学者,研究者、作家、物理学家。在组织里,他们适合提供做一些开创型的工作,或者做一些战略投资相关的事情。是团队里的军师。
好了,四个类型说完了。你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你的优势落在哪个区域呢?可能你还会有些纠结,那么请你安静下来,想想看,或者找一些朋友问一问,你觉得擅长的领域,请注意,是擅长不是喜欢,你擅长的是哪个领域呢?
当然,这个工具是基于你当下对自己的判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只能大概判定你的优势区。
真正全面和精准的优势探索方法,应该包括你过去的个人成就事件分析,就是把你过去的有成就感的事做一个深入的分析,他人360 度环评,以及优势测评,可以从他评,自评和测评三个方面,全面的对自己有一个理解,来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
我们有一门《个人战略》课程,其中就专门会花1周的时间,来帮你做好个人优势的探索。
大家会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彼此的成就事件,洞察每个人的优势。每次到了这个环节,小组氛围都特别“嗨”。
很多同学都在这个环节重新找回了自己,对自己能干什么,还有了全新的认知。
3. 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那么,知道自己的优势类型之后,下一步我们就来谈谈看,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前面说过,叫做发挥优势,整合劣势。
我们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和优势的匹配。
刚刚那副图聊完以后,对比优势和你的工作现状,你会发现,有三种情况:
要么是完全重合,那么恭喜你,是最合适的。
要么就是相邻,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个管理型的人,发现自己在做技术型的工作,或者你是一个影响型的人,却发现自己在做专家型工作。
第三种情况是完全对立。恭喜你,你应该活得非常的痛苦。
显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你的工作和优势区完全重合。
比如你是影响型的人,你的工作恰好又是市场营销,那么你非常的幸运,这份工作和你的优势非常匹配。
建议你继续在这种类型的岗位上深耕,不断提高做事的层级,努力把自己的优势提升到前 10%。
如果你的工作和优势是相邻关系,那么也比较正常。你可以尽量让工作往优势的领域靠一靠。
比如你是专家型的,但是做着技术类的工作,那你就可以多发挥自己在理念上的长板,不断的向业界输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多提出一些开创性的点子,慢慢的,你也能在技术领域,成为一个专家型的大神。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的工作和优势完全对立。
比如我遇到有技术型的人,话都说不清楚,非要去干销售。因为他想通过销售,提高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这个非常的滑稽。我们先不管这人能不能找到工作。其实找到的话,他恐怕也是竞争力堪忧。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在技术岗中间,开始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你可以把你的技术理念,想法,销售给你的团队。慢慢的,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技术顾问,把你的技术方案,销售给你的客户。
你看到了吗?即使你要挑战劣势,走出舒适圈,你也要保证战场大部分是在优势区的。你不能因为要打一个新的城市,就把根据地给丢了吧?
当然,你会问我说,古典,为什么我看到一些牛人,沟通也比我强,做事也比我强,抽象也比我强,具体也比我强呢?是的,工作的最后的全局就是从优势出发,慢慢的占领整个区域。当你的层级越来越高,你会发现, 当你慢慢做好了匹配,你的层级越来越高,工作对你的要求也会越全面。
这个时候,比较好的一个工作方式,叫做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就是确保你的主战场在自己的优势区;多能就是你在相邻的区域也有一定的实力,防止被淘汰;
零缺陷,就是说你的对立面上,至少不能有一些严重妨碍你作业单元的缺陷,做到60分万岁。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把四个方面都努力做到100分?
因为你的时间精力有限,没人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你能做到的,是和不同优势的人合作,创建一个彩虹团队。
彩虹团队类似于一个特种部队,有人擅长冲锋、有人擅长狙击、有人指挥、还有人是电脑黑客,整体组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全色系的,全优势的团队。
如果用流行的木桶定律来打比方,在彩虹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一块长板,而对于其他人长板的认知,像一个桶箍,牢牢把大家绑在一起,这样和每个人优势做朋友的团队,是超级长板团队。
比如,小米的团队。
雷军自己是典型的管理型人才,操盘金山上市,功不可没。同时呢,有一定的战略能力。但是,他自己的劣势也很清晰,比如说,他就完全绝缘于影响型,他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影响别人,营销东西的人。而且,在技术层面,肯定也不是最厉害的。作为理工男也没有什么特别强的美感……
雷军独特之处是他不着急动手,而是花了半年时间找到另外七个合伙人。他们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毛病。雷军把他们绑在做手机这个底板之上,构成了小米的创始团队。
一般人为下意识的因为安全感,喜欢和同类型比自己弱的人待在一起,但是聪明人懂得走到不同的强者中间去,绑定一起,形成一道彩虹。你身边的有和你差异化的颜色吗?
最后总结一下:
很多人都认同优势理念,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明确自己的优势,落地自己的优势。
这节课我们讲了一个优势四象限的工具,帮你找到自己可能的优势区在哪里,并且找到和自己优势相匹配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了优势策略的落地方法:努力把工作调试的自己的优势区,做到一专多能零缺陷,同时和其他高手绑定在一起,形成彩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