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补佚第83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清)孙温

1 内容简介

宫里来了两个内相,说是元妃欠安,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贾母道:“亲丁四人,自然是我和你们两位太太了,那一个人呢?”贾母想了一想,道:“必得是凤姐儿,他诸事有照应。”进得宫来,问安之后,元妃问凤姐家中过的日子若何,凤姐站起来回奏道:“尚可支持。”元妃道:“这几年来难为你操心。”元妃又问宝玉,贾母道:“近来颇肯念书。因他父亲逼得严紧,如今文字也都做上来了。”元妃道:“这样才好。”

元妃病愈后,合家欢喜。贾母和贾政说道:“提起宝玉,我还有一件事和你商量。如今他也大了,你们也该留神看一个好孩子给他定下。”贾政答应了。

且说薛家,金桂吵闹,薛蟠躲了出来,香菱到了宝钗处,金桂就和宝蟾闹起来。薛姨妈来劝,说道:“你们这样家翻宅乱的,还象个人家吗?”金桂却认为薛家没规矩,不分主子奴才,不分妻和妾。宝钗劝金桂不要计较“奶奶”“宝蟾”这些名份上的事,和和气气过日子。金桂却说:“我们屋里老婆汉子大女人小女人的事,姑娘也管不得”,并和宝钗置气道:“别修的像我嫁个糊涂行子守活寡,那就是活活儿的现了眼了!”宝钗顾及薛姨妈,忍气劝妈妈回来。薛姨妈气得肝疼,宝钗煎药给妈妈服下,安慰道:“这种闲气不要放在心上,过几天走的动了,往那边老太太姨妈处去说说话儿散散闷也好”。

这日,薛姨妈到贾母处。贾母问道:“前儿丫头们说‘秋菱’,不知是谁,问起来才知道是‘香菱’。怎么那孩子好好的又改了名字呢?”薛姨妈红了脸,叹气道:“蟠儿那媳妇改的,因为是宝丫头起的,才有心要改。这如今媳妇子专和宝丫头怄气。前日老太太打发人看我去,我们家里正闹呢。”贾母说道:“前日那小丫头子回来说,我们这边还都赞叹了他一会子。都象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不是我说句冒失话,那给人家做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


2 内在逻辑分析

此回有两条线索,一是元妃染恙,二是金桂闹家。

2.1 元妃染恙

上回写到凤姐在日间忧虑贾府的长远生计,而夜里梦见秦氏再度示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逻辑是连贯的。

元妃在小说中是个象征性的人物,其本人的故事不多,但是其重要地位决定了她的存在对贾府兴衰的影响,所以元妃的故事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不会让元妃的出现太随意。元妃省亲之后,大量的小说内容都不涉及元妃,只在探春生日和贾母生日时点出了元妃的存在。在长久无消息之后,元妃再次现身,作者必会有所铺垫,不会写的很突兀。

在元妃晋封贤德妃时,有秦氏托梦给凤姐,预先给出了元春的消息。第13回,秦氏梦中对凤姐道“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第16回就有“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作者在再度出现元妃信息时,有可能采用类似的写法,先给出铺垫,然后元妃出场。而在续书后四十回也能找出类似的内容,就是第101回的“大观园月夜感幽魂”。与前文相类比,将秦氏示警放在元妃生病之前,再度开始元妃的故事才显得自然流畅。

元妃生病,下旨让亲丁四人去探望,贾母想到的是凤姐,这也应该是元妃的意思。第72回,夏太监命人来贾府借钱,凤姐满口答应,因叫旺儿媳妇来,“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于是叫平儿拿两个金项圈去当。二百两银子都难以拿出来,凤姐传递出家用拮据的信息。元妃应该知道了这种情况,所以才要叫凤姐来,问家中日子怎样。

元妃也必然会关注宝玉的情况,学习是抓紧了,亲事也该考虑了。


2.2 金桂闹家

元妃在宫中,感叹不能如小家子常常亲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夏金桂,在小家子里,却不要亲近,反而要讲规矩。此回的两部分内容采用了相互对比的写作手法。

金桂闹家,薛蟠不肯回来,为薛蟠出事作铺垫。明着写的是金桂吵闹,实际表现的是薛宝钗。宝钗不计较香菱改名字的事,显得大度。金桂和宝蟾吵架,宝钗不让香菱去劝,是明白情理。宝钗自己受气,还忍着气安慰照顾薛姨妈,显出贤德。此回重点在贾母对宝钗的夸赞,作者在此对日后贾母支持宝钗和宝玉的婚事作了伏笔。


3 内容组合说明

本回内容包括通行本第83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第84回中贾母叫贾政给宝玉说亲,以及当着薛姨妈的面夸赞宝钗等内容。

此回内容基本上是曹雪芹原文,只是在衔接上续书有所改写。


4 文本分析和还原

元妃染恙和金桂闹家是两件相互独立的事件,作者写作时让它们在时间上有交叉。元妃生病贾府看望,时间要持续几天。在此期间,发生金桂和薛姨妈、宝钗吵闹的事。元妃病愈后贾母提起给宝玉说亲的事,和薛姨妈到贾府探访的事,在时间上重合。两件事情是交错着写的。宝玉试文字的内容,是学习八股文,准备科举的时候,笔者认为应当在后文,不在此处。

可将续书内容改为:

(贾母和贾政等说着话),小丫头子们进来告诉鸳鸯:“请示老太太,晚饭伺侯下了。”贾母便问:“你们又咕咕唧唧的说什么?”鸳鸯笑着回明了。贾母道:“那么着,你们也都吃饭去罢,单留凤姐儿和珍哥媳妇跟着我吃罢。”贾政及邢王二夫人都答应着,伺侯摆上饭来,贾母又催了一遍,才都退出各散。

贾政着人传话,叫宝玉吃饭后再到书房,老爷要问他话。宝玉回园吃饭,三口两口吃完,忙漱了口,又往书房来。贾政进来书房坐着,宝玉请了安,一旁侍立。贾政教导宝玉:娘娘甚实惦记你,病着还不忘问你的情况。老太太一向疼你,对你寄予厚望。你总要有些真才实学,才不辜负娘娘和老太太的期望。日后和人家结亲,也不至于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子。贾政又问宝玉的功课,让他写几篇字来看。

贾政背着手,在门口站着作想。只见一个小小厮往外飞走,看见贾政,连忙侧身垂手站住。贾政便问道:“作什么?”小厮回道:“老太太那边姨太太来了,二奶奶传出话来,叫预备饭呢。”贾政听了,也没言语。那小厮自去了。

宝玉听见薛姨妈来了,只当宝钗同来,心里着忙。自从宝钗搬回家去,总也没见,宝玉恨不得马上过去才好。勉强写完字,贾政见了,说道:“也罢了”。宝玉慢慢退出,刚过穿廊月洞门的影屏,便急匆匆一路小跑,来到贾母住处。刚进得门来,便听见王夫人、凤姐、探春等笑语之声。

贾母在和贾政等说话,小丫头不敢打扰,悄悄告诉鸳鸯晚饭好了。为什么贾母不等鸳鸯来回,就主动问:“你们又咕咕唧唧的说什么?”这个细节让我们意识到,贾母和贾政虽然母慈子孝,但情感上并不亲密,气氛拘谨,贾母才会注意到丫头们在说悄悄话。

贾宝玉在贾政面前也是谨言慎行,而到贾母处,“刚进得门来,便听见王夫人、凤姐、探春等笑语之声”。读到此处,让人感觉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富有生气。

贾政为人方正,按照儒家教育维护着家庭伦理,但他与母亲和儿子的情感是疏远拘谨的。正如贾母所说的脾气古怪,不大懂人事儿,不会体人情儿。作者揭示了受到儒家教育的士大夫的典型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补佚第83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