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集团CIO李红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中钢集团CIO李红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_第1张图片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一场业务、管理和商务模式的一次深度变革和重构,技术是表象、业务是内核,CIO决不能缺席数字化转型。

  作为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的IT老兵,中钢集团CIO李红曾经历过几番从IT到管理之间的角色转换,对近年掀起的“数字化转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开展研究。他认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社会、经济和产业发生巨大变革,企业也正处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相互交替和迭代发展的关键时期,谁能早日认清数字化转型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谁能有效利用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动力和机遇,谁能够率先驾驭数字化转型释放的潜能和价值,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正确认识数字化,别再来“洋冒进”

  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习惯于“跟随式”发展和“模仿式”进步。但是最近这些年不一样了,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做起来了,我们的技术也越来越硬了,而我国这些用户也越来越懂什么是信息化了,其实现在可以返回头指导指导技术厂商,或者至少是跟厂商交流交流需求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眼前的局面,看到未来趋势。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许多传统企业陷入“转型焦虑症——不转型等死、乱转型找死”和“互联网综合症——既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随心所欲搞烧钱游戏,也不愿甘心等待被他人所颠覆”的困境。许多大型企业也把“十三五”信息化战略确定为“数字化转型”,但具体实施往往仍然遵循传统方式和思维,还是在延续过去,做的还是功能扩展,没有任何变化。这其中的问题其实很严重——搞信息化的人不考虑企业在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说明IT与业务脱节了,CIO与这个时代脱节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强教授曾提出“三不”观点: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李红对此非常认同。他认为,从产业发展规律上看、从国外先进企业的探索历程上看,国内大多数企业尚处于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过渡阶段,数字化是走向智能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即便国外一些领先企业也是将智能化作为未来奋斗的目标。盲目推动智能化,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贻误时机,只能带来又一轮“洋冒进”。正因如此,这些从事信息化工作的CIO们更应关注“数字化”。华东CIO大会、华东CIO联盟、CDLC中国数字化灯塔大会、CXO数字化研学之旅、数字化江湖-讲武堂,数字化江湖-大侠传、数字化江湖-论剑、CXO系列管理论坛(陆家嘴CXO管理论坛、宁波东钱湖CXO管理论坛等)、数字化转型网,走进灯塔工厂系列、ECIO大会等

  ■何为数字化转型

  李红认为,数字化转型既有“数字形态”转变的意思(如视频磁带转换成视频数字),同时也有“数字重构”的意思(如数字孪生、数字建模、虚拟实体等),也有“数字变革”的意思(如数字营销、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等)。

  从实体企业角度看,通过“数字化转型”,内部要打通全流程、各环节数据采集、传输和共享,实现生产、运营、管理、营销和服务更加全面的数字化,支撑敏捷生产、动态维护、精益管理、实时监控、高效决策;外部要打造互联互通平台、联通用户个性化需求、改善用户体验、支撑远程维护,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客户化服务,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和数字生态等,进而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一场业务、管理和商务模式的一次深度变革和重构,技术是表象、业务是内核,比如海尔、红领。数字化转型网(www.szhzxw资讯媒体,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读参考,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大量的知识,

  李红认为,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转换”,从传统的信息技术承载的数字转变成“新一代IT技术”的数字,实现技术应用的升级;二是“融合”,从实体状态的过程转变成信息系统中的数字、从物理形态的数字转变成虚拟形态的数字,打通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实时流动与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真正融合;三是“重构”,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的需要,在基于数字化实现精准运营的基础上,加快传统业态下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商业等的变革与重构。

  ■“数字化转型”赋予CIO新使命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推动者和执行者,CIO在数字化转型的新使命面前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值得CIO高度重视。CIO决不能缺席数字化转型、决不能排斥数字化转型,要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李红认为,CIO要尽快转变观念、转换思维、提高认识、提升能力,争做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应通过5个思维方式的转变来完成从“技术使能者”到“价值赋能者”的转型:战略思维,适应企业战略性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拓展变革思维的视野,从单纯的技术思维向全局性复合型思维转变;产业思维,适应企业“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助力“融合发展”,从技术专家向跨界专家转变;商业思维,适应企业营销方式和客户服务“平台化”转型的需要,信息技术服务从面向企业内部向面向社会转变;管理思维,适应企业组织、流程和管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助力企业扁平化、去中心、平台化等互联网模式转变;数字思维,适应“数字化企业”的转型需要,技术服务更敏捷、更简化,从功能构建的适能者向价值实现的赋能者转变。

  过去,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在既有的业务和管理模式基础上,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和改善流程。而“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不仅仅是依靠企业自身的状况、数字化转型、实施环境和成熟度,还包括人、投入产出、知识与能力、财务、企业文化是否能接受或适应转型等进行分析和考虑,对标行业标竿,制定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终极目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型、甚至是颠覆。

本文主要内容原作者李红,仅供广大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者权益,请联系我提供证据,我会予以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