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转机(五)

原创首发


《吕氏春秋》中

吕不韦虽然是商人出身,眼光却敏锐而长远,而且颇具胆识。不然不会第一次见到落魄的秦公子异人就认为他奇货可居,继而拿自己的全部家财进行了一次旷古绝今,空前绝后的赌博,把一个资质平庸,默默无闻,不受秦王待见,在敌国为人质的落魄公子变成了以后天下最尊贵和最具威严的秦王,为自己嬴得了半壁江山。做成了这笔世上绝无仅有,最大也最成功的生意。

史载吕不韦是吕尚(姜子牙)之后,虽已数代沦为商贾,但祖先的雄才大略,神韬奇谋的基因却传承在他的骨子里。让他在商界翻云覆雨,游刃有余,年纪轻轻就已家财万贯,并且声名显赫。

但他的志向远不止如此,所以他化腐朽为神奇,把秦公子子楚变成秦王后,不但为自己嬴得河南十万户的食邑,更为自己嬴得秦国大丞相的职位,还先后成为秦国庄襄王和秦始皇两代秦帝之师,彻底让他摆脱商贾的屈辱卑贱,一飞冲天!可以在当世最大的舞台上一展宏图,实现抱负,重现祖先的荣光。

他当上丞相的第一件事就是招贤纳士,广收门客,组建自己的智囊团,让天下奇才为我所用。当时东方诸国有名满天下的“四公子”,分别是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各有门客数千,在天下声名显赫,一呼百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吕不韦自然也不甘落后,他礼贤下士,屈尊求才,待遇优厚,不久门下也食客三千。他招揽的门客,重文轻武。他本善于谋略,不太看重勇夫猛士,他认为秦国武力冠绝天下,强将如云,自己不必再畜养猛夫死士。而要像祖先姜尚那样定国安邦,建不世之功,少不得才能出众的文人学士。所以他的门客个个能谋善略,才高八斗,得以编著千古奇书《吕氏春秋》,成为他改革秦国,匡正天下的第一步。


为商时他常常游走于各国之间,频频接触王侯权贵,各国政治形势,兴衰之因早已了然于胸。他既看到了东方六国的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腐朽没落。也旁观者清地看到了秦国一味尊崇法家,不施仁义,一刚到底,必然折损的隐忧。所以登上相位后,他要尽己之力, 改弊除患,扶秦国大厦于将倾,狂澜于既倒。

但他清醒的知道,这是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法家在秦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凭借法家的严刑厚赏,激民众之心,聚民众之力,国力日盛,开疆辟土,无往不利!一跃成为七国中的最强者,且优势日盛,已对六国居高临下,成碾压之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近在眼前。所以秦国君臣都陶醉在法家给秦国带来的巨大成功的喜悦当中,无不对法家顶礼膜拜,奉若神明。法家在秦国已深入人心,已成祖宗之法,强国之器,谁敢轻言变更?

就算他敢于提出,肯定是朝野哗然,一致反对。虽皇帝年轻,但王室宗亲,朝廷重臣绝不会同意。他这个在秦国根基不算太牢的“外人”会被指责为擅变祖宗之法,有颠覆秦国之嫌。到时不仅变法难以成功,而且自身也难以保全。眼光敏锐,洞若观火的吕不韦又怎会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变法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法家思想在秦国已根深蒂固,以雷霆之势扭转乾坤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秦国的问题不可能短期改变,移风易俗不可能短期实现。

他当下能做的,就是利用秦王仲父的身份,大丞相的权利,旁敲侧击地在法家独大的秦国散播儒、道、墨等各家思想的种子,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让礼义,道义渐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来改变秦国唯利是图、以民为器、无礼无义的危局,不让它变成死局。

于是,《吕氏春秋》应运而生,这部集吕不韦宏图大志和担负秦国改革使命的精神指南和思想纲领,在秦国一统天下的前夕横空出世,并迅速传播,猛烈的思想火花即将成燎原之势。

《吕氏春秋》尊崇儒家,赞同儒家的孝悌之道,褒扬礼法仁义,而对于严刑厚赏的法家,吕氏直言不讳地指出“乃衰世之政”。表明了他尊儒贬法的鲜明立场,一场形同水火,举步维艰的改革在《吕氏春秋》的宣言中瑀瑀前行。

吕不韦知道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绝非短时之功,他希望青年的秦王嬴政能以此为纲,拨乱反正,将他的治国思想传承下去。所以《吕氏春秋.序意篇》有“良人问十二纪”。“文信候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由此可见,吕不韦暗示以《吕氏春秋》为师,像黄帝教导颛顼那样,薪尽火传,继往开来!寄托着对青年嬴政的希望和鞭策。就算有一天他不在其位,也希望嬴政能接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让书中的道义代代相传,造福苍生,安定天下。

《吕氏春秋》问世,秦国的改革也以悄然开始,但这必然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而秦国这辆狂热的战车,在荡平六国后就将无可阻挡地奔驰到悬崖边上……。

吕不韦和他的《吕氏春秋》,能让亢奋的秦国悬崖勒马吗?

上天,会给他这个时间吗?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帝国的转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