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造的视角看世界,毫无疑问,自然具有创造性,人也具有创造性。正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创造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地球家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今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更需要创造来解决全球化发展的困境。聚焦创造已成为哲学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已成为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依据人类知识的时代发展,立足人类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需要,创造哲学以物质与精神为自身的研究对象,以促进人的实现与人类的实现为研究目的;揭示了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与转化、辩证构建与实现构成了创造,创造来源于限制产生了实现,限制、创造、实现构成了世界运动即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的总特征。创造哲学对物质的创造、精神的创造、人的实现、人类的实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创造哲学也可称之为主体实现哲学、时空哲学,这一有关创造即实现的哲学思想是怎么来的呢即它有无科学性?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即它又有什么时代价值呢?
一、创造哲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本人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有20年了,有幸成为中国心理治疗行业、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的一名参与者、实践者。在常州工作也亲历了常州心理治疗行业的起步与发展。在这20年的心理治疗的实践中,伴随着我对现代心理学理论发展的系统学习和钻研,有着我的心理治疗工作模式与风格的养成,也有着我对现代心理学理论整合与发展的再思考。先对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作一大概阐述。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一直是属于哲学的范畴,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发展,现代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丰富的心理学流派,比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依恋理论、存在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同时在现代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治疗的技术和工作模式。心理治疗的技术有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催眠治疗、沙盘治疗、音乐治疗、游戏治疗等。心理治疗的工作模式有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夫妻治疗等。
本人心理治疗的专业方向是精神分析治疗,又叫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理论从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也在不断的发展,产生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即驱力理论)、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心理学。精神分析治疗有长程精神分析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长程精神分析治疗相当于一个浓缩版的“养育”再发展过程。
基于现代心理学理论发展,接下来就个体心理发展与心理治疗做一个相对通俗的描述,这也是我心理治疗工作的基本理论框架。
从人的一生看个体的心理发展,经历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人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青春期叛逆与中年危机是人一生心理发展的紧张时刻。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心痛,游戏成瘾、休学、自残、自杀等成为很多家庭迈不过去的坎。孩子的心理问题本质上反映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父母的宠爱、严厉、情感忽视、情绪化、毫无界限的空间侵入、控制、抛弃、虐待等(本质上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滋养性的生命时空),给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困扰,产生了融合、投射、幻想、讨好、隔离、否认、强迫性重复等心理防御机制,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缺陷”,内心世界拥有了“创伤”、“脆弱”,影响到了他的情绪的稳定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有问题的“自我”,有可能表现为依赖、偏执、空虚、恐惧、焦虑、抑郁、失眠、强迫、躯体不适等。成年后个体要走很多“弯路”去再体验、再修复,上演成人的不同情感故事,不幸的是现实中可能代价是巨大的,甚至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心理治疗本质上是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专业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它的设置和伦理,也有对心理治疗师专业的要求。这种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朋友聊天与说教,真诚的、积极的、无条件的关注来访者是这一关系的基本特征。治疗关系通过活化来访者的心路历程(精神分析称之为移情,精神分析认为移情是人类关系的本质),与来访者一起,与来访者的过去“相遇”。而此时此刻与来访者过去不同的是,当下有治疗师的共情、支持、反映、解释等专业性互动。治疗师在来访者有问题的“地方”(即有问题的时空存在)不仅承担了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即要促进关系的发展。过去父母扮演的是“伤害性”的照顾者,父母的心理问题来源于父母的父母,会传递给下一代,这在心理学上叫代际传递。过去是父母的影响、现在是治疗师的影响,过去与现在对于来访者而言,本质上是“时代”不一样了),而且也通过面质、提问、解释、镜映等技术给来访者示范了一个有思考、有智慧、能反省的新“自我”(即要促进自我的发展。“时代”不一样了必将构建新的“时空”存在,即必将产生新的主体性存在即自我的发展与构建)。
随着治疗关系的发展,你会发现来访者的信任、自尊、智慧由量变到质变,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越发稳定、更有现实感和掌控感,少了一些攻击性、理想化的期待和幻想(伴随着来访者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发展)。即在心理结构上来访者修复了自身的问题,使“自我”更具弹性与韧性即更具能力的去面对和开拓治疗外的人际关系与存在范围(即更积极与能动的生存)。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访者通过自身的经历、通过治疗的经历(哲学上叫实践)确定了自身的存在意义,清晰了自己想要什么(即信念,即精神的发展),更稳定的、更有能力的、更有智慧的(即自我发展了)去生活、去工作、去追求(即自我实现)。
以上从感性的角度大概描述了个体心理发展及心理治疗的过程,当然个体故事和治疗故事是丰富多彩的,本质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即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相互影响体现为个体的父母关系、亲密关系(即恋爱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治疗关系的发展。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心理问题“产生”于父母关系,“重复”于亲密关系与人际关系,“解决”于治疗关系。
我想通过以上描述足以引出下面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及清晰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创造哲学思想理论的来源)。
个体、父母、治疗师都是作为主体,即有着独特性的个体而存在着,同时又作为共同体而存在。即个体与父母、个体与治疗师的关系本质上是一个共同体(关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时空性。过去的、当下的不同的关系体验、认知与行为拓展了不同的心理空间、人际空间,即生存空间,本质上是个体实践与努力实现的结果,这也是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即主体构成共同体,主体的发展伴随着共同体的发展,共同体的发展本质上决定了主体的发展(主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具有普遍性,与西方的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相呼应)。
现代心理学用于描述个体的独特性即主体性的概念叫自我。自我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自我的功能是什么,这是从哲学层面需要回答的心理学问题。在现代心理治疗领域,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治疗关系即共同体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性因素,目前普遍认可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个人成长即自我的发展(存在主义心理学例外,存在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终极存在,即关注人的死亡恐惧、责任、孤独、无意义感,这涉及到了人的精神层面。人的心理发展和精神发展是相互联系又辩证转化的,构成了人的内部世界的基本存在)。
通过大量临床治疗案例的实践与考察,我们发现个体作为独特的生命存在,是特定养育空间发展的产物,个体作为孩子天然的继承了、内化了父母养育关系的优势及局限(即个体问题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根本问题,这是个体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个体天然具有发展的独特性即自身的存在“使命”与实现倾向。个体的实现建立在个体问题的发展基础之上,是通过个体的“自我”来实现的。再进一步考察自我的发展,我们发现自我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心理发展与精神发展的辩证转化。
关于自我进化过程的揭示是一个艰难、兴奋、不断掘进与清晰的过程。自我的进化本质上是特定力量与结构的辩证发展与演变。举个例子,一个羞耻感即自尊感体验强烈的人,为了防御这种感受与体验即让自己感觉好点、自信点,她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来获得老师与父母的赞美与认可,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运动的描述。我们来仔细考察这一运动,羞耻感即自尊感是人的情感力量,努力学习是人的行为结构,这一行为结构容纳了情感力量的发展,也初步解决了个体问题即被认可的需要(被信任、被认可是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当然,自我的进化发展远比这复杂(自我存在主义有着详细的阐述),我们确信自我的进化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不断能动构建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外在现实与心理现实对于个体而言均是客观存在的)。
自我的进化同时伴随着个体的心理发展与精神发展,简单的说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核心,信念与价值的发展构成了个体精神发展的核心。在上述简单的心理运动中,学习行为的发展构成了心理发展,被认可的需要即价值感的发展构成了精神发展。精神发展与心理发展本质上具有限制与创造实现的辩证转化关系(即创造哲学揭示的物质运动的限制与创造实现的辩证转化原理),这里也存在着哲学(或者说信仰)与心理学的交叉。
再通俗的阐述一下人的自我的产生这一进化过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一种获得安全感的本能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智慧的父母会延迟满足或不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发展出防御性力量与独立性(即自我的产生),当然这要建立在父母与孩子相互信任、相互喜欢即有积极体验的基础之上,这样孩子就不会过度的、偏执的、固着的依赖父母,变得稳定的、有信心的、有思考的、有能力的去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即自我的发展),内化并认同一些什么(即信任、信念、价值的发展,即精神的发展),不断转化与升华自己的需要(即心理的发展,自我实现的初步发展)。这个过程就是孩子的情感向理性、自我进化的过程。考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既需要实现些什么,比如陪伴与照顾、喜欢与爱的体验、父母的镜映与认可、责任的产生等。也需要孩子与父母之间要限制些什么,比如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界限、各自情绪的管理、彼此的认同(不认同本质上也是一种限制)、规矩习惯的培养、价值取向即家风的树立等。这样经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实现性、限制性的发展孩子才会产生稳定的、积极的、有意义感的结构性存在即自我存在。自我存在的产生过程即进化发展蕴含着特定力量与结构的辩证发展、结构化发展(即限制性、实现性、结构性的三元发展)与实现发展(即新力量、新结构的发展。力量与结构的辩证发展、结构化发展、实现发展构成了力量进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周期)。自我是心理发展与精神发展的辩证转化,本质上是具有自组织性、自实现性的智能结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自我存在。
总之,考察人的心理运动,人的自我产生、发展、实现的过程,就会发现一些更普遍、更具哲学性的概念与规律,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在于人是物质创造、物质实现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进化、社会进化的产物(现代心理学理论越发清晰的呈现了这一点)。限制、创造、实现本来就是世界运动的总特征(对于物质、主体、共同体、限制与创造实现、主体实现、主体实现的演变这一系列概念与规律,结构创造主义有着系统阐述)。那创造哲学是不是新思想呢?
二、创造哲学与唯物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内容丰富,其中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与共同体状态等都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这些理念和概念在创造哲学中都有反映,或者说创造哲学也试图把这些闪烁着真理性光芒的认识整合起来。总的来说创造哲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的。
唯物辩证法是新思想,但它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相结合。存在、结构也是现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自我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概念。结构创造主义、自我存在主义同样也是基于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构建的结合性新思想。
创造哲学从语言上进一步描述了唯物辩证的运动,为什么这样说呢?
物质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创造哲学用从心理运动中揭示的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发展了物质范畴的内涵。认为物质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也具有统一性。物质的统一性的内涵就是物质性力量与物质性结构(简称为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并阐述了物质性力量与物质性结构的辩证关系与运动,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物质理论,形成了物质创造论。创造哲学明确的将物质作为了自身的研究对象,其区别于物理学的物质概念。创造哲学的物质强调了存在的抽象性即客观实在性与统一性,物理学的物质强调了存在的具体性即具体物质形态,本质上创造哲学的物质与物理学的物质是相互蕴含的。
那为什么说结构创造主义(也叫主体实现论)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描述,是对事物发展的进一步揭示呢?
从哲学层面讲,任何运动着的具体事物都可称之为主体。任何主体都有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创造哲学将主体创造自身存在的过程叫实现。主体实现论回答了主体是如何实现的,即主体是如何创造自身产生到消亡的存在过程的。主体实现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
那唯物辩证法与主体实现论有何区别与联系呢?
1、从人的进化、人的认识与实践的角度看,对于认识主体人而言,唯物辩证法回答了事物即物质主体“是什么”、“为什么”,解决了人“如何认识、如何思维”的问题,“求真”的需要。那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人即精神主体是怎样产生与运动的?主体实现论把人和事物看成一样的,都是主体,都具有创造性与实现性。这样主体实现论与唯物辩证法在一个层面上,继续完善、深化回答了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发展与实现的问题。或者说主体实现论全面深化讨论了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精神构成了创造哲学的研究对象,促进人的实现与人类的实现则构成了创造哲学的研究目的)。
2、从存在论、运动论的角度看,唯物辩证法与主体实现论都是唯物主义,都以物质范畴为基础,都承认物质是运动的。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发展、过程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总特征。相应的主体实现论将联系、发展、过程扩展深化为限制、创造、实现为物质世界运动的总特征,这一总特征也是物质运动的基本方面。
3、从发展动力、发展逻辑的角度看,唯物辩证法强调了对立面之间即二元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即二元关系的辩证矛盾运动。对立面之间既斗争又同一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与逻辑,这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精髓。以二元辩证发展关系为基础,主体实现论引入了力量/结构这一对矛盾范畴,即双方力量的对立统一构成结构。主体实现论强调了对立统一的双方力量存在及既对立又统一本身的结构存在构成的三元辩证发展关系,这一三元辩证发展构成了事物发展与实现的基本动力与逻辑。
4、从发展过程、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规律体系,侧重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决定方面、必然性发展。以决定论为基础,主体实现论全面深化阐述了决定与非决定、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发展,即物质的创造与实现的发展,从理论上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多样化发展与高级化发展的认识与把握。
唯物辩证法与主体实现论是一有机整体,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让彼此更具活力,来共同回答世界是如何存在、发展与实现的。
那为什么又说结构创造主义蕴含着阴阳五行学说呢?我们又要回到对矛盾这一概念的理解上。
矛盾范畴可以认为是对元结构的描述,在这一元结构中,矛盾的双方可以认为是物质性力量,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构成的相对的统一体可以认为是物质性结构。对这一元结构的形象描述就是中国哲学的阴阳太极图。
为了更好的理解矛盾、元结构(即物质范畴的统一性内涵)、阴阳太极图是统一的。我们需要从物质运动的表现、人类思维、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来进一步考察。
唯物辩证法认为历史与逻辑的辩证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感性的(即历史的)世界运动是有逻辑的、有规律的。对于历史与逻辑的把握对应于人的右脑与左脑,也对应于人类的两大基本文明,东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演变发展的最主要成果。中华文明的代表是儒家与道家,本质上强调了结构的发展,重视家庭、国家、天人合一等共同体性的发展,擅长把握社会结构、自然结构的发展。西方文明的代表是人学与科学,本质上强调了力量的发展,重视人权、自由与民主、知识产权等主体性的发展,擅长把握社会力量、自然力量的发展。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本质与差异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与匹配性、竞争性与创造性(创造哲学认为东西方文明的共融竞争发展构成了新的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一世界文明创造哲学称之为创造文明,创造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化治理的根本动力)。
东方文明擅长形象思维、感性思维、综合思维,西方文明擅长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分析思维。东西方文明在各自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代表各自思维特征的哲学体系,即阴阳五行学说和唯物辩证法。因此创造哲学说唯物辩证法反映了人类理性发展,即把握逻辑运动的精华。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人类掌控发展,即把握历史运动的精华。研究逻辑运动促进了人的理性发展,研究历史运动促进了人的掌控发展(所以说阴阳五行学说会用于算命、看风水、观天象)。
这样世界的规律性、必然性、逻辑性与世界的丰富性、偶然性、历史性就统一起来,东西方文明就对话起来。现代心理学、现代哲学、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也为这种统一和对话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创造哲学就是这样一种探索,一种语言上的再结合、再描述,不同理论与文明的再对话。
由于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发展了物质范畴、矛盾范畴,相应的就扩充了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描述,即主体实现演变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规律;限制性、实现性、结构性的三元结构化发展规律;限制性具体结构与创造性具体结构的辩证实现规律(这三大规律蕴含着唯物辩证法,阐述了新事物产生的基本规律,也即蕴含着阴阳五行的化生思想,现代物理学也揭示了暗物质、暗能量产生了天体等重物质)。也扩充了对物质运动、世界联系的基本环节,即主体实现演变的基本环节的认识,包括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绝对与相对、一般与个别、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
从心理运动中发现的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促进了对唯物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的再认识,再统一,再前进。用这一再认识去再考察个体的心理运动、个体实现的发展,就又更完善了自我存在主义。或者说自我存在主义阐述了个体实现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过程,结构创造主义这一普遍性规律又促进了个体的实现这一特殊主体实现的研究。
考察心理运动促进了哲学思考和新发现,即结构创造主义与自我存在主义。两者也促进了对社会运动、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思考(实际上对社会发展的考察同样也促进了对个体发展的再认识)。
三、新世界主义
用心理学的发现去思考社会的发展,已有人在做。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位英国作家奥兹本写的《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作者尝试说明人的主观生活(如弗洛伊德所描述的)与经济过程的客观世界(它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所考察过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看似不相干,甚至似乎是矛盾的学说,其实是有内在的一致性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纯实验的科学,在观点上是辩证唯物论的,因此它能补充并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论。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辩证的对立,统一起来,人类行为才能得到适当的描写。本书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一般人对于这两种学说之更精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先例。正如引言所指出的:“关于奥兹本先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他不曾解决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他的辉煌的贡献便是他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此段描述引自《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当用结构创造主义、自我存在主义的视角去考察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时,把人类看作是相对于自然环境的整体 性、主体性存在,就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构成、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了新发现,或者说有了更系统化的理论认识。简单的说,人(即个体)与人类都有自身的存在发展、主体性发展、实现发展。创造哲学对于人类的存在、发展与实现的新发现构成了新世界主义关于社会与国家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扩充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运动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相互适应的再认识,阐述了人类共同体的演变规律与治理规律。新世界主义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把当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社会发展理论的高度上作出了探索与阐述。
发现真理不是最终目的,实现才是最终目的,创造哲学一以贯之的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形成了实现主义。
四、实现主义
实现主义也进一步扩充了实践学说。创造哲学认为实践本质上是精神力量与精神力量、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生成的一种具有创造性与实现性的物质性结构、共同体性结构。实现是实践这一物质性结构、共同体性结构生成的新的具体结构,实践与实现是辩证发展的。创造哲学进一步阐述了人与人类的主体实现、实践实现、精神实现、物质实现的发展,其中主体实现的发展是人与人类实现的物质力量,实践实现的发展构成了人与人类实现的根本方式,精神实现的发展构成了人与人类实现的本质方式,物质实现的发展标志了人与人类的实现程度,这构也成了创造哲学实践学说的核心内容。
总的来说,建立在结构创造主义、自我存在主义、新世界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主义就全球化时代人的实现与人类的实现构建了创造哲学信仰与理想的发展。创造哲学信仰包括创造哲学的世界观与认识论、创造哲学的价值观与理想、创造哲学的方法论(即坚持创造性发展、坚持实现性构建、坚持限制性转化)。创造哲学的理想发展体现了人类实践、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需要与时代精神,创造哲学的理想包括:
1、人类的最高理想
人类物质化实现的最高发展—对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时空与永续发展时空的掌控与拓展,即时空掌控,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也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也是生命存在、智慧存在、精神存在的最高实现。
2、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主义制度的构建
人类共同体主体化构建的最高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主义制度的构建,即创新社会的构建,是创造哲学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的构建是人类最高理想实现、生命与精神最高实现的根本性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主义制度的构建要与人类最高理想的实现发展相适应。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主义制度的构建发展真正实现了人类整体性的创造性与实现性的自觉发展、充分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主义制度的发展就是构建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发展。
3、创造文明的发展
创造文明的发展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共融竞争发展,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的超越国家的发展。实现主义认为促进创造文明的发展是国家实现的本质。创造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主义制度构建、人类最高理想实现的根本动力。
4、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与社会理想实现的细胞和基础,也是人类实现的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即人的自我的全面发展与自由的知识创造、理想创造是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
创造哲学的时代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是对全球化治理、东西方文明如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初步理论阐述(即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以及从个体主体实现的角度阐述了个体如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最后,我想再归纳一下创造哲学的基本思想,以便于对创造哲学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更好地去阅读《创造哲学大纲》。
五、创造哲学的基本思想
创造哲学信仰物质创造的发展决定了精神创造的发展,精神创造的发展能够掌控物质创造的发展。创造哲学宣言通过促进个体精神与人类精神、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发展来促进人与人类的实现即创造哲学信仰与理想的实现。这构成了创造哲学的基本思想。把握这一基本思想,重在把握创造哲学对物质与精神这两个基础范畴内涵的新发展,重在把握人(即个体)与人类是如何发展与实现的,重在把握创造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创造哲学依据人类知识的时代发展,明确的将物质与精神作为自身的研究对象。认为物质是力量与结构的辩证运动,这是创造哲学对物质范畴内涵的新发展。认为精神产生于物质,物质与精神的发展均是力量与结构的辩证发展,均表现为主体与共同体、时代与时空的发展与演变。认为物质的发展决定了精神的发展,精神的发展本质上是人与人类作为主体的力量存在限制性的发展,精神的发展能够掌控物质的发展(表现为个体的自我能力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化治理的发展,人类信仰与人类知识的发展),这是创造哲学对精神范畴内涵的新发展。物质与精神范畴的新内涵构成了结构创造主义的基本内容。
创造哲学认为个体精神(即个体存在关系的发展)与人类精神(即人与人关系的时代发展)的发展是人与人类发展与实现的本质动力(而物质创造的发展是人与人类发展与实现的根本动力)。个体精神与人类精神的发展标志了人与人类的实现性发展,构建了人与人类的主体性发展,产生了人与人类的实现发展。个体的实现是个体问题的实现、个体行为的实现,是基于个体自我存在的实现,本质上是个体精神的实现(即主体实现),表现为个体的自我实现(即实践实现)。人类的实现是社会问题的实现、社会实践的实现,是基于社会存在的实现,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实现(即主体实现),表现为人类的社会实现(即实践实现)。促进个体精神与人类精神、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发展是促进人与人类实现的根本途径。这也构成了自我存在主义、新世界主义的基本内容。
人与人类的主体实现、实践实现的发展产生了人与人类的精神实现、物质实现的发展。构建全球化时代精神实现、物质实现的时代新发展、时空新发展即创造哲学信仰与理想的实现构成了实现主义的基本内容。
厦门大学一位哲学教授评价创造哲学立足于建设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以人为中心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合升华,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现实答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特的哲学视角和难能可贵的理论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创造哲学透过创造把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在当下连接起来,成为“世界决不会满足于人”的最好诠释,形成了“人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的生动体现。
总之,对于人而言,物质与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存在、基本存在。人拥有精神,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人用精神创造自身主体存在与发展的同时,也必将用精神创造在物质世界中的永恒存在,这是生命的、人类的命运。
李洪建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