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记录工作日志的方法。其中有一条便是本日心态(原文: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虚度时间,没有任何成长?也许你只是不会记日志而已)。
有人感到奇怪,在工作日志中记录本日心态真的有必要么?
喜马拉雅小学问的课程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工作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体力工作、脑力工作、情绪工作与风险工作。
体力工作自然是指需要付出大量体力的工作,如建筑工人;脑力工作指需要大量研究与创新的工作,如中科院的学者们;风险工作指需要背负超出普通人风险的工作岗位,如金融行业的操盘手等。而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的职场员工而言,我们不需要付出大量体力,也不需要进行研究与创新,甚至不需要背负什么风险,我们工作性质的本质,其实是情绪工作。
情绪工作有两个极端,一是电话推销或客服一类的岗位,要永不停止接受人们的冷漠与谩骂,另一则是永不停止的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如某些代工厂的员工。没有极高的情绪调整能力,是无法胜任这两项工作的。而对于处于这两种之间的普通情绪工作者来说,不必担心会因为工作崩溃而产生跳楼的想法,但学习一定的情绪管控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客服属于情绪工作
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罗振宇罗老师说过:“后真相时代的来临,最核心的变化是人们越来越不关心真相,而只关心立场,态度和情绪。”如果我们因情绪控制能力不佳,给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个印象往往会取代事实,成为我们的一个影响极差的社会标签。另一方面,生活中每个人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伤害到的往往不仅是我们自己。
▲踢猫效应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告诉我们,人的一切精神上的痛苦都是不必要的,情绪问题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所以也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控制。而控制的方法,就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
首先,我们的情绪都可以由一个公式推导出来,那就是知名的情绪公式::A×B=C。
其中:
A代表事件或困境(决定量级)
B代表信念(理性信念为正,非理性为负)
C代表你的情绪
通常人们认为,我们不好的情绪来自于我们遇到的事件(A),但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我们的情绪好坏实际取决于我们的信念是否为理性信念(B)。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B,将我们的非理性信念转变为理性信念,进而影响C,即我们情绪的好坏。
我们通常都会有的非理性信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盲目主观的信念。比如:“因为我非常希望做好这件事,所以我一定要做好这件事”;
2.过分夸大的信念。比如:“有一个人在我心目中很重要,我必须得到他的重视。否则,就说明我是一个差劲的人,我今后的生活就没法过了”;
3.判断极端的信念。比如:“人们应该公平地对待我,如果他们不这样,那他们就是坏人,应该被诅咒,被惩罚”
针对这些非理性信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进行修正:
1.无条件地自我接纳;
2.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3.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的现实生活。
当我们把我们的信念调整为理性信念,当我们遇到困境时,我们就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当然,我们也不是圣人,面对挫败我们的人或事,我们总是会有反应过度的倾向,最后可能就导致情绪失控。我们要学会在这样的事件发生后,主动进行反思,探究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即探究自己哪些非理性的信念导致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反思如果事情重来一遍,是否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而关于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阿尔伯特·埃利斯也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共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反思我为什么会有不良的情绪出现。
第二步,从三个角度来审视我的想法,分别为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当下关系的角度
第三步,反思如何来对抗不良情绪。
第四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当有人在交往中冒犯了我们,我们发完脾气后,可以这样进行反思:
1.我生气的原因是我的朋友没有按照我的预期行动
2.从我的角度来说,他的行为冒犯了我,而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故意冒犯我,而且我发脾气对于双方关系并没有好处
3.我是因为思维预设的错误而发脾气,应修正我内心深处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按照我的思路行动的思维预设
4.如果我心平气和的和对方说我不希望他这样做,但我们仍旧是朋友。我们双方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以上,便是我们日常用来训练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这些方法均来源于埃利斯的以下三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著学习:
《理性情绪》
《控制焦虑》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