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寻醒”

看到微信平台助手提示说公众号再不登录的话就过期注销了,才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登陆过“寻醒志”了。

隔了那么长时间,“寻醒”仍是我很向往的生活状态或精神气。而现在的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最初注册公众号时的我,更加深切。

一度拒绝被庸常的生活钳制,却又一度陷入周遭的舒适而不自知,一度让情绪占据大脑直到错失许多。我记得那些因为考试社团多重压力纠缠一起焦虑不安到暗自在宿舍旁楼梯间大哭的时刻,记得为交换长期努力无果后自责难过的迷茫期,那些时刻,终究是远了,此时的我已经很难去体验彼时的自己内心那股不安,难过,就连情绪的触发点也变得模糊不清,能描绘的,只是碎片化的片段。

这种健忘,是比之前高了许多的生活流换频率带来的。上一秒还在为没拿到奖学金伤心,下一秒就要投入社团工作中,注意力被分散,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多愁善感去自我慨叹。

然而内心深处,还是清楚,自己是不开心的,也是惶然的。而那斑驳难解的现实与情绪,还是需要自己去一丝丝剥离开来,让其呈现清晰的面貌。

成为一个笃定且心自安定的人,似乎很难,是生活把我们拖入松软而渐渐深陷的泥潭,还是自我的意志力太薄弱?

寻醒,究竟我要寻求的清醒,是什么?

又或,如何去定义清醒?

在与生活的博弈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境遇。而这两者,又常常是相融的,如何去定义境遇,其实是自我的思想在主导,而如何定义自我,又常常受境遇的影响。

清醒,因为这两个主体,也有了两个层面。

一是自我认知,对自我状态与真正追求的醒觉。如果把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一一剥离,最终剩下的,是什么?如果抛开自己身上的每个标签与身份,真正能定义自己的,是什么?在对众人皆看好的事情的追求中,如一份五百强公司的实习,如奖学金,自己最终想得到的,是什么?

二是对自己周遭的境遇保持距离,不过于沉迷,在参与中让意识的一部分疏离开来,看着自己,也看着周遭。在这一环境中确定与不确定的事情分别是什么?要如何去把握,去尽人事?而自己眼中的限制是真的限制吗?还是被情绪所钳制的大脑给出的语言迷障而已?自己内心的语言是积极还是消极?

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在不同的阶段,答案也各不相同,这也是寻醒的迷人之处吧,在一次次自我发问与思考中,拆掉旧思维的墙,安定自己的心,也让自己的思考的结界不断扩大,让自己愈加丰富。

困惑和迷茫其实是常有的状态,因为这样寻醒成了可贵的追求。

通过不断地站在生活之中寻醒,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坐标,让心更加丰盛与安定,也是很有趣的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望“寻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