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源创:进化岛丨三招破解品牌---“铺货容易,动销难”

对于很多销售方难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有了一个品牌,在进行过程中,产品铺货工作能做得很快,但是铺货结束之后市场启动得却很慢,整个过程,品牌并不能驱动动销,反而消耗了品牌自身的“好感”。

一旦“不动销”,就意味着这个产品给终端店留下了不良的印象,不但影响多年来积累的客情关系,而且以后经销商会难以再铺其它新产品。

- 一代鞋王再见,百丽正式退市!-

那么在这个现象背后有什么原因?我们应该如何着手解决呢?

优定位,明确自身增长点

定位过于宽泛,会在终端被对手各个击破。

相当多的母婴品牌还处在混沌无知的阶段,完全没有定位意识,什么产品都做,所有产品与其他品牌相比,说不出有什么差别,即使是市场上常见的、国际有知名度的品牌,也是如此。

单从婴儿类目纸尿裤就可以看见市场卖点混乱,“材质”、“纯棉”、“过敏”、“高吸收”等关键词屡见不鲜。


- 图片源于互联网-

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当初竞争环境的宽松,基本上没有对手,所以仅仅依靠他们销售上的招商和分销动作,消费者在终端没有其他选择和对比之下,成就了他们早期的成功。

前几年“井喷”的母婴市场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 母婴市场-

但随着竞争加剧,他们四处出击的产品线,均遭到各路竞品的狙击。

如之前贝亲曾一度将自己的产品线从奶瓶拓展到母婴电器、服装鞋帽、餐具、水杯、妈咪用品等,但结果如何呢?今天,除了玻璃奶瓶暂且还靠前之外,其他品类排名已经不再占据优势。


- 贝亲奶瓶系列-

如今,重新确立、发现、再塑自身与其他品牌不同、且能让消费者马上购买的品牌核心价值,是当下母婴品牌的难题。

很多品牌在产品线上会自认“无所不能症”,没有清晰的 “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品牌概念,等待他们的结局,最后就是被对手各个击破。

但是另一面,还有一些品牌又走到了定位的另一端,无端端的将自己品牌定位于只做一个产品,甚至只做一个价位区间上的产品,以至于品牌的生意很容易就碰触到行业份额的天花板,要想继续提高生意,又不得不启用新的品牌。

比如做儿童空气净化器起步的三个爸爸,它早期的成功,得益于其专注小品类,在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小品类里独享超大市场份额,一路野蛮生长,迅速在小品类里做到了近亿的销售,创造了亿元单品的奇迹。

后来逐步进入儿童科教,虽然成效微弱,但是也算是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了。


- 三个爸爸成长路径-


- 三个爸爸儿童科教品牌-

适当聚焦,保持变化

过于聚焦细分品类,必然会遭遇危机。

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整个孩童消费细分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核心价格区间迅速下沉,许多传统的优势产品,迅速被同等功能的低价品牌侵蚀,而中高端产品又缺乏更强大功能的新品来支撑。

进,需要有更强大的杀手级新品;退,跟随对手下沉,会导致品牌整个产品线上、线下渠道价格体系崩溃,大量的客户退货和渠道补差费用会产生,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的毛利空间。

进退两难,又该何去何从?


- 儿童摄影竞争激烈-

这绝对不是个案,而是过于聚焦细分品类的品牌必然面对的危机。

要从这个尴尬的局面中突围,无外乎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推出更多有优势功能的新品占据当下价格区间,然后让老品的价格区间下沉,虽耗时,但求稳。

二是将品牌延展到与品牌相关的其他品类。

通过多个品类来增加品牌在渠道和终端门店的生意比重,以促使渠道和终端的主推,挤压和拦截竞品,让顾客第一时间选择自己,同时品牌在多个品类上的曝光,也可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信任度,让消费者感知到这是个值得信任的实力品牌,在与单一的同类品牌竞争时,会更有优势。

不管怎样,任何品牌想要卖货,必须首先让渠道和终端愿意主推,否则消费者想看都看不到,其次是让消费者看到后想买。即渠道客户关注谁,主推谁。

消费者为王

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什么才是他们认为的专业。

在大家电领域,空调和冰箱通常是单一品牌战略更有效,因为技术壁垒高,所以专注会更专业,如格力。


- 好空调,格力造-

但放到洗碗机、电饭煲、热水器等小家电领域,消费者会更愿意选择综合性品牌,如美的。


- 美的,多品类-

永远不要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替代消费者思维,也不要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却相信所谓的定性和定量的调查数据,要理解消费者,就请走出去,亲自到终端柜台卖货,亲自做电商客服,你会更直接的体会到,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他们又觉得什么才是专业。

结语

归根到底,动销的根基在于底层和品牌方的双向互动,单靠底层或品牌方都不现实。所以,任何一个品牌,要想正向良性发展,务必要解决动销。不然底层崩塌,一切都是枉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时源创:进化岛丨三招破解品牌---“铺货容易,动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