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岁星纪年

古人观察天象,将太阳一年中在天空中运行所经过的位置标记出来,称为黄道。太阳、月亮和主要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在黄道上下各9°,共18°的范围内,所以,把黄道上下共18°的一片带状区域称为黄道带。

    古人以地球为观测点,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和其他行星的运动,发现木星在黄道带中绕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12年(11.8622年)。这样,木星每年会经过黄道带中一个特定的区域,一共有十二个特定区域。将这十二个区域分别命名,依次为:星纪、玄枵(xiāo)、娵訾(jūzī)、降(xiáng)娄、大梁、实沈(chén)、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观测木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就可以用来纪年,所以也将木星称为“岁星”。《说文解字》里说:“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岁星自西向东经过天空的十二个区域,叫做“十二次”。岁星运行到某个区域,就叫“岁在某某”,如:岁星处于星纪区域,就叫“岁在星纪”,下一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就叫“岁在玄枵”,依次类推,用这种方法纪年,十二年一次轮回。《国语·晋语四》“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就是用岁星纪年,表示这一年岁星处于天空中“大火”区域。

十二星次和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是:星纪-丑、玄枵(xiāo)-子、娵訾(jūzī)-亥、降(xiáng)娄-戌、大梁-酉、实沈(chén)-申、鹑首-未、鹑火-午、鹑尾-巳、寿星-辰、大火-卯、析木-寅。

 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动,古人而选择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这一圈星宿按四方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反,唐代的历算家袁天罡(一说是阮天罡)把七曜(木金土日月火水)及二十八宿相(与二十八星宿象形的动物)结合形成了以下名称:      

每个方位宿相的第二、四、六位对应的是十二地支和相应的十二属相,如东方青龙宫:第二、四、六位对应地支辰、卯、寅,对应属相龙、兔、虎。

简称为:

    四象中的每一象包括三个星次,这三个星次中,中间的对应三个星宿,两边的两个各对应两个星宿,构成了十二星次和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

但是,二十八宿是天空中固定不变的恒星的位置,十二星次是木星围绕太阳公转时,每年经过的不同的二十八宿,由于木星公转一周不是12年,而是11.8622年,每年移动的位置会超出一个星次一点,经过86年的累积,木星会多经过一个星次,这种现象被称为叫“超辰”或“超次”。

为了解决“超辰”或“超次”的问题,人们就用一个想象的星辰“太岁”代替木星,想象中的太岁被人为地设定为,固定地每十二年经过黄道一周。而且,同十二地支的运行方向一样,从东方向西方运行,而不是原来木星自西向东的运行方向。

既然木星是在天上运行,属于阳,那想象中的太岁就应该在地上运行,属于阴,太岁运行的十二星次就叫“岁阴”。然后,给太岁的十二星次赋予一套全新的名字,分别是:摄提格、单阏(chányān)、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调洽、涒(tūn)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

有地支就有天干,地支总是和天干配对的。天干一共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一共12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种用天干、地支搭配纪年的方法起源很早,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对应着十二地支的“岁阴”有了一套自己的名字,那相应的天干也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名字,于是,古人有将十天干命名为“岁阳”,再赋予它们一套名字:阏逄(yānpáng)、旃蒙、柔兆、强圉(yǔ)、著(chú)雍、屠维、上章、重(chóng)光、玄黓(yì)、昭阳。

《尔雅·释天》十天干: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史记·历书》中关于十天干的写法和尔雅不同,对比如下:                                                                      

《尔雅·释天》十二地支: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十二地支与岁星和太岁名称的关系:

 《离骚》,开头有一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其中“摄提”即为太岁纪年的“摄提格”,就是寅年的意思;《资治通鉴》,开篇是“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这样的句子,用干支纪年表达,就是“起于戊寅年,止于壬子年”;转换成公历,就是“起于公元前403年,止于公元前369年”。

参考资料: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4802992.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2%81%E6%98%9F%E7%BA%AA%E5%B9%B4%E6%B3%95/5847998?fr=aladdin

https://www.dedao.cn/article/e1k8gp2WGMzqJ3mqzYK5YmP6DOjxA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9F%E5%B2%81%E7%BA%AA%E5%B9%B4%E6%B3%95/12594427?fr=aladdin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岁星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