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575)阳关


    丝绸之路始于西安,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其抵达敦煌后分为南北两支,西汉时兴建了两座关隘镇守它们,北边的名为玉门关,南边的即称作阳关。张骞、玄奘都是由阳关载誉归来,但其真正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还应归功于被誉为“诗佛”的王维。

    盛唐时,李家王朝的疆域已覆盖新疆,并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朝廷不断派官员前去支边。王维的一些好友就在西出人员之列,诗人便时常为他们送行,也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浓浓的饯行酒化作依依不舍情,阳关遂成了深情厚谊的代名词。

    王维还将阳关外的土路点化为康庄大道,其在《送刘司直赴安西》中写道:“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从此有了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而王维对好友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更是溢于言表,类似的诗还有《送平澹然判官》。

    在诗人笔下,阳关既是承载着友谊的小舟,也是寄托着希望的曙光,无不令将要踏上远征之途的友人心怀暖意,而且使他们对千里外的阳关充满憧憬,这一雄关也的确没有让众人失望。阳关与其它关口有所不同,它没有建在两山对出的狭窄处,而是处于平坦的古董滩上,可它据守着一汪碧波。

    这里有着荒漠中难得一见的绿洲,是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主要水源补给地,阳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此处当年商贾云集、军旗招展,清脆的驼铃声与铿锵的军号声交织,熙攘的互市场景同热闹的换文场面辉映,漫天的黄沙飞尘和满眼的胡杨红柳相融,假如王维也能出塞,面对此情此景,定会诗兴大发,又一批名作流传千古。

    只是现如今,阳关早已失去其往昔风韵。自宋代之后,河西走廊上的边关便被废弃,逐渐沦为残垣断壁,只留下一座岌岌可危的烽火台。1972年,考古人员在这一带发掘出大量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文物,而当地人也时常能在沙丘下淘到宝贝,诸如古代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等,于是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

      现在的游人肯定不能随意寻宝了,但景区内建起了“阳关博物馆”,人们在里面可以欣赏到数不胜数的珍贵文物,以及仿建的阳关关城、阳关都尉府、汉兵营、汉阙牌楼,还有威武雄壮的张骞铜像和潇洒飘逸的王维石雕像。“诗佛”左手执杯,右手高擎,似是在慷慨赋诗:故人西去染征袍,常叹天荒地亦老。等闲识得左公柳,万水千山阳关道。

      2022.1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游天下(575)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