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今天下午备课的时候,看到一篇议论文,当时很感兴趣、很有印象,我还根据文章的论点思考了很多很多,然而现在想把它写出来时,却发现脑海中一片空白,似乎就只剩下一个框架,里面空空如也…反而印象最深的是做的第一篇议论文《说话不难,但又不易》。文章里面说到:说话要有三趣,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为什么会对这篇文章记忆深刻呢?明明做的时候也没产生共鸣,但是在夜深时,脑海中却只记得它了。

又猛然想起,上周周末没上课,所以那时候有时间就在备课,自己拿了一份议论文的阅读题做,做到第二篇的时候就因为其他事情而把资料放在一边了,然后就再也没找到了(我这记性呐)。今天重新拿了一份资料来做,依然从第一篇开始做,所以相当于这一篇议论文我做了两遍,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我没仔细品味文章,但我却记住了里面的内容。

所以啊,学习真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慢慢积累,慢慢记忆,才能掌握知识点。一样的东西,听一遍,看一遍,做一遍,可能记不住,但是你多去听,多去看,多去做,那你一定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将它记在脑海里,记在心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