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安开城投降后,已经被软禁四年,为何秦王嬴政还是要杀他?

前言

韩国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第一个灭亡的国家,他的末代君主韩王安在国破被俘之后,被秦始皇囚禁了起来。本以为可以苟延残喘一生,却没想到在被囚禁四年后,韩王安还是被秦始皇赐死了,他甚至在临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被赐死。

那么秦王嬴政到底为什么要杀韩王安呢?

国贫积弱,强敌环伺

公元前376年,晋国的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暗杀了最后一任君主晋静公,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建立了赵、魏、韩三国。这一事件被称之为“三家分晋”,被史学界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分到的领土最小,国力也相对较弱,直到公元前375年吞并了郑国,将都城从平阳迁到了新郑,才逐渐富强了起来,得以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后来到了韩昭侯时期经过了申不害变法,韩国国力大盛,又中兴了十几年。

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史记·韩世家》

韩国虽然中兴,但毕竟国土面积小,兵力也少,周围又有着强敌环伺,很难继续发展壮大。当时韩国北面与魏国接壤,西面与强秦相邻,南边紧挨着楚国,小小的韩国被夹在中间,常常被周边国家欺辱。

韩王安卑微救国失败

公元前238年,韩王安继位,成为了韩国最后一代君主。在韩王安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常常认为自己的父王韩桓惠王碌碌无为,对其父不满,但是自己当上了国君之后,才发现自己所面临的是何等的困局。

当时的秦国经过了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国力已经位居战国七雄之首,秦王政对于自己要统一六国的野心毫不掩饰。韩王安十分清楚,一旦秦国发兵攻打与秦国接壤的韩国,国小兵弱的韩国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为此,韩王安日夜忧心,辗转反侧。

秦王政一开始打算先攻打秦国的宿敌赵国,在赵悼襄王时期,赵国的国力还算不错,又有廉颇和李牧两位大将加持,因此秦国与赵国的战局十分胶着。看到这个局面,韩王安感觉到了一丝的安心,觉得有赵国在前面顶着,秦国一时还无暇攻打韩国,但是韩王安又担心会惹怒秦国,也不敢出兵支援赵国。

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率军攻下了武城和平阳两郡,赵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十万兵力。韩王安见势不妙,连忙派遣韩国公子韩非前往秦国劝说秦王政不要攻打韩国。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秦王政早年拜读过他的许多著述,十分敬仰韩非。韩非入秦之后,秦王政与他彻夜促膝长谈,韩非趁机献上早就写好的《存韩》文书,大谈秦国攻韩的弊端,以及存韩的种种好处。秦王政与韩非相谈甚欢,但是对于存韩一事却不置可否。

韩非知道秦国上卿姚贾游说列国,破了列国合纵抗秦之策,便上疏弹劾了姚贾。李斯、姚贾知晓后,担心秦王政动摇了灭韩之心,便合力劝谏道:“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如今您想兼并诸侯各国,韩非终究向着韩国而不会向着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今您不任用他,留他很长时间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加罪于他依法惩治他。”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将韩非下了大狱,后来韩非死于狱中。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王安接到了韩非的死讯,万念俱灰。这时赵国的名将李牧将秦军打的节节败退,樊於期出逃,上将军桓齮也死于军中,韩王安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期待赵国能够将秦国打败。

让韩王安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与李牧交战屡屡受挫,导致秦国改变了策略,打算先灭韩,再灭赵。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四处求援,但是列国均不敢触秦国的眉头,纷纷拒绝出兵。

韩王安绝望之下,只得打开城门投降,成为了第一个为秦国所灭的国家。

被囚四年,依然难逃一死

由于韩王安投降积极,态度良好,因此韩国灭亡之后,秦王政并没有为难韩王安。韩王安被迁居到了陈县,虽然人身自由受限,但是一应衣食用度都有人照料,而韩国的旧址则被设为了颍州郡。

韩王安本以为自己会就此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四年后的一场叛乱为自己敲响了催命钟。

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虽然出兵平定了叛乱,却在这场叛乱中损失了上万的兵力。叛乱平定之后,为了

秦王政大怒,他认为韩国旧都的贵族之所以会发动叛乱,皆因韩王安仍然活着,所以这些人才会不安于秦国的统治,妄图将韩王安迎回旧都复辟旧国。因此,为了根除祸患,秦王政决定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被软禁于陈县的韩王安,丝毫不知外界发生了何事,他一头雾水地借鉴了秦王政派来的使者,不由分说便被赐死了。不仅韩国成为了第一个灭亡的国家,韩王安也成为了六国中第一个成为刀下亡魂的国君。

结语

韩王安在位一共九年,期间一直企图救亡图存,却始终不思进取,只是寄希望于他人,最终落得救国无门。在无奈投降之后,本以为至少可以保全性命,却被旧国贵族牵连,还是难逃一死,实在是可悲可叹。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王安开城投降后,已经被软禁四年,为何秦王嬴政还是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