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时代

图片发自App


晚上乘坐动车赶往苏州,这条路线来上海两月已经走过十几次了,那边有牵挂的人和牵挂的事,苏州是个好地方,很多人都这样说的。

坐在位置上瞟了一眼对面的车,是绿皮!

90年代,绿皮是我们走南闯北最便捷的方式,5岁那年,我和我的奶奶准备踏上从四川偏远的角落去往上海大都市的绿皮,路上有多曲折,可能是现在人体会不到的。

五点钟准时起床,坐上提前一天预约好的摩托车,一路飞颠,上坡的时候尤其艰难,有的坡度明显大于60度,还是摩托车给力。山区的代步工具除了摩托车就是走路,大约坐一个小时,到达轮渡的渡口,再乘坐轮渡,坐上上面的时候我总在妄想要是水能漫进船仓里,会很凉快的!

河两边有叔叔婶婶,挑水的挑水,搓衣服的搓衣服,很像我看的课本里面的插画,很美好,至今那些插画的样子依然能给我带来温暖。还有那些翠竹,松树,小野花,被婶婶们磨得发亮的石板。

轮渡做了半个小时,下了轮渡要走路到汽车站,奶奶去给我买了早饭,这中间我差点就走丢了,不过这似乎是我的幻想,记忆有点模糊。不知过了多久,上了汽车我就昏昏沉沉了,汽车从早上开到了下午。

现在觉得那时到的是市里了,有叔叔过来接我们,到他家里。对他家印象很深,可能是第一次出来这么远。两层楼的公房,楼梯暴露在外面,这里的地理位置好极了,从楼梯往外望是能看见河的。

有意思的是,在叔叔家呆了一周,每顿都是火锅,四川人民爱火锅如命,早中晚都不放过,刚开始两顿我还吃得起劲,后面就有点乏了。

到的第二天我们去买票了,暑假期间车票很紧张,当天买的票得过几天才能走,所以我和奶奶就一直呆在市里。上车的那天是凌晨,因为这种隆重的仪式,小心脏扑通跳了很久都难以入睡,只等待那一刻的降临,等待离开。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是会想要逃离的,绿皮在那时就是一种精神,外出务工的人需要它,从背负行囊到衣锦还乡,去了总是要回来的。

节俭是劳动人民的属性,奶奶是舍不得买卧铺的,40多个小时的硬座,我们就这样坐了两天三夜,我还能躺着睡会,奶奶就只能坐立小憩了,在车上是很好的时光,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况且那时只有五岁,打扑克的话奶奶是肯定不允许的,那我就只能看着来来往往流动的人,窗外的景色,甚是美好。至于吃饭,火车上的饭既难吃又贵,我们已经提早准备好零食和方便面了,到了停站点,车下就有许多卖热水的,5毛钱泡一桶方便面,现在热水这么方便,劳动人民又少了个赚钱的机会了。

不知不觉到了上海大都市,爸妈已经在车外等了许久了,五年间见到他们的机会寥寥无几,感觉到陌生,我也没了先前的激动兴奋,还好奶奶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