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

 

图片发自App

  夜不能寐,半睡中醒来,想起晚间下班路上偶然间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念头:对一个地方的认识和感知以及回忆往往来自于舌尖上的记忆。

    至所以有这样的念头,起因在于中午食堂吃的一碗老北京卤煮。

  

图片发自App

新疆石河子是我打小生活了十三年的地方,所有的记忆抹不去的是曾经的香馕,羊肉串,拌面和凉皮,抓饭。还曾记得那时和同学们在古尔邦节一起到老街班上唯一的维族同学(阿依古丽)家中做客,那一桌的撒子印象尤其深刻!以至于前年返疆后一路上就抱着馕和肉串不放......

    天山白雪,南山绿坡,草原和戈壁,蓝天白云远不及这瓜果飘香,馕美肉肥。我的发小好友,那餐桌上的羊肉包子现在想起我就满口生津,今年回京后小老乡做的抓饭那也真的地道!

    喝酒前我是新疆的,喝完酒新疆是我的!怎一个新疆儿子娃娃的豪迈,三瓶大乌苏绝对弄翻你!

  

图片发自App

我像一个痴儿一样迷恋衡阳的米粉,尤喜最为简单便宜的碎肉粉,同学们告诉鱼粉好呷,可就是不改初衷,甚至于席上酒足饭饱后半夜出来也会去找碗粉过过瘾。

    要说爱上衡阳,这碗粉功不可抹,它承载着我少年时记忆,初诣人世的希愿,上学路上那碗粉伴我多年,至今我回衡阳早上吃粉,尚能见到身边的学子背着书包吃碗碎肉粉后,摩肩接踵一起上学的情景,仿佛曾经的我。

    那怕是今年去南岳烧香还愿,也掂记着吃碗粉充饥,结果却是一碗面条了事。不过山上的雾淞让我惊喜连连,流连往返。

      有瘾成病,老同学们:要治我这病啊,还是来碗粉实在,过去的情谊深长都在里面,至于臭豆腐么,那就算了,因为不够臭,不是旧时能臭一条街的味道。

  

图片发自App

几年前回山东潍坊,这是我出生的地方,妈妈的老家,曾记得有一年随母亲回去,舅舅中午招待我,问我四喜丸子要吃不,当然要吃!吃几个?大言不惭说,来俩。我的天,上来一看,我连一个都对付不了。奎文门外的老店里那碗和乐,小胡同里的肉火烧,朝天锅真也吃不够!表弟带着我们吃了饺子宴,见识了各种饺子,酒后和表弟及小姨夫欢聚全无正形。

    还记得小时坐在小姨自行车前杠上,去买了一个比脸还大的月饼回来。家人的亲情浓烈远胜白浪河水的激荡,今年掂记着再回去看看,也一直没成行。

  要说吃饭喝酒的规矩,山东还真有一套,比如家里长辈没到,绝不开席。聚会上桌,劝酒夹菜自成一体,不会乱了章法,不过想喝醉我,难!你懂得。

  

图片发自App

说到嘉兴大家的反应大多都是棕子,尤以五芳斋的为名,实际上当地的昌记,真真老老也源出一门,味也不错。87年毕业回到嘉兴,首先去的也是五芳斋的老店,后来工作后单位就在它边上,便经常去吃,两个中肉棕,一碗牛肉线粉汤,不亦乐乎。文虎酱鸭,南湖菱,秋后的大闸蟹及酥羊面却也在舌尖挥之不去。这些年来一直奔波在外,每回家必然先来一笼烧卖安抚下自己的肠胃,一饱口腹。

 

图片发自App

去过祖居的新塍镇,是嘉兴当地有名的美食之处,均以地方小吃为名,猪油大饼,羊肉面,烧饼,馄饨,汤圆,烧卖,鲜肉月饼.....始终得排队,可见人气之旺。

    江南的黄酒极易上口,绵醇悠长,却后劲很足,自己几次醉酒都倒在黄酒上,尤以凤桥糟烧为甚。数年前单位北京同事到华东考察学习,杭州钱塘江边,华东同事拿出绍兴女儿红来招待,美其名曰:浙江王老吉,数坛过后,这些北方喝白酒如水的汉子基本上都东倒西歪,折腾一宿。

  

图片发自App

自己去过很多城市,广州的早茶,腊味饭,白灼芥兰,杨州的早茶与广州比也毫不逊色,西安的面食,北京的名点小吃均回味尤深。真正舌尖上的记忆,是一份情愫一份乡愁。要说现在讯息发达,物流便利,要说想吃啥,网络点击下单可到,可你真正的记忆一定是到这座城,穿街走巷,市井人家去体验,去品尝,感受这身心的愉悦。

    转回头才发现,自己待过的这些地方,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是啊,舌尖上的记忆都那么深刻,我心何方?

       

  由舌尖上的记忆联想到自己住过的这些地方,也经常碰见人问我究竟是哪里人

   

图片发自App

周作人在散文《故乡的野菜》里的人生况味,让我感同身受“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但是现在的人不断离开家乡,被命运抛到各地,生存打拼,因此,“故乡”这个词变得越来越可疑。人一辈子,不能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故乡呀。至少我不这样认为,所以我从未停止寻觅的脚步。我把我经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当作了故乡。

     

    有一年春节去到浙南温州,台州去,这两个地方是浙江外出经商打拼最多的地方,北京的浙江商会大多都是温州人,逢节过年整年在外的都赶回来相聚,这是家乡的召唤,故乡的味道。和他们聊,实际上一年下来,没有多久时间回乡,孩子也大多在各地落户上学了,对故乡的情结愈发清淡些。

        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也比较容易融入,对各地也能包容,但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还是固执的说着普通话(也不像有新疆口音)。这些年的“流浪”,让我觉得我是一颗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是精神上的游牧民族。  籍贯写的是:嘉兴,祖籍:绍兴,可这只是表明我的血脉出处。但我信了白居易的话:“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不重居在,但求心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舌尖上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