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溢读#Facebook效应#

李思溢读#Facebook效应#

《Facebook效应》这本书的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 克,是美国《财富》杂志的高级编辑,他近距离地 采访了Facebook的创始人,员工,投资人以及合作 伙伴,以真切详实的访谈,记录了Facebook的故事 。

首先,Facebook是家怎样的公司?

可以用两个关键语来描述它的特质:一个是校园起 家的实名网络,另一个是不忘初心的霸道总裁。

2003年,就读哈佛大学二年级的马克·扎克伯格创 建了一个叫Facebook的网站,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评 选美女,这个网站一夜之间吸引了450位访问用户, 产生了2.2万页面浏览量,这个网站被认为是 Facebook的前身。

如果说哈佛校园为Facebook创造了天时地利的优越 条件,那么马克·扎克伯格就是这个将机遇转化为 成功的关键先生。

扎克伯格个子不高,安静寡言,永远都套着T血衫, 即使冬天也脚踩橡胶凉鞋,但是,微软的创始人之 一保罗艾伦缺这样评价他:“我无法在世界历史上找到一个先例,这么年轻的人却拥有这么大的影响 力;等等...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这个20岁的年轻人让公司洋溢着青春,自信和叛逆 的气息。他凭借着对理想本能的追求,为Facebook 塑造了一种率性而为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氛围下, 公司鼓励员工犯错,在不断试错中快速前进,这种 方式让Facebook在不断迭代中迅速成长。

扎克伯格赋予了Facebook一套独特的经商哲学。

那就是:“追逐用户而不是金钱”这一理念从三个 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坚持分享,赚钱靠后。透明、联系、信任、分享,这些词构成了扎克伯格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从小就根植于心中。

第二、坚持产品,广告靠后。扎克伯格一贯不稀罕广告,如果不是需要应对开销,他根本不想在Facebook上放广告,他为广告商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

第三、坚持独立、当家做主。扎克伯格痴情于作出最好的产品,改变世界。正因为驱使他的是理想而不是金钱,他才勇于拒绝来自雅虎、微软等所有硅谷巨头的巨资收购。

扎克伯格的分享精神神器之处在于,它跟大锅里分馒头不一样,馒头吃一个就少一个,而信息却是越分享越变多,越分享越增值!

说了这么多,Facebook似乎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实不然,“分享”是把双刃剑,它也让Facebook遭遇挫折,付出成长的代价。如果说“分享”带来了社交的乐趣,那么“过度分享”带来的就是隐私泄露。

#Facebook效应#金句分享:

1.对于一个人来说,双重身份是不诚实的表现。今天这个世界的透明程度将不会再允许一个人拥有双重身份。

2.人们总是希望既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信息,又能够得到保护,避就无意中披露的内容让他们蒙羞。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因则深深地蕴含在人们使用Facebook的动机中。

3.在策划动态新闻和对这次骚乱的回应中,扎克伯格建立了一种“先干后道歉”的模式,他会在今后的冲突中重复运用这种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思溢读#Facebook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