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4)

61、唤起的错误归因:对于自己的感受的起因做出错误推论的过程。【易得性】

62、情绪评估理论:该理论认为,即使没有任何的生理唤起,人们对事件的解读或诠释也可能会造成情绪的产生。【事件发生→解读→生理唤起→产生情绪】

63、社会比较理论:认为我们通过将自己和他人比较来了解我们的能力和态度。

64、上行的社会比较:将自己和某种特定的特点或能力上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

65、下行的社会比较:将自己与那些在特定的特点或能力上比我们差的人相比较。

66、社会调节:人们互相影响他人的态度的过程。人们倾向于采纳自己喜欢并想要与之相处的人的态度。

67、印象管理: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68、逢迎:人们奉承、赞美的过程。一般是为了得到他人(地位比自己高)的喜欢。

69、自我妨碍:人们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口,以便在表现不佳时避免自责的策略。【逃避的恶性循环】

70、固定心态:指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心态。

71、成长心态:指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断变化、积累的。固定心态的更容易在遭遇挫折时放弃,他们不再继续努力,并且疏于磨练自己的能力;成长心态则将挫折视为通过努力而成长的机会。

72、认知失调: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一致的认知所引起的不适的驱动或感觉,之后又被定义为由个体惯常的、典型的积极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行为所导致的不适感。

73、经历认知失调的人们总是通过否定或歪曲事实来减轻这种失调。在降低认知失调的过程中,人们不断的说服自己是正确的,最后走向了非理性的行为和适应不良。

74、影响偏差:高估我们对未来负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倾向。

75、决策后失调:在决策后引起的失调,可以通过强化我们所选食物的吸引力,降低未被选择事物的价值来降低这种失调。【类比禀赋效应】

76、低价策略:一种非常不道德的策略。销售人员借此诱惑顾客同意以一个非常低的价格购买一件产品,紧接着说刚刚是一个失误,马上提高价格。此时,大部分顾客都会同意以一个过高的价格购买这件商品。

77、降低认知失调的过程不仅仅是合理化你的行为,你的价值体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经历了认知失调后,赞同的会更加坚信,反对的也会更加坚决,认知会变得更极端化。

78、让努力合理化:个体倾向于提高对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事物的喜爱程度。

79、外部合理化:存在于个体外部的、为不一致的个体行为所提供的的理由或解释(如为了获得巨大的回报或避免严厉的惩罚)。【外部归因】

80、内部合理化:通过改变自身的一些东西(比如态度或行为)来降低认知失调。【内部归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