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真的那么难吗?看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2020年已经快过去四分之一了,你的新年愿望实现了多少?在制定新年目标的时候,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呢?是改变熬夜的坏习惯还是管住嘴迈开腿?请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往下看。 

自我发展心理学是陈海贤老师整合了诸多心理学理论,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理论。 自我心理发展学的理论成果都整合在了《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中。

这本心理学的书籍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人生的转变和人生地图五个方面,讲述了我们终其一生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自我发展工具。这本书的前生是得到APP上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很多用户留言表示从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

要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做出行为的改变是第一步。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你之前选择的结果,同样,你也可以通过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

1、为什么改变很困难

改变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可是改变时常很艰难,为什么呢?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新经验转化成新的习惯。旧的经验可能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了,有根深蒂固的基础,想要摆脱它的束缚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旧经验的心理机制: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熟悉的、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了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舒适区。

那么,什么是应对方式呢?应对方式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也就是保罗.史托兹所说的“逆商”。

我有两个同事,他们面对紧急任务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同事接到紧急任务后就开始分析,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困难,时间肯定不够,应该赶不上deadline…...于是他就立马说,这个时间点之前我搞不定。另一个同事接到紧急的任务,他也会分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他说的是,这个我尽力试一试吧。每次这个试一试的同事都能把任务搞定,并不是这个过程中他没有遇到困难,每次遇到困难,自己不能搞定的时候,他就积极找其他人帮忙解决。

心理舒适区为什么让人欲罢不能呢?明明下定决心想要改变,却总是改变不了。舒适区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掌控感。心理学家米哈里在《心流》一书中提到:“掌控感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幸福’的状态”。掌控感也是安全感的来源。

毕淑敏说:“改变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改变,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 改变或多或少会让我们觉得不适,但这些不适会慢慢被新的体验和新的反馈所掩盖。 

2、改变的第一步

知道了改变很困难,我们可以怎样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呢?从找困难到找方法,最关键的一步是意识到:其实我们一直都有选择。选择放弃改变,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把对选择的控制权拿回到自己手中,这是开始发展与改变自我的第一步。

怎么拿回对选择的控制权?首先,我们要基于当前的现实选择,而不是头脑中的理想。我们选择的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当下的行动。很多人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当下他必须先养活自己,即使当下没有理想的选择,也一定是有选择的。

其次,我们要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如果我们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我们不可以只承担选择带来的好处,而逃避选择所带来的弊端。就像一个公司领导,他选择了那个位置,他就必须承担那个位置的压力,同时也享受那个位置所带来的鲜花和掌声。

改变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自我反省的能力。人不可能用同一个自己,换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如果不想一直做一条咸鱼,勇敢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吧。

3、开启行为改变的方法

改变很难,是因为每个现有行为的背后,都有我们的“怕”。那怎么突破内心,做出改变呢?陈海贤老师介绍了实现改变的四个原则:检验人生假设、小步子原理、培养“环境场”,以及情感触动。

1)检验人生假设

检验人生假设的前提是,看见心中的假设。在这里陈海贤老师介绍了一个方法,用心里免疫的X光片来照出我们心中的爱与怕。

其实心里免疫的X光片就是一张特殊的四栏的表格,第一栏是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行为;第二栏是我们正在做哪些和目标相反的行为;第三栏我们需要思考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第四栏是隐藏在一系列与目标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假设,这些假设导致隐含的“好处成立了”。

有位朋友在生活中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她的心里免疫的X光片画出来的是下面的样子:

找到内心的假设之后就可以开始验证假设了,是不是这位朋友在生活中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大家都不喜欢她了呢?验证了之后就会知道,内心的这个假设是很容易崩塌的。

2)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原理可以理解为微习惯,先从小的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开始,一周看一本书好像有点难度,那就从一天看一页书开始改变,先让自己倡导阅读的好处。通过积极的反馈让自己进入良性循环。制定目标+重复+反馈,形成一个闭环。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从小习惯开始,一步步地推倒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下需要点力气,后面的就不会费太大力气了。

3)培养“环境场”

小步子有时候能带来打的改变,可是很多人容易在中途放弃。那么怎样才可以将我们的新经验稳固成长久的习惯,使我们不再那么容易退回到心理舒适区呢?这里就需要改变的第三原则,培养“环境场”。简单理解,就是打造一个适应你改变的环境。想要安静地看书,可以在家里留一片安静的区域,走进那个地方就提醒自己,我该看书了。

荣格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不通电的小黑屋,为什么不通电?是希望自己在白天就高效地将事情都做完。荣格在他的小黑屋里完成了大量的巨作,小黑屋就是荣格的“环境场”。

4)情感触动

《找到你生命的礼物》一书中有提到,我们的生活中有两种基本推动力:恐惧和爱。恐惧时,我们就感觉生活无望。当我们被爱时,我们就认为生活是充满激情的。当我们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可以观想一下改变后的美好景象。也可以用一些有爱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小改变。

我们知道改变很难,也知道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看一看我们制定的新年愿望,那个还没开始的,可以按照改变的四项原则开始了。那些一直拖延的改变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我们心中的”怕“呢?快用心里免疫的X光片照出来吧。

愿你步履不停,慢慢改变,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真的那么难吗?看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成就了不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