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穿越离别 ——《伯兮》《采葛》课堂实录

经由诗抵达思,一种美好与浪漫,一种幽微与深邃,用声音唤醒黎明,这应该是晨诵的最高境界。但中学阶段的晨诵到底怎样来上才能抵达这种境界,在实践层面上,到目前为止,我始终迷茫。不断调整,不断尝试,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生入死,希望某一天,我,能上出最美的晨诵。


师:命定的离别,剩下的,唯有思念。有一首歌,绵绵的,都是思念。

教室里,响起了教师吟诵的《伯兮》。


国风·卫风·伯兮


伯兮朅qiè兮,邦之桀jié兮。

伯也执殳shū,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dí为容?


其雨其雨,杲gǎo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


超喜欢吟诵。较之朗诵,它更能够表现出文字背后的深情,更能传递出心灵深处那一刹那的动荡。

吟诵第一章的时候,教师的声音中,更多的是一种骄傲,当然,其中也有淡淡忧伤。到第二三四章的时候,忧思日深,那种痴情的迷茫,多情的哀怨,苦盼的渴求,相思的深切,都是教师的声音想要传递的。

从我的口,入你的耳,动你的心,在我看来,便是吟诵的奥秘。

师:听着我的吟诵,看着一个个古老的文字,我想你肯定会有你自己的感觉。把你的感觉带进来,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一起吟诵《伯兮》,慢慢开始有了感觉。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想象着你就是那远古的先民,一首歌,从你的心底流淌。

《伯兮》的声音,再一次在教室流淌。


师:这首《伯兮》,在言说着什么呢?

生1:我感觉不知道是谁在思念谁,我只能感觉到思念。

生2:我感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是女子在打扮自己。

师:怎么打扮自己的?

生2:“首如飞蓬”,头发特别地蓬松,特别华丽地打扮自己。

这时,生1的声音插了进来:哎呀,我知道了。

师:那你说。

生1:我感觉一个男子在想着一个女子,这个女子非常美丽。

又有声音插了进来:不对,是女子想男子。

师:嘘,先让这个姑娘说完。

生1:不,不,不,女子想男子,没有错,就是女子想男子。

师:可真善变啊,说说理由吧。

生1:这个女子在打扮,等待着男子。

师:诗中是怎么说的?

生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师:就是刚才那位姑娘说的那种头发蓬蓬的,华丽丽的样子,等着男子吗?

生1:不,不,不。

师:那是什么样子呢?

底下,已经有几个孩子按捺不住,喊了起来:是飞蓬,蓬乱,是头发乱乱的,无心打扮。

师: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

孩子们都反应了过来:是的,就是像蓬草一样,无心打扮。

师:还有人想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是分别的感觉。“愿言思伯”,伯应该是一个人,可能是这个女子的丈夫,他走了,这个女子思念他。

生:我觉得是这个男子“为王前驱”,出去打仗,之后这个女子就思念他。“杲杲出日”,太阳出来就想得更厉害。

生:男子出去打仗,“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是说这个女子因为丈夫出去征战,无心收拾,头跟蓬草一样,打扮是没有意义的,打扮出来给谁看呢?后边也是在讲这个女子思念男子。

师:深切的思念,全都在这首诗中。我们一起,将这种感觉吟出来。

《伯兮》,又一次在教室回荡。


师:《诗经》,纯然一派烂漫,是先民情感的真切流露。我们一起走进《伯兮》,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小情绪。

教师吟诵起了第一章,努力用声音,传递出文字背后的骄傲与忧伤。

师:这一章,有着怎样的小情绪?

生:我觉得这一章,女子没有那么不开心,好像还有一点点小开心。

生:我觉得有自豪,我丈夫是“邦之桀兮”,他现在“为王前驱”,我觉得会有自豪。

生:我觉得虽说有自豪,但是还是有伤感的,因为她的丈夫离她而去。

生:我觉得伤感更多。后面,女子相思成疾,她跟丈夫的感情肯定是很深厚的,就算有那么点儿自豪,也只是一小点,她绝对不会说我丈夫出去打仗了,要为国捐躯了,我好开心啊。

师:是啊,一边是离别的思念,一边是为国的自豪,一种纠结。我们争取用声音,传递出这种纠结。

孩子们一起,吟诵起了第一章,声音里面,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情。


孩子们第一章吟诵之声刚落,教师接着,吟诵起了第二章。

师:这一章里,有着怎样的小情绪呢?

生:因对丈夫的思念,已无心打扮,打扮给谁看呢,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

生:这时候,也是一种思念。

师:这时候的思念,跟第一章的思念,一样吗?

生:不一样,感觉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丈夫仍然没有回来,思念已经很深了。

师:是的,此时的思念,已经非常深重了,已经沉沉地压在了这个女子的心头。我们一起,把这种思念沉压的感觉读出来。

孩子们一起,吟诵起了第二章。教师也跟着吟,感觉自己的心头,阴霾笼罩。


孩子们声音刚落,教师吟诵起了剩下的两章。

师:这两章里,又有着怎样的小情绪,汹涌起伏?

生:又过了很久,思念已经使她病了。

生:忧思成疾,被思念压垮了,太思念她的丈夫了。

师:我们说第一章,既有骄傲又有忧思;到第二章,忧思日深;到现在,第三四章,忧思成疾。难道在忧思成疾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的想法,其他的情绪了吗?

生:我觉得有希望。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雨不断地下,慢慢停了,明亮的太阳出来了。太阳代表着希望。

生:这应该就是我们说的比兴手法。雨都停了,太阳都出来了,我的丈夫可能很快就会回来了。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比兴手法。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不能自生,唯情所化”,雨已停,心中的雨也该停了吧;太阳出来了,心中的太阳也该升起了吧。这里面,满是希望。她的丈夫回来了吗?

生:没有。

师:那这个女子处于怎样的状态?

生:心甘情愿想得头疼欲裂。

师:是啊,“甘心首疾”。接着,女子又有了怎样的想法?

生:想要找忘忧草。

师:“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她找到了吗?

生:没有。

师:那这个女子又是怎么说的?

生:“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师:找不到忘忧草,那就让我这样疼着吧,痛着吧,为了你,我心甘情愿。我们吟诵的时候,要试着吟出:满心希望,希望破灭,苦苦寻觅,久而不得,心甘情愿,接受这种痛。我们一起来吟。

孩子们一起,吟诵起了第三四章,声音中,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师:一个苦苦等待的女子,一腔深情。我们一起,完整地吟诵《伯兮》,试着吟出女子的真情。

教室里,《伯兮》吟诵之声涌动。



师:一腔深情托付,那个对的人。听,远方,歌声隐约。教师吟诵起了《采葛》。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一起,吟诵这首男子对女子的深情思恋。

教室里,师生一起,吟诵起了《采葛》,声音悠扬迷离,哀怨怅惋。


师:是谁,在唱歌?

生:男子在唱。

师:为什么是男子?

生:因为是“采葛”“采萧”“采艾”,采这些的是女子。

师:那这是一首什么样子的歌?

生:一首思念的歌。

师:那就将这种诚挚的思念,吟出来。我们一起吟。

教室里,《采葛》的吟诵之声回荡。


师:离别,这离别,只能是爱情的离别吗?

生:还有亲情的,友情的离别。

师:还有吗?

生:还有对自己的离别。现在我们都是青春期的少年,以前是童年时期,我们现在就是在与自己的童年离别。

生:除了跟自己的过去告别,我觉得我们还在不断地跟自己的神性告别。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我们每次跟我们的神性相遇之后,必定还会分开,这种分开,意味着我们还会有下一次的相遇。

师:是啊,神性始终都在,但是有时候,它会蒙尘,这时候,我们就要再次擦亮神性,让神性在我们身上再次闪耀。还有吗?

生:也有可能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遭遇失败,不得不跟自己的梦想说再见。

师:是啊,所有的所有,都是有别离的。悲莫悲兮生别离,离别,就是对生命的洞察,生命终将独行。有一些路,我们只能一个人走;有一些河,我们只能一个人渡;有一些山,我们只能一个人爬。我们终将一个人,面对死亡。离别,是对生命的拓展。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独行的生命,要向内求,不断地擦亮自己,打开内在的广袤世界。离别,我们用生命去穿越。山高水长,未来,世界,我们终会相遇。最后,我们一起,唱响这两首古老的歌谣。

教室里,回响着《伯兮》和《采葛》。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生命穿越离别 ——《伯兮》《采葛》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