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 进贤者鲍叔为贤

本篇文章参与「2020高考作文同题征文」比赛,选题为全国Ⅰ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您们好!

很荣幸今天我能在这场班级读书会中发言。

这期读书会的主题是,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最后公子纠落败,公子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恒公。

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按理本想辅助公子纠为君的管仲,最后的下场不是被新君下令诛杀,就是终生被囚于牢狱中苟活。

但是,当时已经位极人臣的鲍叔却不计前嫌,向齐恒公推荐并说服其重用管仲。

后来鲍叔更甘心居于管仲之下,共同辅助齐恒公成就一代霸业。

从上述材料中看出,齐国能在齐恒公的统治下称霸诸侯,是来自于齐恒公的不计前嫌、敢于用人,管仲的足智多谋、尽心辅助,还有鲍叔的慧眼识珠、不计功名,这三人各自的优点相互结合而促成的。

但要说其中功劳最大的,我认为是鲍叔。

借用苏洵的《管仲论》中的一句:“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意思就是,齐国的安定强盛,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牙。

从“管鲍之交”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鲍叔与管仲早已相识于青年时期,如果鲍叔没有独到的识才眼光,就不能发现并了解管仲的贤能;

公子小白争位成功后,本想委任鲍叔居高位,辅助其治理国家,如果鲍叔没有半分自知之明,以及为一己私利,就不会向齐恒公推荐管仲;

在管仲受到重用后,如果鲍叔计较功名,不甘居人下,不为国家利益着想,誓要与管仲争权,那么齐国则可能会陷于国内争斗,无法成为强国。

因此,我认为鲍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才能也只能淹没于平庸之中。

同理,没有鲍叔伯乐的智慧,管仲的才能得不到施展。

人才是一个团队兴衰的关键,但要发掘人才就必须具备伯乐的慧眼。如果没有这项优点,重则能导致团队衰落。

北宋苏洵的在《管仲论》中说到,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其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

意思是,管仲没有很好地为齐恒公推荐贤人。

以致管仲一死,竖刁、易牙、开方就得到重用,齐恒公死在宫廷内乱中,其五位公子开始争位,国家陷入混乱,最终齐国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

因此,苏洵认为齐国的衰落,都是由于管仲在死前没有推选出贤明的人而引起的。

当时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管仲没有能像鲍叔一样善于发掘人才。

由此可见,拥有伯乐的智慧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至关重要。

二、拥有自知之明的认知

当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后,想以鲍叔为上卿,辅助治理国家。

但鲍叔却说自己治国的才能不及管仲,还向齐恒公列举了自己在治国理军,辖士惠民以及礼乐邦交等方面的能力不及管仲的例子,说服齐恒公立管仲为相。

事实证明,管仲不负鲍叔的期望,在得到重用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齐国繁荣发展。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

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如果鲍叔对自身的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顺势居于治理国家的重要职位,齐国的国力就不能达到称霸诸侯的水平。

三、成人之美的仁德

《论语·颜渊》有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尽管鲍叔有识才的慧眼,也有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但若鲍叔为私欲贪图权力,不推荐管仲。

管仲的才能不仅不能施展,按其之前在辅助公子纠时,带兵追杀公子小白这条罪行,他也只会落得被诛杀或囚禁的命运。

四、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大义

管仲被重用后,位居于相,这个位置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鲍叔为了国家的利益,没有考虑个人私利,也没有为自己的功劳而变得自大,甘心居于管仲之下,作为其助手,共同辅助君主成就霸业,而没有一丝怨言。

这说明了,鲍叔心中有为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大义。

识人之智、自知之明、成人之美、大公无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个团队的兴旺发展,拥有这些优点的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促使齐国走向强大的关键,在于鲍叔。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我的发言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自某班某某某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言稿 | 进贤者鲍叔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