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师,在办公室坐久了,忙文件,忙材料,总觉得远离了学生就远离了教育。何况那边山区需要老师,我也想走出去,学校、讲台、学生可能才是最清净、最纯净、最能使人忘我的地方,所以我就报名去卢氏支教了。”这是王建伟老师支教后一次微信交流时所说。
初识王老师是在一个文学平台上文友交流时,他对我的一篇文章提出中肯的意见,很认真、很诚恳。对于初写作的我来说,很是感激。毕竟在缤纷的写作圈子里,恭维的话太多,能给你提出意见、建议的人并不多。后来才知道他在教体局办公室工作。
熟识他还是去年暑假局里为筹备教师节节目,他推荐我参加筹备会文字组串词撰写工作。按茹局的工作分配,他是主抓文字组工作的,对待工作极其认真。文字组里的几个人所有撰写的内容都要拿到组委会进行商酌。每每一个句子、一个词他都要求大家斟酌再三,达到最佳效果才肯罢休。连茹局长都说:建伟实在、真诚,干啥都认真。咱干工作都需要这样能俯下身子的人。”
就是去年教师节后他申请去卢氏县支教。他的决定让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不理解他为什么辛辛苦苦打拼,终于从基层学校(他原来在洪阳乡中工作)来到局直机关工作,期间付出了很大努力才有的结果,这或许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他竟然这样草率地放弃,一心想去山区支教。
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还是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不,都不是,这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其实彼时他家里有年迈的父母,有面临高考的女儿,还有需要接送的上小学的儿子。可渑池的卢氏支教任务还没有报够,他想这也是锻炼人的机会,不就是一年时间嘛!我去!
就这样2019年9月他离开局办公室,开启了他为期一学年的支教生活。
他支教的学校是卢氏县管道口镇中心小学,学校安排他教小学二年级语文加品社。教学工作是忙碌而繁琐的,小学课程科目少,课节多,每天上午、下午几乎泡在教室,稍有闲暇赶紧批改作业、备课。每周下来似乎顾不上抬头看看山乡洁净如洗的蓝天白云,也无暇去欣赏卢氏山林的雄奇秀美,只专注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周五下午放学后,他安顿好学校一切工作,送走最后一名学生,便驱车一路风尘赶回渑池县家里,往往是天黑透才能到家。第二天再回洪阳老家看望老父老母,聊慰他因忙碌而遗失的亲情。周日和压力山大的女儿谈心鼓劲后送女儿到学校,回头安抚好妻小,便又匆匆上路赶往支教学校——管道口。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师的责任和担当担在肩上、刻在心里。他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
虽是中心小学,可地处偏远山区,中午孩子们虽都能在学校接受政府补助的营养餐,可班里有几个学生家离学校很远,家长每天早晚接送很辛苦。尤其是有个叫小薇的女孩,父母外出打工,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接送成了大问题。为解决这个难题,王老师尽可能每天早上去接小薇,减轻点孩子奶奶的负担。因此小薇奶奶逢人就说: 这个王老师人真好!想得真周到。
时光在忙碌中游走,转眼上学期结束了。在上学期发生了一件让王老师终生遗憾的事。那是去年10月份,生病的母亲弥留之际,他还在支教点上课,得到消息后他风驰电掣般地从支教点赶回家。因知道他忙,家人没有提前告诉他母亲的病情,导致最终没能和母亲见最后一面。这让王老师每每想起都两眼盈泪、后悔莫及。
终于放寒假了,可谁能想到2020年初一场瘟疫改变了所有人、所有工作的秩序。开不了学,网课解决。这对支教的王老师来说也许是有利的,省去了来回长途奔波的劳累,可在家给孩子们上课了。
可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在上网课,哪些学生听讲了,哪些学生没听,为什么没听,是网络不通?是没有家长监管?作业做得怎么样?等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可疫情严重,出行困难,王老师只好以写信的方式鼓励家长认真监管孩子,鼓励孩子们用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家长朋友们:
在这网络繁忙,手机也繁忙,又没有课本,甚至部分家庭受条件所限、各班学生学习出现冲突的特殊情况下,咱们家长能够克服万难,认真督促孩子开展网络学习,我身为感动。首先请允许我在此,向你们对班级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说明的是,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家里也有学生,手机同样卡顿、不够用,网络同样拥堵,电脑又是若干年前的破电脑,因而基本不能用。同时,还要组织咱们的几十位同学开展网络学习,打卡、转发文件、指导学习、个别解疑释惑、技术指导等等,还要给每个同学上传的作业(这其实就是图片)一个个进行批改(其实就是用微信里面的编辑功能或者小打卡的批注功能进行艰难的批改)。可想而知,工作量是很大的。
……
我想说,为了孩子们的学习,老师有责任有义务付出我们的努力,我们责无旁贷。但是,也希望家长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多尽一份对孩子的责任。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老师其实更不容易,不要再让这些本不该出现的低级问题,过多的占用老师的时间,过多的干扰老师本来就很不容易的组织教学和批改作业工作。不过多的干扰,是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也是保证老师腾出时间更多地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辅导孩子、批改作业等等。当然,不过的干扰,并不是不和老师交流,如果有什么疑惑欢迎和老师多沟通!
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宅在家里,前线医务工作者为我们舍生忘死,我们还享受到网络课堂带来的便利,我觉得,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啊!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不努力,不理解,不支持!比起他们,我们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
我只节选了一部分内容,但足见王老师对家长、孩子的殷殷嘱托和期盼,其良苦用心无以言表。
返校复工后,学生还没返校上课,王老师驱车在校领导的陪同下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检查学生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等。下边是他家访过程的总结:
孩子,奔跑吧! ——返工日记之《家访篇》
2020年4月14日 晴
这是疫情过后,我们到学校上班的第二天,为了摸清孩子们居家的学习情况,我们有计划地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家访。
清明节虽然已经过去,但今年的天气却还算温和,没有丝毫的燥热。
在完成了早读打卡、第一节课程资源推送和网络学习之后,上午10点20左右,我们驱车约摸行驶十几公里,到达了目的地——大岭村。
原打算来个出其不意,了解下娃们的真实学习情况。由于对学生详细住址不熟,只好给打电话询问。
来到小姗家,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往里她家里屋走,她奶响亮的一声“妍姗快出来,老师来看你了!”一出口,孩子却跑了出来。“没事,快去上课吧,不耽误。”说着,我和老杨走进了孩子学习的房间。
那是一间还算宽敞明亮的堂屋东间卧室,孩子面对墙边的书桌(其实是个梳妆台)而坐,手机上正播放着《画桃》一课的网课视频。看得出,孩子听的还算认真,只是表情动作显得并不怎么自然,也许是老师的突然到来,她有些紧张,也许是刚才并不怎么在状态吧。我简单询问了几个问题,随手拿起书本翻看起来,有些课文进行了简略批注,有些则干干净净。
网课视频结束,我叮嘱了几句,强调了批注和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孩子一一点头,表示默许。看了作业,基本规范认真,我们给她简单的鼓励,也许会对孩子产生点作用吧。
通过和她奶奶的谈话,我们了解到她父母都在外打工,奶奶反映,孩子的妈妈经常严格关注孩子学习,久而久之孩子还是挺自觉的,我们深表欣慰。
我们准备到访的第二家,叫了半天门没开,电话也没打通,经手机上查询微信备注,确定因疏忽错了个号,终于打通后,原来人不在这住,在镇子上。只好决定回去再说。
小馨家在村西头,我们的第二站便选在这里。走进院落,母鸡在跑着觅食,鸭子在房后窑洞边嘎嘎叫着。两个小孩子在热闹地玩耍,一会儿争着骑车,一会分吃东西,还挺可爱。小馨妈妈告诉我们,这是对孪生兄妹。
已过网课看课时间,孩子坐在院落里的一张桌子前,在看视频。可能是没严格卡时间吧。她妈妈一也看孩子,一边热情地召呼我们坐下,并倒了热茶递给我们。
了解到孩子爸爸在外跑车,妈妈在家照顾三个宝儿,也挺不易的。
看完课,孩子在写作业,字体倒还工整,可握笔姿势却不对。我认真地教她握笔,她认真地调整,虽有改观,看来也不是一时之功,毕竟是养成了习惯。
杨老师在翻看数学作业,我则继续叮嘱她按时看课、认真书写、注意握笔姿势之类。
时钟指向11点20,考虑到时间不早,我们离开大岭。原本的四户怕难完成,小龙家村子较远,只能返程,到镇上。接近中午了,家长电话没接通,估计是买菜去了,只好返校。中午用了餐,下午还要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和作业批改。
午饭后,稍稍休息。2点半又投入防控培训。培训结束,已是下午4点多。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40份多份作业(有几个人交的晚,不时催交)一一批改,并且在群里发送问题,简单讲解。(问题不多,就在群里说。)
5点半晚饭后,不甘心时间浪费,又同杨老师去小毅家。镇上挺近,电动车不到十分钟。
走进他家,干净整洁,两个孩子一字排开,规规矩矩在做作业。翻看作业本,我们眼前一亮!那做过的本子整齐装订,多数作业经认真批改,书写工整,一丝不苟。
真巧!据家长介绍,这两个孩子也是对孪生兄弟。每天都是认真的完成打卡、听讲和作业。家长在网上给孩子买的《课时学练测》,也让做了一部分,均有布置有批改检查。
孩子的妈妈一脸自信,开心的笑容写在脸上,看得出,她是个教子有方的好母亲,更是个称职的好家教。此时此刻,我都自愧不如,自己的孩子也没能要求到这种程度。关键是,这两个长得酷像的宝儿呢,都开开心心,懂事听话,不由得使我心生敬佩!
当我翻看孩子的课本,那密密麻麻、全面细致的批注,让我震撼了,老师的要求,在这里不但没任何折扣,反而还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场疫情,考验了老师,更考验着家长的素质与家庭教育的智慧。做家长易,做好家长难!这位家长,杠杠的!
出于发自内心的赞赏,更出于当前对这种难能可贵的正能量的渴望,我发了个朋友圈,同时在班级学习微信群发送了截图,以激励更多家长切实负责,激起所有孩子认真对待学习的精神!
返回校园途中,看了下手机,已经晚上7点多。街上路灯闪亮,行人已匆匆回家。迎面吹来一阵微风,顿觉心情舒畅。
我默念着:没伞的孩子,请努力奔跑吧!是呀,对我们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学习怕是唯一的出路!
虽然是忙碌的一天,却觉得十分充实。毕竟,我看到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曙光与潜在力量,尽管它占比还不到三分之一!所以,未来的两周,这样的家访,仍将继续。
我始终坚信:只要真正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只要真正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农村基础教育就没有理由搞不好!农村的孩子,一样可以变得十分优秀,一样有一个可期的美好未来!
只是,农村孩子,如果家长不是迫于生计,也许对家庭的教育会重视些吧!
无数次家庭教育实践经历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的彻底觉醒、家长意识的真正提升,才是搞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关键中的关键。
中国式农村基础教育,何时能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呀!疫情期间如此,疫情过后何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期待,未来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庭的力量都能成为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最坚强的后盾!
(4月14日晚10:30完成于官小)
从王老师的家访日记,我们看到他走访了所有学生,我们不仅看到他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满腔热情,还有他对农村教育的忧思以及他的情怀、他的大教育观。
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所教班级学生期中、期末成绩荣获年级第一名,学校颁发给他“教学标兵”荣誉证书。这是对他付出的奖励,更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这就是王老师,一年的风雨穿行,一年的挥汗如雨,一年的默默付出, 将一名山区支教老师的心血、汗水和爱洒遍山乡的每个角落。他也用行动证明,无论遇上怎样的境遇,他都能始终怀揣教育初心,践行教育者的使命和担当。
无需鲜花和掌声,因为催开桃李芬芳原是绿叶;无需称颂和赞美,因为立身三尺讲台本就平凡。在育人的生涯中,在支教的道路上,王老师做得用心用情用功。最后我想用他的一首七言心得绝句结束本文,以激励自己和他人:
不忘初心有大爱,
献身教育吾志坚。
扎根一线永铸梦,
幸福生活赛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