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和智慧

佛祖释迦牟尼

今天来聊点佛教故事,关于苦难和智慧的关系。

声明一下,我不是佛家弟子,也没有专门研究佛学经典,所说的只是具于自身认知的粗鄙之谈,请大家批评指正。

当年释迦牟尼佛祖还在舍卫城讲习佛法,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习回来,结伴来到一个地方讨论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事情使人最痛苦?

第一个弟子说:“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痛苦的是淫欲之心,淫欲之心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杀身之祸。”

第二个弟子说道:“我认为最令人感到痛苦的是饥渴。”

第三个弟子说道:“我觉得世界上最让人痛苦的是突然遇到让人感到害怕和恐惧的事情。”

最后一个弟子认为世界上最让人感到痛苦的是嗔怪愤怒之心,这种心可以不断传递,使各个承受对象陷入无尽的痛苦”。

他们四人都为“苦”的表象争论不休,这事传开之后,让佛祖知道了,佛祖说:“他们四个人所说的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其实天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的肉体的存在。这才是最主要的东西。所有的淫欲之心、饥渴之念、瞋怪愤怒之心,以及害怕和恐惧的心情都是源于这个肉体的。”

反过来说,我认为,人的肉体存在,就是为了体验着这俗世间各种苦难存在的。

所以说啊,有佛缘的人更会经历苦难,苦难就是一种沉淀,拥有百毒不侵的人都曾遍体鳞伤过,能笑看风云的人都曾千疮百孔过,不是没有道理的。


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或者叫地方更为贴切。这两天的新闻都在报道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希望印度人民能够挺住这一劫。

原归正转,来说“苦”佛教是围绕着“苦”这个主题的,众生皆苦。还有一句话叫“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其实就是说,人的一生都在苦难之中,那怎么个“回头”呢,“岸”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回头”就是人要不断的精进,用苦难来超度,不断超越自己,脱离肉身对自我的约束,才渐渐地有佛光,最终达到涅槃的目的,这就是“岸”。

所以说呀,苦难是可以带来智慧。


到底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呢,再来聊一下著名的明镜台佛家典故:

当初佛教禅门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授袈裟,寻找继任者第六祖。他下了一道指示,让弟子们都作首偈语,如果他认可了谁作的偈语,谁就可以继任作六祖。

大师的首座弟子神秀禅师在院子里的菩提树下作了这样一首偈语:“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他作好了以后,随手就把它写在墙上。

有一个不识字的苦行僧,叫卢行者,当他听到大家念到这一首偈语时,说:这个还没有开悟。

于是他就找一个人,说你帮我写一首偈语在这个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就是境界的不同了,神秀禅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要勤拂拭,不使它肮脏。

但是这个卢行者比神秀禅师更高一筹,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一切皆空,何来多事,惹什么尘埃呢?

五祖弘忍大师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比较妙,他就传法给了这个卢行者,这就是后来的惠能大师六祖。

六道轮回指的就是不断修行,不断精进,上升到更高级别的道,最高的道,万物皆空。

这就是最高级别的境界了。


苦难是否可以升华成智慧?

可以的。

普通人有了痛苦,就跟人家倾诉,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别人烦恼。

只有自己把痛苦消化了,才能得到智慧。自己跟自己倾诉,写作就是最好的方法,自己能得到解脱,也能启迪智慧。

痛苦老是跟别人讲,只会让你更加脆弱。而且会让人受到伤害。为什么说心理医生是高风险行业,因为接触太多人性的阴暗面,孽缘因果的伤害是全方位的无差别打击。

所以人一定要学会调节,会快乐。


怎样学会快乐?

苦难修行那么艰苦,怎么会快乐呢?

能掌控自己的肉身,就能带来快乐,也就是自律。

自律能带来快乐吗?

当然能。这种快乐又和放纵的快乐不一样。

自律的快乐,不断修行,不断升华,让精神得到快乐,这种快乐的最高境界,佛家语叫做“西天极乐净土”,听说在打坐冥想的时候,在道家之说就是“入定”,有的人能达到一种很愉悦很舒服的快感,这种快乐是生理快乐的N倍,对于身体非常有好处。

和这种快乐相对应的,就是放纵的快乐,是让肉身得到快乐,就是感官刺激快乐,这种快乐的副作用挺大的,很伤身。

这就是两个快乐最本质的区别。


先聊到这里吧,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欢迎您在下方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苦难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