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再者应注重课后反思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后反思,一堂课上完后,可与听课的同事、班级学生共同总结教学预设和课堂实际的出入,寻找症结所在,为下一节课的调整提供素材。更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一旦学生“出差错”,也应该说是学生以不同于成人或专家的观点或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这一推理的原创性。对于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经常要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剔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作者:曹晓妹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第二篇: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这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提出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就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来说十分重要。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社会逐渐走入知识型的信息化经济时代,市场上的经济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信息时代各种概念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人才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出能够终身主动学习的自主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必须全面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顺应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将教学重心放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综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中生、高中化学特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是以培养高中生综合能力为最终教学目的。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导向,在高中化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荐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观念落后。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多数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但教学经验丰富的同时又会带来思想保守,不肯放弃自己坚持了许多年的传统教学理念。他们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多出学生,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完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样的传统教学理念也成了教学改革的阻力,教育权力机构下发课程标准,到了教师这里完全打了大大的折扣,只注重表象形式。另外,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最旺盛的时候,对个体独立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很想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而不是被教师逼着去做学习的机器。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化学具有其特有的学科特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符合化学科目特征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本能只从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观察分析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转换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就要先转变高中化学教室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群体,要改变一个群体的教学观念比改变单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难的多。其改变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引进年轻的高中化学教师,让年轻的教师带动年龄大的教师做出教学创新,年长教师还要和年轻教师分享丰富的教学经验,相互促进;组织教师去学习,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学习,从教学概念层面上转换教师的教学思维;开设试点班,大部分教师在没有看到成功案例的情况下不敢将课堂的掌控权交给学生,通过开设试点班的形式给教师提供借鉴依靠,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构。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把课堂的时间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几本教材让他们自己学就能行的。学生在自我规划和学习重点的把握上没有成熟的思维意识,必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既然教师要做好主导的工作,就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实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以《氯气》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自来水养鱼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来认识氯气的作用和性质。再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建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以金属知识为主线去从各个渠道搜索金属知识,并把搜集到的知识制作成PPT课件进行讲解、评比。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采用师生互换角色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往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现在把角色转换过来,学生在提前自己学习并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学习制作教案,像教师一样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上一个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或者改进讲解方法。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每个小节上完后都要进行小测验,小测验对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新意,学生已经到了麻木的状态。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代替小测验,也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为例,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同等量的盐土混合物,让学生将盐土混合物中的盐提纯出来,评比出提纯盐量最多的一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再进行评比。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的主体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巩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考核评价方面还要做出调整。应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表现也列入到总成绩的考核中去,进一步刺激学生加强主体性学习意识。
作者:沈刚 单位:江苏省邳州新城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李春萍 单位: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
第四篇: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学习中的迁移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包括有促进作用的正迁移以及不利影响的负迁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利用好迁移理论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展开合理的迁移,可以给学生带来十分重要的启发.有效利用迁移理论能够让学生对一些核心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思维模式的迁移
迁移理论能够在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方面提供教学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迁移,让学生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拓宽解题的思路,创新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答题过程中,之所以会感觉题目难甚至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思维不开阔.倘若学生不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只会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得不到进步与发展.利用迁移理论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在讲授知识或者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思维的迁移,这样不但可以带给学生十分重要的启发还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大部分学生思维上的局限是由于记忆定势,就是认知中原有的旧知识影响了其他有关的知识.例如,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K的表达式,如果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次,那么对之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老师应当指出教学中的关键点,并且纠正学生的记忆定势,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二、知识理论的迁移
迁移理论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予学生有关的引导.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知识点都是紧密相连的,绝大一部分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化学老师应当利用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展开迁移理论的渗透,帮助学生在知识迁移时建立自身的知识习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好重要的知识点,提高其学习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作出概括.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化学元素以及其化合物中的相关知识.这样的逆向迁移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对之后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增强对迁移理论的适当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跨学科间的迁移
高中化学知识比较复杂,与其他理科方面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化学知识展开有效地迁移,还应当重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学生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化学的学习.比如,老师在讲解“反应热”过程中,可以利用某个具体化学反应来降低或者升高溶液的温度,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分析,从而对反应热掌握得更好透彻,并把它和物理学科中的做工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又例如,老师在讲解《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时,在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化肥和土壤溶液pH变化的实验,并且讨论应当怎么样改善土壤酸碱性.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白不同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还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到了实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理论的具体应用
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高中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建立与利用机会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并且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事实证明,当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相似但又不相同的时候,脑海中的旧知识往往干扰、抑制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很容易形成负迁移,这是的由于原有的观念不坚定、不清楚导致的.倘若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清晰,就越不容易产生负迁移.比如,在倒出液体时没有考虑到标签的位置,在用天平称量过程中直接用手拿砝码等等.这些不正确的实验习惯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不同之处认识不到位,想要克服由此产生的负迁移,应当把旧知识与技能之间区分清楚.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建立问题情境,拓宽迁移的通道,老师应当建立适当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不但可以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还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应当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身为化学老师应当深入研究迁移理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高更优质的教学.
作者:周爱云 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第五篇:情境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复习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学生无一例外都面临严峻的升学考验,如果哪个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出现偏科现象,无疑会对升学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影响考试成绩。由此可以看出,牢牢掌握化学这门学科对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成绩,确保其考上令人满意的学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三阶段化学学习中,基本任务是复习前两年学过的内容,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值得重视的是,高三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以有限收获无限,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提升化学课堂的复习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探究模式在复习中的应用不仅能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还能强化师生间的联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复习效率。
一、情境探究模式的内容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种情形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总体的场景,主要特点是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变换性。情境教学法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情境、社会情境。教学情境就是说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学习场景和课堂氛围,换句话说,就是在以一定情感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中的活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实施教学前,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适合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
二、情境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实施方式
1.将化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知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知识产生于生活。所有化学原理基本都是借助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不断实验和研究得到的。所以,高中化学复习中,化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把枯燥晦涩的化学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化学情景,并发现一些化学问题,使学生以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正确答案,有效加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复习到离子反应这部分内容时,虽然学生知道大概原理,但是依然感到很难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当教师向学生说明平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去除热水瓶内水垢就采用食醋去除法,这时就发生了离子反应,这样学生经过亲身试验之后,就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反应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这个知识点。
2.实施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习高中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实验,换句话说,高中时期化学教学就是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些化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借助化学理论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和复习的内容繁多,任务艰巨,极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感觉,这时,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相关化学实验情境,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反应以一种直观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复习效率。
3.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更大努力,相对比较吃力。那么,高中化学复习中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化学公式和原理时,借助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抽象为直观,降低复习难度。比如,复习钠怎样燃烧这个知识点时,化学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钠燃烧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整个燃烧过程,并说出观察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三、结语
情境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复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情境探究模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题正确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情境探究模式能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重视的是,在之后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努力充实自己,选择适合的情境探究模式,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作者:邹强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六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化学作为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中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时期,如何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关键问题。下面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1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在师生的有效合作下实现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机制,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堂提问,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紧致,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2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高中化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还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课程教学安排,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引导,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提高。
1.3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作为支撑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但是,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教学课时紧张,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只了解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一些化学原理、化学结论的由来,对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降低。
2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2.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首先,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堂提问,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不同族、不同周期化学元素的特性和规律,并鼓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来加强互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2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开展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优质的化学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使要讲解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冲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时,抽象的课本教学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动态地演示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搜集丰富的化学教学和学习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发网络化学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学习资料、课后测验、疑难问题解答等版块,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3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科学的实验教学作为支撑,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高考考题中多次出现化学实验的再现还原,因此,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化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进行化学实验所必须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让学生在课前熟悉实验步骤,还要在课程进行模拟试验以保证课堂实验能够成功进行。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在必要的时候给出恰当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提问学生关于实验现象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2.4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展化学教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开展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根据这些内容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素材,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还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从而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丁刚 单位:吉林省安图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寻找新的方法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需要卷面上的高分,还在于实际应用的能力.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目标和内在要求.高中化学知识,涉及很多生活化的内容,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应用所做的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生活化内容分析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渗透生活内容
高中化学在初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向更深层次的生活领域,因此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也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教师把化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不仅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化学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二)生活化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模式的教学方法,是由高中化学的课程特点决定的.基于此,教师要根据高中化学课本的目标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设计,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所感兴趣的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到能够在试验中运用到的生活案例.这种师生共同合作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实践的角色中去,对知识和试验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方案中的应用分析
(一)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学案例
高中教师的导课内容可以从生活入手.在新课开始以前,让学生了解并能够切身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生活案例的演示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多媒体短片播放、动手试验、图片展示和生动描述等.这些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都需要教师调动起欢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提出问题,然后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只有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能把后面的知识学得更加认真,给予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某省高中的化学教材中有关于化学元素“氯”的讲解,在这一节课堂中,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氯的化学属性.其次,将一段生活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这一视频的主要内容是有人在对卫生间进行清洁工作时,使用84消毒液,但是此人认为马桶还不够清洁,所以使用了一定量的洁厕灵,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此人竟然因为洁厕灵和84消毒液的混合而中毒身亡.这个视频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多个问号,这个人中毒死亡的具体原因在哪?为什么二者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学生的种种疑问让他们急于学习本堂课的化学知识.教师这一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为自己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多元化的生活案例能够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这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可以由浅到深、由表象到内容,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以免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问题设置完成以后,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是怎样的分析历程,并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例如,在生活中有人说鸡蛋和糖精的混合会使人中毒,那么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化学关系,并且积极地在教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
(三)学生对问题进行答案总结,教师升华课程主题
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与问题设置以后,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完成教学目标,找到问题答案,然后教师对这些学习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优点.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但是教师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学生各环节的表现加以评价,表扬积极主动的同学,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其次,对于所举的生活案例加以分析,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找到一些化学课程中涉及的生活案例,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教师对这些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总结,弥补学生遗漏的化学知识点,不断地梳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应用结构.例如,在关于氯的这节课程讲解中,给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对此种元素有深刻的认识.
三、结束语
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不仅仅表现为教师对生活案例的分析,还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科学道理,以此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教师都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束缚,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作者:潘发英 单位:江西省寻乌中学
第八篇:试析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好坏。科学的导入方法和技巧,既有利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因此,教师应从理念上重视课堂导入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并在设计和实践课堂导入环节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导入到新授课环节。
一、体现并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
每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在每堂课中的具体实现。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展开,课堂导入环节也不例外。为了避免出现课堂导入设计花样太多、喧宾夺主的情况,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策略时,必须首先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课堂导入设计的红线。不论什么样的课堂导入,都应该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明白自己将要学习什么,将要掌握什么,而不是形式热闹、内容空洞甚至偏题。化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乙醇》一课,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新授课之前,这位老师安排学生讨论自己列出的所知道的许多与酒有关的古诗词,待学生纷纷列举了诸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许多相关的诗词后,老师又给学生展示了一段介绍杜康酒的由来的视频。此时,同学们关于酒的背景知识及兴趣都被激发,然后,老师直接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等学生回答是乙醇后,老师说:“好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至此,课堂导入环节完成。听完这位老师的导入后,笔者认为,这位老师在课堂导入方面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准备了不少背景材料。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一开始所提的问题和设计的活动,与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并没有直接联系,学生只是花了不少兴趣关注酒的诗词和酒的来历,不太容易想到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位老师导入情境的创设尽管气氛热闹,但没有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使得课堂导入有些牵强,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链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合理设问一直是化学课堂导入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老师在导入环节如果能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连串相互衔接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主动性,就非常有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问题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问题设计不能太多,否则中心不突出,也容易浪费时间,二是问题设计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带有一定的超前和引导作用;三是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不能太随意。因此,首先,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问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所设计的问题与本堂课的新授内容的有机联系,还要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化学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所设计的问题应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由浅入深,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期待学习。
三、在课堂导入时要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是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一些老师为了省事,不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是由老师主导,学生配合完成。因此,要想真正发挥课堂导入的实效,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导入方式,都必须考虑到如何尽量保证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形成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结构。以实验导入为例,老师在实验导入时要视条件许可,尽可能做一些探究性小实验,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如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包括一些小魔术,诱导学生自觉进入到探究与学习的状态。同时,化学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总之,化学课堂导入环节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与学生的心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能力、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和原则等各个方面有关。化学教师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更高效地进入新授课环节。
作者:何秋花 单位:都昌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一系列能够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整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近年来,这一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性、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比较清晰的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是学校最该重视的问题。单从化学这一门课程来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进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相互合作,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可以将双方的思维引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并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质疑、思考、研究,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互助互爱,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成功的信心。
二、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挑战性。化学作为最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科之一,适合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就不能草草了事,而是应该精心设计有一定争论性、趣味性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但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过多,否则就会打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耐心,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学生合作探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格外重视。通过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将会明显提高。
(2)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为每个学习小组设定符合小组特征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例如“,物质的量”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难点,它是一个分界线,初中化学重学生的宏观认识,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就跟长度、温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捧着一杯温水,感受“温度”“质量”,杯子的高矮大小即“长度”,水很烫则体会到“时间”漫长,那么,这一杯水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这样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概念,又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通过质疑,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出正确答案,学会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并且在探讨中合作学习。
(3)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实验课堂中的大部分化学现象十分神奇,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跃跃欲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个实验环节精心设计,同时增加其他不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神奇反应的同时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在学生分组做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化学反应出现的现象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因为课堂时间、实验器材等限制,通常不能让每位学生亲身操作和体验化学实验。所以,最佳的选择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任务,还能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模式中体会到探究、讨论、成功的意义与乐趣。比如“,氨气性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滤纸(剪成蝴蝶形状,在上面涂上酚酞试液并晾干)发给学生,请学生打开氨水试剂瓶,将蝴蝶放在瓶口。这时,学生发现蝴蝶变成红色。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蝴蝶为何会变红?体现出氨水什么性质?这样的引课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相互讨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为整堂实验课定下“探究”基调,让学生在观察化学现象的同时,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学策略的变革,更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能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平等意识、培养承受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耿承胜 单位: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第十篇: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高中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数理化这一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其联系生活的紧密性不言而喻.就化学来说,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含着化学知识,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难题都要依靠化学知识来解决.新课标明确要求,各个阶段的学科教育都必须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化学课程的教授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联系生活的重要意义,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学会如何解题,实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逐渐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上,使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
1.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们在懂得课本知识之外,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许多学校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下发了相关文件,传达了要生活化教学的精神.虽然一些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了相关的改进,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对“生活化教学”这一课题做深入研究,仅仅是在讲课时简单的穿插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许多重要的生活知识和常识都只是一带而过,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导致学生不仅不能受益,反而有时因为教师对于实践应用方面的讲解过于简单而产生思维混乱,影响学习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有一定困难,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方式还有待大力推广.
2.联系生活不够全面
一些教师虽然知道在授课时要联系生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但大多数教师在将知识联系实际时不够全面,没有深入研究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和意义所在,由于联系生活不全面、不贴切,导致教学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很多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运用只是停留在表面,在备课时随便找几个和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案例,然后在课堂上简单带过,或者在讲课时临时想起某个实例然后简单的说一下,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入下一环节.化学是一门蕴含知识十分丰富的课程,倘若教师在举例时过于简单、片面,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对其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3.学生接受较为被动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多联系实际生活,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在锻炼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际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十分有益.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许多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总是以填鸭式的方法将大量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和作业,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发现生活中与学科知识有关的问题.这种传统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方式
1.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同时大量的公式和文字叙述往往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生活中却存在大量有趣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善于发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当教师将这些有趣同时又能体现知识的生活案例拿到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集中精神来学习的实践也更持久,当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了兴趣,大家都愿意跟着教师学习,那么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会相对感到轻松,师生双方的积极情绪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有趣的课堂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当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教师也更容易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积极拓展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高中化学教材中展示了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案例,但数量过少,且都是大家早已熟知的内容,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并不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教材之外,积极的拓展生活素材,找到一些大家不熟悉但处处透露着化学知识和原理的事例,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多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教师除了在授课时为学生扩展生活素材外,在课堂上和课下也要鼓励学生躲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发现化学问题,教会学生如何紧密联系生活区发现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当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也会日益高涨,这对于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有着重要作用.
3.借助实验演示进行生活化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离不开实验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入实验,以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在借助实验演示时,尽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多借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物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加直观地学习实验和相关化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实验,利用身边的物品来验证化学理论,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外,有趣的实验操作也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片刻放松,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4.结合课程内容布置生活化作业
在课堂上教授了课本知识之后,在课下则要布置相关作业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减少习题作业,留给学生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任务,这种实践任务比学生单纯的做题取得的收获更多.当教师在讲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进行实践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鼓励他们与从事化学相关行业的人员多交流探讨,这样能够学到更多在课本学不到的化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给出及时反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其交换自己的看法,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使他们学到更多.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是一种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盛恩江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本文由办公文档www.huhudoc.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