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后周世宗:新王朝的奠基人(公元907—公元979年)
唐末军阀建立的国家中,后周世宗在继位之初就获得了陇右以及南唐的淮河流域,他意识到对中原威胁最大的是契丹所占据的燕山以南的土地,所以他开始向北开战,夺取燕云十六州,暂时未灭南唐。陈桥兵变后,宋太祖改革中国的官僚制度,加大了官员和兵员的冗余度。北宋虽然统一中国,但赵匡胤先解决南方,再对付契丹和十六州的策略使部分北方以及西南方的部分土地被排斥在外。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后周开国君主郭威的养子郭荣(柴荣)和余孽北汉刘景在当年长平之战的战场上发生了一次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周世宗柴荣获胜。高平之战后,他在进攻太原的战争中失败了,他总结到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才有可能统一全国。于是他改编军队,鼓励粮食生产,治理水患,发展漕运以及开展灭佛运动以增加劳动力。
周世宗时期,中国的重心在后周的华北以及南唐所在的江南地区,此时各地掌握在军阀手中,华北缺乏制高点,若能占据山西(掌握在北汉手中)就更容易发动南方战争。
五代时期的军阀整合
黄巢之乱后,唐分裂成十余个小块,各军阀不断尝试重新统一中国。朱温和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灭了河南西部的黄巢余党秦宗权,后来将时溥的徐州拿下,从北,西,南击破了朱瑄,朱瑾兄弟。朱温在江淮地区被杨行密打败,此处便是五代时期的分界线。此时,朱温转而北上,获得河北的中部和南部,将李克用赶回山西。接着他进攻关中,占领长安后,控制了皇帝建立梁朝,在最后朱温剿灭了淄青节度使王师范。至此后梁的疆域也达到了最大,缺乏制高点使其一直无法冲出低地的束缚。
后梁之后,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进入北京,在黄河与后梁展开拉锯战,梁军制造黄泛区阻止敌人进攻,李绕过黄泛区从东面经郓州(山东东平),中都(山东汶上),曹州(山东菏泽),直取汴梁,灭了后梁。后来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疆域逐渐扩大,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此时内乱发生了,李氏没有能力解决快速扩张带来的整合问题,后唐扩张的高峰期已过。
在后唐的内乱中,石敬瑭依靠契丹建立了后晋,并将燕山十六州送与契丹。在四川的大将孟知祥建立后蜀。在契丹大举南下,灭亡后晋后,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后汉残余回到太原为北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周开始了谋划重新统一中国。
周世宗的命题作文
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希望臣下能帮他制定策略,以避免后唐与后晋时期的混乱,借以平定南方。他命大臣作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王朴的《平边策》最为有名。他认为南方是首要目标,以南唐为重点,这与周世宗的统一策略不谋而合。策略分为三个阶段:自保,平定南方,平定北方。从地域上来说,后周仅限于华北平原,山东半岛和陕西的一部分领土,既无山西的制高点,也失去了燕山十六州的北方屏障,在南方以及西部都可能遭到攻击,他必须将国境线推到安全线以外,通过构造天险实现存活。
周世宗首先占领了陇右,攻克了秦州和凤州,保证了关中地区的安全,之后开始了对南唐的战争。在久攻寿州不克后,他一方面派兵向淮河下游进军,打通了涡河河口,部分的保障了首都汴梁的安全。另一方面赵匡胤离开了淮河,经定远,滁州,六合到扬州,泰州,与南唐润州(镇江)相望,后因周刘仁瞻下属的投降,取得了寿州,并接受李煜称臣,控制了长江北岸,南唐不再构成危险。因考虑到真正的敌人是燕山十六州的契丹人,他不能将更多精力浪费在对南方的统治上,所以周世宗并没有灭南唐,皆因统治的难度。
公元959年,周世宗开始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伐。
赵匡胤的军事变革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针对以节度使为代表的武将形成局面的控制,宰相赵普建议:在政治上,削夺其权,在军事上,收其精兵,在财政上,制其钱谷。这些改革的本质就是加大官员和兵员的冗余度,让他们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由此形成的财政体系也极其复杂,从国有企业,专卖制度,金融体系各个方面抽取民间财富。但因为权力的制约,士兵的战斗力无法保证,可以说宋太祖在防止内部叛乱时是极端成功的。
柴规赵随统一全国
赵匡胤取代后周后,为防止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与淮南军节度使李重进联手,再借助北汉,契丹和南唐的力量攻打,他决定利用各方协调的空档,先后灭了李筠和李重进。他又调整了周世宗的战略,首先攻打各个弱小的南方政权(如此使北宋永久性的失去了十六州),最后再解决其他问题。北宋先是并吞了南平和湖南,占领了四川(铁钱区)。在公元970年将南汉拿下。几年后(这期间发生了与北汉的冲突)灭了南唐,其他小国纷纷臣服,实现了南方的统一。他去世后正宋太宗获得了山西太原地区,实现了统一。但是疆域较唐朝缩小了,最著名的是燕云十六州和安南,云南,川西等部分领土永久失去。但宋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唐代,随着印刷术普及,文化修养提高,宋代成为中国的又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