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4: 英博(6)埃及馆

一楼左侧4号展厅是著名的埃及馆的一个重要展厅,主要陈列大型石雕,四楼62展厅、四楼63展厅、64展厅、65展厅、66展厅则主要展示彩绘的木乃伊棺木、墓室壁画等。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大英帝国的实力增长,大英博物馆投巨资开始大规模发掘埃及文物,总共有11.1万件文物源源不断进入展厅,这类藏品囊括尼罗河河谷周围从公元前5世纪太平盛世到公元10世纪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古代文明方方面面。

埃及文物被称为"彼岸世界的艺术",一楼展厅两件展品必看:【罗塞塔石碑】、【拉美西斯二世头像】。

一、罗塞塔石碑

出生地:埃及罗塞塔

出生日期: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81年 

看点:解密象形文字的“钥匙”

罗塞塔石碑前人流如织,每天如此。石碑其实就是一块石头,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但西方对密码文化的热衷,引得游客们像朝圣一样站在它面前沉思,国人则主要在他面前留影拍照

石碑上刻的内容不重要,它的重要性在于同一内容用3种不同的语言记录下来:上端为古埃及语的圣书体,早已失传的祭司专用象形文字;中段是世俗体,平民日常生活用的通俗文字;下端则是官方的古希腊语。 上面有三种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

石碑讲述了有三个精彩的故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统治亚历山大港的历任希腊国王的故事;【拿破仑】入侵埃及后,英法争夺中东的故事;以及学者和平竞争、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故事。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统治亚历山大港的历任希腊国王的故事。

公元前204年,古埃及的统治者是希腊人托勒密五世,他继位时年仅6岁,父母双亡。

托勒密出生在一个伟大的王朝。托勒密一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在亚历山大死后接管了埃及,那是在托勒密五世登基前约100年前的事。

这个王朝最伟大的成就,也许就是把首都亚历山大港建成了古代世界最辉煌的城市之一。在好几百年间,它都是仅次于罗马的世界第二大都市,在学术方面甚至还更活跃一些。它是汇集货物、人口与思想的所在。托勒密国王修建了巨大的图书馆,想要搜罗全球智慧。托勒密一世与二世还建造了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著名的法洛斯灯塔。

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的城市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而当托勒密四世骤然去世,年幼的男孩成为国王,他们的王朝与对埃及的管理开始显得脆弱不堪。男孩的母亲遭到杀害,宫殿被士兵捣毁,全国范围内的叛乱此起彼伏,以至于托勒密五世的加冕仪式拖延数年。

托勒密五世颁布诏书及其他法令之时,会用这种罗塞塔石碑的形式,这块石碑并非独一无二,另外还有17块类似的石碑被保存了下来。

托勒密五世和他的先祖托勒密一世不同,他不愿学埃及语,命令所有官员必须使用希腊语,在日后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希腊语一直是埃及的官方语言。

因此每块罗塞塔石碑也用三种语言赞美了托勒密诸王的伟大成就。它们被安置在埃及各地的大型神庙里。

这块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此时的托勒密五世已十多岁了。雕刻石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宣布托勒密是埃及法老、人间之神,称颂诸王的伟大功绩。

此前,祭司们在圣城孟菲斯为托勒密五世举行了一套完整的埃及登基仪式,极大地巩固了他作为埃及合法统治者的地位。托勒密也答应了这些位高权重的祭司们许多政治条件,罗塞塔石碑上孟菲斯法令的条款之一便是,祭司们不再需要每年去王朝的新都亚历山大港朝拜,而只需前往埃及古都孟菲斯,祭司们也可享受优厚的税收优惠。这是从未有过的事,表明王室向祭司做了让步。

拿破仑攻入埃及的故事

1798年,拿破仑率大军攻入埃及,随军有不少学者。

1799年,拿破仑士兵们在埃及港湾罗塞塔城镇修防御工事时挖出了这块石碑,随行专家断定这是一件重要的文物,但在后来英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投降,协议中承诺交出一切文物,其中便包括罗塞塔石碑,法军撤退时试图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偷渡回国,但功败垂成,半途被英军截获。罗塞塔石碑于1802年运抵英国,英王将它捐献给大英博物馆。

【古埃及文字部分】

由于古埃及文化的中断,后人读不懂象形文字,罗塞塔石碑出土之后,学者们看到了希望,全世界展开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竞赛。

一开始,象形文字迟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直到英国学者托马斯・扬发现石碑上反复出现的一组文字代表托勒密这个王室姓氏的发音,才有了关键性的突破。

法国学者商博良随后发现,所有的象形文字都是既象形又表音,1822年,商博良完成了全部的破译工作,这标志着人们从此能阅读一切古埃及文物上的文字,他也因之被奉为“埃及学之父”。

“罗塞塔”也变成了揭开谜底的代名词,欧洲航天局(ESA)将太空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寄托其破解太阳系生成秘密的美好寓意。

【现代文字部分】

罗塞塔石碑实际上还有第四种文字,其中左侧为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右侧则为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国王乔治三世捐赠),如今石碑的挂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

【关联知识】

窘迫的埃及国家博物馆

埃及国家博物馆近年来一直想索回【罗塞塔石碑】,均被大英博物馆拒绝,埃及国家博物馆无奈之下,在二层入口大厅一根立柱上,放置博物馆唯一“赝品“-------罗塞塔石碑。

2、落寞的“万王之王”——拉美西斯二世头像

头像高2.67米,重7吨,法老带着谜一样的笑容俯视来往的人们,气压全场。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公元前1279年至公元前1213年的统治者,埃及国力此时空前强盛。

拉美西斯二世享年超过九十岁,儿女达一百多人,为了纪念其功业,后世共有九位法老继承了他的名字。

这位法老极擅于搞宣传,他一坐上王位,便在疆土上竖满纪念碑,让他的雕像遍布埃及。

这尊神像原放置于尼罗河岸边的阿布辛贝神庙,岩壁上雕刻了四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现在缺头的那尊位于大英博物馆。

这尊头像的位置在神庙第二个庭院的入口处,它是当时院内众多雕像之一。神殿占地极广,约有四个足球场大小,是拉美西斯二世生前接受敬拜、死后被当作神灵永世崇拜的庙宇。

我原以为美国拉什莫尔山上的巨大总统头像是美国人的创新,如此一比,只是模仿拉美西斯二世而已。

相像一下几千年前人们为了将超过20吨的整块巨石从150公里外搬运到神殿进行雕琢,整个过程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1798年,拿破仑的士兵打算将这座重达7.25吨的雕像搬走,但没有成功,在法老右胸上有―个网球大小的孔,就是当年留下的痕迹。

直到1816年,―个意大利古董商模仿三千年前古人搬运方法,将这尊巨像运抵伦敦,震惊了世人,它是当时英国公众所见过的最大的埃及雕像,此前人们一直以为伟大的雕塑艺术来源于希腊罗马,这尊雕像改变了欧洲人的雕塑艺术观。

如今,站在这座7吨庞然大物面前,你仍能感受到这位“万王之王”的威严,游客看着它左胸的洞,无不感叹古老文明的辉煌与落寞。

(三)中东馆(10号厅)

【中东馆】五个展厅(6、7、8、9、10),其中必看

10号展厅(亚述厅)【拉吉浮雕】。

伊拉克古城尼尼微

公元前700-前681年

「拉吉浮雕」让亚述文明消失了3600年后才重新为世人所知。

「拉吉浮雕」是古亚述王宫殿上的大型浮雕装饰,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公元前701年,亚述进攻犹大,攻下了圣地的第二大城——拉吉)。

亚述帝国的征服战争以残暴闻名,军队所到之处,城镇都被焚烧破坏,财物被掠夺,居民被屠杀或被掳走,带来人口锐减的大灾难。

由于亚述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异常残暴,犹太人将亚述首都尼尼微称为“血腥的狮穴”。

连圣经也说:“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

拉吉浮雕兼有纪实和装饰的功能,多雕刻在宫殿城门的大片泥砖上,内容主要为战争、狩 猎以及包括守护神在内的人像,充满动感和张力,流露出浓烈的尚武阳刚的气息,不得不令人感慨,有些艺术一出现就已经达到了顶峰。

拉吉浮雕现已褪色,可内容仍然惊心动魄,再次证实了亚述是一个杀伐成性的军事帝国,有人戏称它像一部战争宣传片,是“暴力美学”。

拉吉浮雕宣扬的是武力,但也不失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尤以“皇家猎狮图”最为珍贵,浮雕充满动感和张力,流露出浓烈的尚武阳刚的气息。在某种角度上,这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地塑造领袖人物形象的第一批作品。

(四)古希腊与古罗马馆(18号厅)

大英博物馆的希腊与罗马古物系列收藏,几乎覆盖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各个方面,古物制造的最早时间可以追溯自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端的青铜时代早期文化。

英博的“希腊罗马馆”分布在两个位置:

一楼左侧12个展厅(11、12、13、14、15、17、18、19、20、21、22、23)

四楼左侧5个展厅(69、70、71、72、73)

一楼12个展厅中,18号展厅必看【 希腊厅:帕台农雕塑】,如果时间宽裕,可参观22厅(亚历山大厅)、12展厅(希腊米诺斯厅)、13展厅(希腊厅:公元前1050年前至公元前520年)、23展厅(希腊罗马的雕刻厅)

【18号展厅】

18号展厅位置很偏,在一楼西侧底部拐角部,不按地图走,大多数游客会迷路找不到。

这里陈列着吸引目光最多的的,美轮美奂的希腊古典雕刻。

大英博物馆把一整座高约8米的希腊神庙搬来镇住了一整个展厅,这正是海仙女神庙,又名涅瑞伊得斯纪念碑。

另一个展厅里陈列的,全是帕特农神庙的雕像和浮雕,这是此展馆游览的重点

【帕特农神庙】

希腊

公元前447年-公元前438年

帕特农神庙修建在雅典卫城山,为雅典娜女神而建,距今约2500年,被誉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在古典建筑艺术中之所以成为典范,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其雕刻。这些雕塑,出自希腊古典时期最优秀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之手,狄亚斯用淋漓尽致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神话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雕塑被认为代表了希腊艺术的最高顶点。

它最精彩的部分 -- 前后庭山墙上的雕像、柱子上方160米长的腰线浮雕和92块间板浮雕,大部分被埃尔金撬下,运回了英国,并从希腊雅典弄到英国的,因此又被世人称为【埃尔金大理石雕】。

19世纪初的欧洲,正在被新古典主义文化风潮所席卷,而古希腊文化被看成是“古代文明的高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16年,英国议会以3.5万磅买下“世界上最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帕特农神庙雕刻群,帕特农雕塑也成为开馆以来,英博花费最多的藏品


帕特农神像的塑造者,用巨石塑造出来的神的形象,全然是在参照人的形象,雕塑家用更为理想的外在形式表现出内在的力量。人们从雕塑中读出了生命体的饱满、力量的内涵。虽然许多雕塑已经残缺、断裂、无法复原,但它们的美却非但无损,反而引来人们的无尽遐想。

现存的雕塑和浮雕对人、马的神态刻画得很细腻,展现了雅典的神话(雅典娜的诞生、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守护权、拉庇泰人与人头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战)和祭礼(泛雅典娜节游行)等,走在这座雕塑的长廊,必能感受到古希腊雕塑的鬼斧神工之处。

神庙腰线浮雕表现雅典节日巡游盛况的情景

腰线上雕镂着雅典娜节日的游行盛况:有欢快的青年、美丽的少女、弹琴的乐师、献祭的动物和主事的祭司,人物超过 500 个,长度160米。

在两千多年前,制造一条长达 160 米的腰线的浮雕,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人物动作完美,难怪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人类历史当之无愧的珍宝。

浮雕中这幅雅典青年骑马游行的大段浮雕尤为无论是昂首前奔的骏马还是执缰坐鞍的青年,都刻画得生气怏然。人的体态、马的运动以及飘扬的衣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激烈运动和兴高采烈之中又饱含着端庄典雅之美,更可贵的是,数以百计的人和马的形象,竟然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在神庙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现雅典公民群众和现实社会活动,其构思之大胆也是空前的。

《命运三女神》

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帕特农神庙雕塑中,最为吸人眼球的,当属《命运三女神》。

希腊神话中掌管命运和生命的三位女神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也是能量最为强大的神。他们是宙斯和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负责掌控整个欧洲神话系统中所有神的命运,也支配每一位凡人的命运(有点像我们中国的司命)最小的克罗索掌管未来和织就生命之线,二姐拉克西丝负责维护生命之线,最年长的阿特洛波斯掌管死亡,负责切断生命之线。即使是天父宙斯也不能违抗她们的安排。

命运三女神雕像原来位于在帕特农神庙的东侧山墙上,由古希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菲狄亚斯亲自操刀主持制作。

当时,他面临着两道难题,一是怎样在山墙横向长条三角形的空间限制下创作雕刻群,二是通过什么样的造型来传递神的形象。

对于第一道题,艺术家的作答是,巧妙安排众神的姿势,最终一位女神高高端坐,一位蜷腿席地而坐,一位斜倚着,这样的组合自然而生动,各自的姿态显得随意与放松。

艺术家给第二道题的答案则是,塑造三位丰满动人的女性形象,三女神身形优美、饱满而丰腴,身躯健美,姿态恬静而潇洒。他们穿着质地很薄的希腊式宽大长袍,长衣袍似乎已被打湿,衣褶纤细而又繁复,如行云流水般,随着人体的结构起伏,生动地体现了女性人体曲线的柔美。三女神仿佛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4: 英博(6)埃及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