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其人,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组建湘军,多年鏖战后平定太平天国。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德求官,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青年到如今被尊称为“半个圣人”,他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让人尊崇?在曾国藩诞辰210周年之际,编者整理了几位名家大咖评价曾国藩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话”,相信会给你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问:曾国藩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朝廷官员,是什么精神力量让他能够抵抗各种诱惑,做到独善其身的?他是如何做好自我修炼、抓好自我监督的?
唐浩明:他有这种强烈的意识,能够把住各个关口,靠什么?就是靠自律。
他处在这样的高位,很少有人能够管他,但他自己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中国儒家学说中提倡“君子要慎独”。什么是君子?就是在社会中拥有权力拥有地位,在社会上能够起表率作用的社会精英。慎独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也不乱来。最高的慎独就是脑子里根本不存在不好的想法,没有监督没有约束的时候也要很谨慎自己的言行。
对一个从政的人来说,怎么才能保证廉洁,曾国藩在这方面也提出了他自己的思索,也是他一辈子自己践行的准则。这就是简朴。廉洁靠什么来支撑,首先就是简朴。你不去追求那种奢华的生活,脑子里没有这样的欲望,很简朴地过日子,就不需要贪污受贿。曾国藩最大的特色就是一辈子保持简朴的本色。
唐浩明
拙诚学堂山长、岳麓书社首席编辑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唐浩明评点曾国藩”系列等
问:从背不过书的“笨小孩”到一代大儒,曾国藩是如何做到的?
郦波:原来的曾国藩连一般人的功业都做不到,而后来的曾国藩却成为有史为睹的大人物。曾国藩体现出了人生智慧,他是一个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的典型。曾国藩最大的优点是这个人很谦虚,到晚年的时候胸怀非常宽阔。
在省身上,曾国藩这一点的功夫无人可比。其中又分为三层。第一就是自我修正。自我修正首先要面对自我,找到自己的缺点。曾国藩的日记号称东方的“忏悔录”,就是勇于面对自我。曾国藩的自省,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够认识清楚自己的优点。他对自己的长处认识的很清楚,比如说,他说“吾日三省吾身”没人做得比我好,他又讲的他的为官之道、治军之道,他向来自夸。所以他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都能清楚地认识,然后毕生进行自我修正。
第二,自我成长。我们现在经常追求的成功,儒家从来不追求成功,儒家追求的是成长。曾国藩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怎么办呢?拜师问学,一生拜过很多的老师。
第三,他自我奋斗的关键因素在于行动力与执行力。曾国藩烟瘾特别大,整整戒了12年。戒烟之后,他文章里一个戒烟的字都没有提到。曾国藩为自己列了一个《日课十二条》,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做到12件事,比如早晨卯时之前必须起床,不睡懒觉。我们很多人都写过这种东西,但问题是他自打写了这个之后,终其一生,严格执行。
郦波
拙诚学堂顾问,《百家讲坛》嘉宾
著有《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等
问:曾国藩经历的挫折不少,挫折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让曾国藩逐渐成为圣人?
张宏杰:曾国藩一生确实得益于挫折,一个人的能力有一种叫做逆商,就是说我们除了情商和智商之外,还有一个逆商——逆境商数,是我们该如何面对逆境。
那么像曾国藩这样的人,因为他实际上天资比较平庸,从小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所以他的逆商很高,他能够做到越挫越勇,肯于付出。挫折一般打不倒他。特别是多次考秀才失败,但是他锲而不舍,最终科举成功的事实,对他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让他认识到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坚持到底,早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曾国藩刚到北京做官的时候,确实也有挫折感。因为他作为一个湖南乡下的读书人,带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家境又那么贫寒,来到北京,见到那么多世家大族的子弟,那么多有学识的人,那么多名儒。所以跟人家一比,他确实是有一种自卑感,但是正是这种自卑感促使他立下了要学做圣人的志向,也是立志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巨大的超越。
曾国藩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挫折,就是咸丰七年被解除兵权。也正是因为这次挫折,他的为人处世、他的胸襟、他的性格实际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就从“申韩之术”转换为“黄老之学”,懂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胸襟更广,层次更高了。
剿捻失败,包括“天津教案”处理的结果,对他确实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那么这两个挫折在他人生当中发生的都相对比较晚,所以那个时候的精力、体力都已经比较衰退了。所以这两个挫折,对他来讲负面作用比较大。特别是“天津教案”的精神打击,是造成他在六十岁出头就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直到生命的末尾,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
张宏杰
拙诚学堂顾问、著名历史作家
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曾国藩传》等
更多评价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蔡锷: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徐中约: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