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
Java单例模式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设计模式,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方法。
1.单例模式的使用场景
在一个系统中,要求一个类有且仅有一个对象,它的具体使用场景如下:
- 整个项目需要一个共享访问点或共享数据。
- 创建一个对象需要耗费的资源过多,比如访问I/O或者数据库等资源。
- 工具类对象。
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2.单例模式的6种写法
(1)饿汉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这种方式在类加载时就完成了初始化,所以类加载较慢,但是获取对象的速度快。这种方式基于类加载机制,避免了多线程的同步问题。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完成实例化。缺点是如果该实例从未使用过,则会造成内存的浪费。
(2)懒汉模式(线程不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这种模式声明了一个静态对象,用户在第一次调用时初始化。这虽然节约了资源,但是第一次加载时需要实例化,反应稍微慢一些,而且在多线程时不能正常工作。
(3)懒汉模式(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这种模式能够在多线程中很好的工作,但是每次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都需要进行同步。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同步开销,而且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用不到同步的。
(4)双重检查模式(DCL)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if(instance==null){
instance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在getInstance方法中对Singleton进行了两次判空:第一次是为了不必要的同步,第二次是在Singleton等于null的情况下才创建实例。在这里使用volatile会有可能会影响性能,但是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牺牲这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DCL的优点:
资源利用率高,第一次执行getInstance时单例对象才被实例化,效率高。
DCL的缺点:
第一次加载时反应稍慢,在高并发环境下也有一定的缺陷。
(5)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s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stance=new Singleton();
}
}
这种模式在第一次加载Singleton类时并不对初始化sInstance,只有第一次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虚拟机加载SingletonHolder并初始化sInstance。这样不仅确保线程安全,也保证Singleton类的唯一性。
(6)枚举单例
public enum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void doThing(){
}
}
默认枚举实例的创建是线程安全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单例。而且其优点就是简单,但是大部分应用开发很少用到枚举,其可读性并不是很高。
到这里六种单例模式就介绍完了,具体想要宠幸哪种你们就请便了。
友情链接
[CSDN文章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37697747/article/details/7973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