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痴人之爱》-“痴”人爱不爱?

前些日子随意刷了一部日剧,《贤者之爱》。挺毁三观的情节,却一直在说,向《痴人之爱》致敬。因得了解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这部作品。


我并没有特别注意过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但要是说起来,他却是我对日本文学的启蒙作家。高中时候好奇心也特别浓重,不像如今——不喜欢的风格,不喜欢的类型,文章小说管它再唾手可得,也直接能弃了——那时的我,闲着就搜罗爷爷的书架,架子上有的,无论什么书,都想翻翻看,在心里盖上“朕已阅”的宝鉴。谷崎的《细雪》,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日本文学作品。在看书这件事上,我并不太有长性,往往是看两眼,没了兴趣就作罢。不过,感兴趣的书,我必定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哪怕是些微细致的描写,那片枫叶是如何落在地上、落在什么样的地上,我都要看清楚了,想象清楚了。


《细雪》就是我认真读下去的那类作品。读《细雪》以前,我并不热衷读景物描写过于琐碎细致的文章,但当我读《细雪》时,却第一次体悟到了书中的景致之美,也似乎是第一次体验将自己置身其中的舒爽轻快,至此,“书中自有黄金屋”于我便多了一层含义。





随着对日本文学更广泛的涉猎,和书里个中体味的积累,我越来越能欣赏日本小说里常常出现的近乎平淡的日常,和掩盖在平淡日常里波澜汹涌的冲击力,这两种看似并不兼容的形态以各种突兀而自然的方式结合,竟能挥发出如此和谐的美感。此时再去回味初见的《细雪》,《细雪》本身的魅力相形变得稍显寡淡。


于是,当我浏览《痴人之爱》时,我没有分辨出来,这是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它更似我心目中的渡边淳一的手笔,语言却比渡边淳一来得更加洗练,结构更加浑然,写的人,仿佛能一气呵成地写好,读的人,仿佛能一气呵成地读完。这令我不禁感叹,谷崎润一郎,比起渡边淳一,在写作方面更接近天才。联想《细雪》,综观来说,他是川端康成和渡边淳一的集成者,只是失了川端的些微物哀,得了渡边的几分情色。


《痴人之爱》正是这样一部洗练而充满欲念的作品。


就从《贤者之爱》说起吧。女主是一个从小读了《痴人之爱》并对这部作品有莫名执念的奇葩,因为另一个奇葩——女二——夺走了本该属于她的一切幸福,而踏上了一条奇葩的复仇之路——她计划把女二的儿子NAOMI(和《痴人之爱》里女主名字重音)培养成理想的对象,令人惊讶的是,还培养成功了。这未免让我觉得这部日剧毫无逻辑可言,只能当做心血来潮的猎奇影片来看。这让我对《痴人之爱》,先入为主地产生了偏见。





可当我读到《痴》的后半部分,当男主养成下的NAOMI脱离男主的缰绳,局面完全不受控制,情节朝我因日剧而预设结局的反方向发展时,我逐渐打消了这种成见。大师果然还是大师。


想要完全控制一个人的性格发展和人生走向,本就是一件不可能达成的事,这种绝对养成的理想,只存在于梦里的乌托邦,任何有悖于此、不自量力的尝试,都是有些愚蠢的。而电视剧的荒诞正在于,完全忽视了这种愚蠢,而纯粹地在剧里的现实,建立了这种理想。也未尝不可,电视剧本身,便是一种乌托邦。


先有紫式部的源氏养成紫姬,后有谷崎润一郎的川木养成NAOMI。但谷崎润一郎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明白他笔下的川木毕竟只是一个工薪阶层,即使有着务农的世家做后盾,终也达不成贵公子源氏这种近乎完全养成的理想。NAOMI和紫姬也有所不同,紫姬于儿时便被源氏收养家中,而NAOMI与川木一起生活时,性格里已经有了原生家庭的影子。所以有缺憾,所以失败,所以只是“痴”,所以不是“爱”。


源氏和川木向往的女性形象也实在迥异。源氏喜爱的是亚洲大多数男性的理想型——温婉柔美的传统日式女性,而且因由分明——他自幼便对父王身边的桐壶更衣神往心驰。川木这个人就比较奇怪了:出生在农村,却喜爱一切洋玩意儿,连女友也想要长得像西方人的日本女孩,而后来他养成的NAOMI,更是热情外向甚至放浪形骸,骨子里透着一种娼淫的气质,而川木却正是被这种气质所吸引,最后沦落为NAOMI的奴隶,彻底拜倒石榴裙下。谷崎润一郎在这种痴迷的来龙去脉的交代上,有些草率而牵强。以致我初读的时候,并不能理解这种奇妙的痴念。





后来查到谷崎的生平,我才对这一设定释怀:原来川木的“痴”,正是当年写下这篇《痴人之爱》时,谷崎自身的“痴”啊。也许20多岁的谷崎也是个鲜活莽撞的年轻人,受荷尔蒙和肾上腺素的驱使,深深痴迷于和妓女的情感游戏。他急于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而文字便成全了这种宣泄,他宣泄得太过忘我,甚至忘了补描小说的后果与前因。


大概是这样吧,我猜。


其实20多岁的谷崎自己,都不知道这也许并不是爱。于是,他画蛇添足地在“痴人”的标题后,加上了“爱”,反倒,如此坦率。


是的,川木认为这就是爱,20多岁的谷崎也认为,痴,本身就是一种爱。


但这样完全的“痴”真的就是一种爱么?我不否认,爱里该含有“痴”的成分,不然也不能无条件地包容,无条件地珍视。但只有“痴”的情,并不是爱。“痴”是冲动,而爱有回味,“痴”是盲目,而爱有选择,“痴”是歇斯底里,而爱有一双“想要碰触却缩回的手”、欲说,还休。


“痴”人,并非“痴人”。为爱,或可沦为“痴人”,但单纯的“痴”人,不必谈爱。后来的谷崎,或也发觉了年少的轻狂,理想型由“妓女”转变为“女神”。但是谷崎对于养成的执念,一直持续,从未更改。即使他从来都明白真正的养成不可能实现,却仍旧坚持着这份对养成的“痴”情,这一点,反让人觉得佩服了。





芸芸如你我,其实也在一点易察觉的、不易察觉的地方,有或有过,那么浓烈而固执的“痴”念,即便不是爱又如何?




在痴愚、痴钝、痴心、痴癫之间——


生活不再无聊赖,


周遭的人和事,变得如此可爱。




这便是,成为一个痴人的意义所在了吧。


【PS】另外,我想问一下,这篇文章涉及任何违禁内容了吗?为什么要封我的文章?请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痴人之爱》-“痴”人爱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