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神的恩宠
2019年7月,章莹颖在美遇害案终于迎来终审判决。美国当地时间7月18日,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联邦法院的12名陪审员作出最后裁决,判处被告克里斯滕森终身监禁,永远不得保释。至此,持续近两年的章莹颖案终于尘埃落定。
克里斯滕森,28岁,出生在美国一个中产家庭,父亲从事建筑业,母亲是家庭主妇。克里斯滕森拥有名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助教。如果不是这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谁也不敢相信,如此优秀的男生竟然是一名残忍的杀人犯。
其实,克里斯滕森的犯罪行为早有端倪。2017年4月,克里斯滕森就开始在网上搜寻绑架的信息。从那时起,他就在谋划凶杀案。作为高智商罪犯,克里斯滕森对受害者人选、犯罪方式、犯罪地点等信息,都做了精心预谋。而章莹颖和他在同一所高校就读,他有充足的时间观察章莹颖的生活习惯,然后实施犯罪。
克里斯滕森的心思极其细腻。杀害章莹颖后,他曾向妻子炫耀说,章莹颖的遗体永远不会被发现。可见,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不仅毫无悔意,反而有种极度的自我欣赏。
2017年6月12日,警方根据车辆特征进行排查,将章莹颖案嫌犯锁定为克里斯滕森。在询问的过程中,克里斯滕森坚称,案发时自己正在睡觉。7月1日,一位网友在推特上上传了6月29日傍晚的“寻找章莹颖”活动的照片。图中右上角穿着黑色T恤、留着胡子并背黑色背包的白人男性,正是克里斯滕森本人。照片前方,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章莹颖的父亲、小姨和男友。克里斯滕森为何要出现在寻找章莹颖的活动现场?心理学家推测,克里斯滕森是想要撇清自己,同时也想通过参与活动,掌握警方调查情形的进展。不得不说,这张照片令人毛骨悚然。
根据克里斯滕森的以上行为,心理学家断定,克里斯滕森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那么,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呢?
01识别反社会人格障碍,请牢记这7大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病态人格。心理学权威著作《西德格尔心理学导论》里说,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的人,普遍没有责任心、没有道德感,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心。
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具有以下7大特征:
1、不遵守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为
2、为了个人利益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刻意欺骗他人
3、做事冲动,鲁莽且不顾他人和自身的安全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的斗殴或攻击
5、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6、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行为后,缺乏懊悔之心,显得不在乎
7、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核心特征是:欺诈、操纵、装可怜。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从外表看,他们风度翩翩、自信洒脱。但深入接触后就会发现,他们在光鲜迷人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暗黑的灵魂。在外人看来,克里斯滕森是前途大好的学术精英,但根据相关证人对克里斯滕森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克里斯滕森的另一面。
第一,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动。克里斯滕森的同事评价他性格孤僻,没有亲密的朋友。一个人如果不能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可能意味着他心理状态异常。
第二,缺乏亲密关系。克里斯滕森和妻子的关系很不和谐。虽然已经结婚,但他仍在社交网站寻求婚外情,公开约女性一夜情。
第三,亲情淡漠,缺乏家庭温暖。克里斯滕森与他人的关系很一般,父亲离他的住所仅8小时车程,但父子俩已有很久没见过面了。
第四,惯于撒谎和伪装。被抓后,无论警察怎么审问,克里斯滕森都不承认自己杀害了章莹颖,更不招供章莹颖的尸体在哪里。
第五,不服从社会规则。克里斯滕森经常不按时参加学校的活动,不及时回复工作邮件,这些都属于某些社会功能的丧失。
第六,因为酗酒,克里斯滕森曾接受过心理医生治疗。
心理学家南希·麦克威廉斯指出,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强大的操纵他人的能力,他们常狂妄自大到认为自己能搞定一切。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多会沦为犯罪分子。某权威机构对美国监狱里的犯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的犯人都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有时,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即使不犯罪,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02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五大成因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喜欢操控别人,以达到占有更多权力、金钱、性关系等目的。那么,反社会人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总的来说,反社会人格障碍有五大成因。
第一,与脑神经学有关。
人脑里,有十个掌管情绪的部位。这些部位一旦受伤,人就会变得冷血无情。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这十个部位都损伤。这里,我们重点说三个部位。
第一个是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它掌管着人的反省能力,一旦它受损,我们将不知廉耻;第二个重要部位是额下回。 额下回受损,我们就无法捕捉他人的情绪;第三个重要部位,也是最重要的部位,是杏仁核,它掌管着人的学习能力和调控能力。正是由于杏仁核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
可见,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之所以会如此残忍,是因为大脑里负责情绪的系统出了严重问题。
第二,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神经化学专家发现,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等内分泌失调,也会催生反社会人格。
比如,大脑中分泌过多的多巴胺,可能会导致人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过量的多巴胺会刺激人的欲望,因此多巴胺会促使人形成某一种“瘾”。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会不断寻找更多的刺激,这些刺激包括:药物刺激,性刺激或暴力行为刺激等。
第三,与遗传因素有关。
父母双方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其子女患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几率将大大提高。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也遗弃,此时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即使后来被有爱心的父母收养,他们仍会表现出和亲生父母一样的反社会行为。
第四,与原生家庭环境有关。
在不良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有童年阴影。这种人一旦遭遇不公,各种消极的因素就会刺激他们,诱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克里斯滕森的父亲说,儿子从小就缺爱,15岁时他曾尝试过自杀。当时,他从4米高的木板上跳下,跑到街上,还撞上一辆汽车。另外,克里斯滕森的母亲常年酗酒,这一点也给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五,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导致心理上发生相应的改变。精神长期压抑的人更容易患上反社会人格障碍。
人一旦精神压抑,就会减少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仇视整个社会。当这种仇视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便会走上犯罪道理。克里斯滕森性格孤僻,生活拮据,生活压力让他性格越来越扭曲。他每天都去健身房,但从不和人(包括他妻子)交流。他喜欢一边举重,一边面无表情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这些行为,都是精神压抑的表现。
由此可见,脑神经受损、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原生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
03和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打交道的正确姿势
为安全起见,最好避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打交道。万一不得不打交道时,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应对姿势。
第一,提高警惕。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面前,不要真实流露,否则会被操纵。和他们交流时,就算心情再不好,也不能让他们看出来,免得被他们抓住机会操控我们的情绪。
第二,对他们说的话保持怀疑。他们十分擅长利用别人达到自身目的,所以不管他们说什么,都得保持冷静。章莹颖案中,克里斯滕森就是冒充警察取得了章莹颖的信任,所以章莹颖才坐上了他的车,不料惹来杀身之祸。
第三,保持中立的话题,可以和他们聊天气、新闻、体育等无关紧要的话题。他们说话时,尽量附和。当他们开始影响我们时,要及时变换话题。
第四,绝不透露私人信息。永远不和他们谈论家庭、朋友、事业等重要问题,也不要和他们谈论让我们开心或难过的事,以免他们操纵和利用我们。
第五,暗示对方我们已经看透他们。在受到他们骚扰时别理会,冷静地揭穿他们的谎言,委婉地表明我们不可能被操控。
第六,别欠他们人情。他们控制别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别人欠他们人情。所以,别给他们得逞的机会。比如不向他们借钱,不接受他们的帮助等。
第七,寻求专业帮助。当受到他们的消极影响时,可以寻求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及时找到应对良方。
总之,面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最好与之不打交道。万一不得不打交道时,必须掌握上述技巧。
04唤起共情,是解决社会暴力问题的重要方式
西蒙·巴伦-科恩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其著作《恶的科学》中,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角度剖析了人类为什么会做出残酷行为的原因,以及人类残酷行为与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
科恩花了30多年一直在研究共情。他借助调查、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深刻剖析了人类残酷行为与共情能力的关系。结果他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之所以做出残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共情能力遭到了严重的腐蚀。
由此,科恩提出了一个概念:共情腐蚀。在解释共情腐蚀之前,先解释一下何为共情。共情,也叫同理心,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感受、理解并回应他人情感的能力。
理解完共情,共情腐蚀的意思就不难懂了,它指共情能力严重缺失,无法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并回应他人。共情腐蚀严重的人,只拿自己当人,不拿别人当人。在这种人眼里,他人和一个垃圾桶没区别。科恩发现,任何国家、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人,都可能会共情腐蚀。
共情腐蚀的最典型例子就是反社会型人格障。反社会型人格者无视法律法规,极爱撒谎,暴躁易怒,攻击性强,毫无责任感,从不知悔改。
杀人犯保罗是科恩的一位患者,但他坚称自己没有杀人。一天晚上,保罗在酒吧喝酒,有人多看了他一眼,他觉得人家在挑衅自己,于是他一气之下,将断裂的玻璃瓶扎进了对方的面部,导致那人当场死亡。后来科恩得知,保罗16岁就辍学了,他曾因偷盗、贩毒、强奸等罪六次入狱。显然,保罗属于反社会型人格。经过调查科恩发现,美国大约有15%的罪犯都是反社会型人格,很多连环杀手都是这类人。
科恩认为,共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利用共情资源,我们能解决人类社会里的大多数矛盾。这些矛盾包括:国际冲突、工作摩擦、家庭矛盾等。面对矛盾,共情远比用炮弹、宗教、威胁等手段更有效。如果人人都学会运用共情资源,世界将少些残酷,多些美好。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说,天底下有两样东西无法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章莹颖案的终审中,法官沙迪德在宣判时,对克里斯滕森说:“陪审团对你的仁慈,彰显的是他们的人性,而不是你的品格”。他又补充说:“实际上,未达成一致的这项决定已经是一种死亡判决,但这是让你自然死亡,与你杀死章莹颖的做法正相反。”然而,法官的这席话,并未换来克里斯滕森的悔意。庭审结束后,克里斯滕森露出了迷之微笑。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克里斯滕森死不悔改的丑态,让善良的人们感到窒息。从章莹颖案中,或许我们唯一能学到的就是:珍爱生命,远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
愿逝者安息,天堂里没有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