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第二节01

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现代设计的目的和特征:

设计的终极目的: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

社会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使设计学研究必须从传统的单纯对设计师传统研究和设计宣言的研究中分离出来,给予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特质、意识形态特质、技术特质和社会特质以应有的重视。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木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即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一)符号学理论:20世纪伟大的人文学者贡布里希(1909-2001)开启了符号学和设计学的交叉研究。

1、定义:图案和符号之间的分界,即单纯装饰性和象征性之间的区别。

符号学(名词解释):按照贡布里希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或语义学,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sema(符号)。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2、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20世纪初美国的皮尔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符号学的重要理论成果给予设计学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设计学研究者开始对符号学发生兴趣,并将它看作理解视觉世界的方法。

马克斯·本塞:德国哲学家本塞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里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研究。本塞按照符号学理论将世界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四种对象分别通过三种参量来规定:固有性、确定性和预期性。

设计对象:是被建构的,可以预期的,是按照计划制成的,具有审美的内涵或是其审美性质具有非确定的性质,具有可重复性;

技术对像:可以预期的,是按照计划制成的;

自然对象:现实存在的;

艺术对象:具有审美的内涵或是其审美性质具有非确定的性质。

设计对象可以划分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将功能和普遍化概念系统与一套所选择的物质媒介的组成材料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实现所预期的设计对象;

2)实施阶段:由物质系统、质料系统、技术功能系统和构成系统来实现地制造出作为产品的设计对象的语义和形态系统;

3)应用阶段:设计对象作为产品或实在物在人的行为系统中发挥功能,用作满足需求的使用对象。

3、符号学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符号学):

20世纪50年代西方设计界将符号学方法用于建筑设计,后现代建筑正是运用符号学方法从而丰富了建筑的意义,由于建筑符号学的发展促成了后现代建筑的兴起。

门、窗、柱、隔墙等是建筑语言的单元,由这些单元而组成短语、句子,从而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

建筑语言的形成有一个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过程,其深层结构被概括为(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2)建筑是气候的调节器;(3)建筑是某一文化的象征;(4)建筑是对资源的利用。

表层结构:即建筑形式则是功能的表现者。

4、影响:符号学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极有启发的分析方法,使人们用它来探求视觉世界,然而就目前而言,关于符号学的讨论大多限于理论的争辩。

(二)结构主义(名词解释) 

1、定义: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1908-2009),主要研究它所称的文化人类学,涉及原始社群中的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和历史结构等方面。

2、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列维-施特劳斯(1908-2009):结构主义倡导者,法国人类学家——《结构人类学》(1936)——探讨装饰纹样的形式结构问题;《野性的思维》(1962)不仅讨论人类学,还涉及语言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用结构主义方法探讨过艺术的特性。

2)福柯: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认为这种先验的结构早在婴儿、神话、宗教仪式中无意识的存在着,它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纯粹同时态的结构,这种无意识结构几乎隐藏在一切文化形态之中。任何知识从本质上讲都只有“无意识结构”。

3)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其著作对设计师们有着巨大的影响《神话》(1972)一书享有近似传奇式的地位。

理论要点:1>巴特认为,不应当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当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2>他力图从设计的世界里推导出图像与形式的意义,用他的话就是图像与形式的神话。他试图理解左右社会的一种框架结构,从这点来讲,他的理论体现出结构主义观点;他将设计看作是一系列可以进行分析的文化符号,就这点而言,他又表现出新的符号学特征。

受巴特理论的影响,英国设计史家福蒂出版了一本全新的设计史著作《欲望的对象物:设计与社会1750-1980》(1986)

理论要点:1>主张将设计史当作社会史来研究;

2>要研究设计如何影响现代经济的进程,反过来,现代经济又是如何影响设计的(设计和经济)。

3、如何用结构主义方法探讨艺术的特性?

在《结构人类学》中,施特劳斯曾探讨过装饰纹样的形式结构问题,并试图从社会结构的某些特点中找到解释。在《野性的思维》中,他用结构主义方法探讨过艺术的特性:画家总是居于图式和逸事之间,他的天才在于把内部与外部的知识,把“存在”和“生成”统一起来;在于用他的画笔产生一个并不如实在的对象,然而他却能够在其画布上把它创造出来;这是一种或多种认为的和自然的结构与一种或多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事件的精妙结合。美感情绪就是结构秩序和事件秩序之间这一统一体的结果,它是在由艺术家而且实际上还由观赏者所创造的这个东西的内部产生的,观赏者能通过艺术作品发现这样一个统一体。

(三)解构方法  

1、定义:解构方法也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他所要结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对待图像,结构方法企图揭示其多层面的意义。按照结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结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2、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鲍德里亚:法国社会学教授——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结构方式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他认为,在一个运用新技术、通过电视与传真不断制造信息和图像的时代里,所谓真实已经在本质上毫无意义。客观的“真”与“假”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一个新的物理世界里,主观的判断注定要影响客观的事件,因此,真理只存在于观者的眼里和心里。

理论要点:1>解构中“真实”的概念,赞成艺术家用“挪借”方式进行设计,改变了“设计必须永远是原创的或新颖的”这一观念;

2>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四面有镜子的房屋,其主体就是图像及映像,这些图像和映像由有我们的信息所制造。

2)多默:1990年出版了《现代设计的意义》,多默不同意鲍德里亚“我们无法区分真与假”,注意到镜子屋外面的人。

理论要点(分析):1>设计分为“显现设计”(风格设计)和“隐性设计”(工程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2>风格设计家实际上是处于制造商、工程师及应用科学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赖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如果制造商获取利润,设计师取得收入,消费者的自信受到尊重,那么三者便有了共同语言,他们对于设计品的风格、材料以及价值的看法便达成一致。这种一致体现为常规的趣味、确定的阶级和相应的时尚,这些正是文化史的阶段性特征。

3)德里达: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论语法学》艺术中确立了解构主义理论,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广泛运用。

(四)混沌理论(名词解释)

1、定义:混沌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界。按照通俗的解释,混沌理论是要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如蝴蝶效应。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的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事实上,与任何试图给事物以秩序和结构的方式相比,混沌的思维方式能给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观念,而创造性地混沌理论在设计作品中的反映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意义,其中创造性的混沌也随处可见。

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供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2、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曼德尔布罗特:这一理论的最有名的著作,哈弗大学的科学家——《自然的实用几何》(1980)

伯曼:《一切固定之物烟消云散》(1983)——伯曼解读了一些书籍,并试图“研读”空间和社会环境,向设计家们表明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

3、影响:混沌的思维方式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讲混沌理论的概念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种时髦的事。“创造性的混沌”成为一种态度,用来反对将设计看做是单一和有秩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对于设计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供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五)绿色设计(名词解释)

1、定义:绿色设计来自旨在保存自然资源、仿制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

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这场反消费运动是由记者帕卡德猛烈抨击美国汽车工业及其带来的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的。在今天,尤为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已提到了立法的高度。例如欧盟国家已经提出了一项环保政策:制造污染者必须对污染的后果负责。绿色设计本身已成为了一门工业。

所谓多重设计,实际上是指批评者要求设计家能够因时因地地提供更多的设计以供选择而不是说服或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设计。

2、发展与影响:绿色设计的倡导人之一 威尔士亲王:禁止在自己的王室使用各种喷雾剂,而是提倡有机肥料的农耕方式。

设计家们被鼓励参与早期规划工作,以帮助解决关键的资源问题;“生态平衡”一词,是一种评估方法,它主要考虑能源消耗、回收、原材料使用、污染和废弃物等方面的因素;这种方法试图全面详细地描绘出各种材料对环境的整体影响。绿色设计至今仍只是涉及这一广泛而复杂的问题的表面,但却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

(六)信息技术 

1、定义: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它的发展首先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对于设计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

2、信息技术对设计学发展提供了哪些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它不仅减少了公务旅行的开支,更重要的是大大加速了产品开发和销售的速度,使资金周转率大为提高,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2>它还能打破企业间竞争和合作的地域限制,使全球性企业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开发部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同在一个办公室里那样方便;

3>也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更迅速、更广泛地传播,并得到充分的利用。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库很快获取最新的设计参数、图纸和工艺文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第二节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