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

1 聚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形式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思潮千变万化, 各种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分数至上的风气使学校和教师把 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教授上, 在一定程度上忽 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被边缘化、 形式化。

小学阶段如果只重视文化课教育, 不注重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 必然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虽然很 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表上写着 “心理健康教育”课, 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往往 是流于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只停留在表面, 停留在挂 在墙上的课程表上, 停留在领导检查工作时。即使开 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部分教师因为专业性的局限,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而没有真正做到普及心理健 康知识, 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致使心 理健康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按照要求, 每所学校应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 设置心理辅导室, 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信箱以及心 理热线电话, 但因为客观原因, 很多学校的心理辅导 室, 心理咨询室, 以及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热线电话 被闲置, 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2 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因为小学教师所学专业限制, 大多数学校缺少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他(她) 们不具备相关 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能力, 导致无法有效开展专业化的 教学工作。有些学校招聘了心理健康教师, 虽说这些 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是实践经验却不够, 不能 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班主任或道德与 法治教师担任, 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专业知 识和技能没有经过系统化地学习, 在教学中或面对学 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时, 只能采用经验方法进行说 教, 不能有效的进行专业疏导和处理, 致使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1.3 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 很多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实效性差, 仅仅停留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上。教师大多采用宣读教材、一味讲解的方式“满堂灌”, 注重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生搬硬套心理学知识, 把心理课上成语文课、道德与法制课。机械讲解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 却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 教师无法有效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 很难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旦学生的心理问题爆发,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 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 科学性强的 工作, 应加强各级教育部门的督导和管理, 并借助专 家定期进行理论和实操的指导, 以有效整合心理健康 教育资源, 促进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内部 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配备具备专业知识的 教师, 确定工作目标, 做好工作计划, 制定评估体系, 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活动的开展, 开足上好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要与年级组 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密切协作, 获得学校各个部门和老师的支持与配合, 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良 性、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建设是开展好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直接 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基于此, 学校可以选拔 对心理健康教育热爱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后担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 教育理念, 学习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 学习生活的辅导者, 心 理潜能的发掘者, 心理发展的促进者”, 树立终生学 习的理念,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 调整教育的方 式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进行规范 和改进。各级领导应从各方面对心理教师给予支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充实理论知识, 提供不断学 习、进修、提升的机会。学校逐渐形成专兼职心理教 师为骨干, 班主任为主力, 全体老师齐参与的学校心 理教师队伍。

2.3 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学校、社会、家 庭三位一体, 紧密合作, 确保无论在家庭, 在学校, 还是在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会受到关注。在学校, 教师要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多观察学 生, 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时, 要牢牢把握“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 提高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 增强调控 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 人格和个性心理品质”[2]工作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异 常表现, 主动与学生沟通, 找出原因, 借助技术手段,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的辅导,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班干部岗位设置中, 每个班级 设立心理委员, 心理教师有目的地对心理委员进行培 训, 教给初步辨识不正常心理的常识, 对心理异常的 学生及时发现, 及时上报。这样, 学生有了心理问题 时, 能够及时发现, 同伴互助, 进行初步调节。日常 生活中, 鼓励学生多与家长、教师以及同学沟通交流,学会及时寻求他人帮助和自助, 鼓励学生进行绘画、日记、写信等方式, 将自己的心情感受表达出来, 既 可以为自我减压, 又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 问题。

在家里, 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人, 关心孩子的情 绪波动,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及时与教师沟 通, 家校联合共同寻找适切的方法教育学生。采用多 种形式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模式: 成立家长委员会、定 期召开家长会、利用网络优势和家长建立沟通的新方 式, 如邮箱, 微信, QQ, 钉钉, 乐教乐学等。对重点学生进行定期家访, 了解学生原生家庭环境, 发现学 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加强心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教给家长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必备知识, 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 创设和谐的家 庭关系,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社区组织相 关实践活动, 鼓励教师、家长参与进来, 帮助建立亲 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在活动中, 家长和教师借 助时机,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耐心倾听学生心里真 实的想法,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4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应多样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多种心理教育途径并举。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 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应积 极创新教学模式, 可以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利用活泼有趣的教育手段, 模拟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通过具身体验的方式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 刻。要注意的是,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个体和全 体的关系, 在教育中要找到适合全体学生的教育方法, 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 需要依据实际情况, 实施具有 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使每个学生都能 够客观的认识自我, 调整自我, 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 加强与学生 的互动, 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除了课堂 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活动好的抓手。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3]。教 师还可以拓宽心理教育途径, 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编 排校园心理剧, 开展班会队会, 开设校园心理健康月 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应健全心理 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 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 使心理健康教育 的形式和途径多样化,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新课改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