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是因为呆在心里舒适区

原来心里舒适区还可以这样解释,很受教,对我的震撼程度如灵魂一震。

”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这是另一种心里舒适区“ 陈海闲老师说。 

其实心里舒适区的含义并非是指我们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应对方式。

陈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特别有意义

习惯了异地恋的女子结婚后,跟丈夫住在一起,她却开始感觉不安 ,在纠结要不要回原来的城市,重新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问她现在的生活怎么让她不安了, 她说谁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彻底破坏现在的一切。

对关系不抱有期望,随时准备离开,过一个人的生活,这是这个女子成长经历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是她的心里舒适区,因为她小时坐在家门口,孤单地等县城做生意的爸妈回家,直到天黑父母也没回来,然后她就习惯了这种分离的应对方式。

所以,她对亲密随时做好了要离去的准备,因为她对团结没有经验积累。以致后来,跟丈夫住在一起生活了,她还无法心安。

这正是心里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去选择一种合理的应对方式。

最后,再一次梳理一下这个心里舒适区新理解的内核和逻辑:

1,不一定意味着舒适。

2.真正的心里舒适区,指的是应对环境和问题的常有应对方式,包括行为和情绪习惯。

3、呼吁走出心里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妨碍我们内心幸福的应对方式。

当我重新理解了心里舒适区这个定义,以后,我听到这个话题不再嗤之以鼻了,而是反思和找出改变自己的契机了。

比如,3个月前树下的flag ,成为一个独立的写作者,我思想上认定这是一条唯一能改变我,认清自己并且能走通的路,这是非常重要和意义深远的。

深刻到肌肤里的明白,我需要开始写,模仿别人,拆解好文,不断精进。因为实在太重要了,可是,我内心却无上抵抗自己给的这个重大安排,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我的这些感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我以前人生当中,面临过什么重大的事情,那些事情让我带给我的是什么类型的焦虑感呢?也即是陈老师说的,这是因为我的心里舒适区的作用。

嗯,摆在眼前的是找到我面对人生重大事情的心里舒适区是什么 ?

再续写。。

为什么会立下写作这个flag,并认为是非常重要和意义深远的?

1.因为我不独立,收入低的常常捉襟见肘,被亲密的人用经济优势来压迫和嘲弄,也见社会观点也是如此对待这个层级的女性——这需要职业技能。

2,我爷爷是校长,出过书,是个文人,血统基因上我认为走这条路我能成。

3,有个愿景,想成为一个生命力蓬勃的自由独立的女性,这个前提是经济独立。

4. 现在的工作被一个不懂人性的管理者变成了一个工具人,职分工作丧失掌控感和价值感。

所以,我的目标是通过写作单纯是创造收入,还承担着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这些沉重的成分。

用陈海贤老师的心里免疫X光片这个工具来照照我的心里舒适区吧 。

改变目标已经出来了。

我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是什么?

拖拉,不动笔,不拆解,不应有所学的方法论构建文章框架,明明有很多心中刺,就是不愿写,就是不出一篇长文。

这样做不管不顾我会有什么好处呢?

那样做需要消耗很多耐心,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崩溃和痛苦,付出了很多又可能出产很不理想的一坨屎,面对那样的成果自己会失望,不想看到无能的自己,知道的自己这么失败会不爱自己,会怀疑世界。而不出产那样的失败的作品我就不用面对那个失败的自己了,就可以持续的对自己保持幻想。

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是什么?

专心,付出一贯没有的耐心还出产一坨屎一样失败的长文,我就更加讨厌这样的自己并认为自己是失败的。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看出我的舒适区是极度的不自信和极度的自负呢具有极端属性的性格?要么失败,要么一举成功。

感恩陈老师的提供的镜子 ,让我看见了这样一个被自卑套牢还未觉察的自己。

我想接下来对自己我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拉是因为呆在心里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