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意象

热爱古诗词的你,一定知道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中,以景写情的那些意象,意象就像是一个代名词,客观的意象映射到文人墨客的心境中,人与自然生出共鸣的主观感情。


诗词中的意象有很多,比如子规,江水,樱桃,芭蕉,明月,高楼,春花,春蚕,流水,落花……众多意象中,我最钟情于春雨,春雨总能激起羁旅之人的惆怅之情,令人思绪万千,或许是我这人没什么归属感的缘由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江南的春雨总能揭开断肠人的伤,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光是这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让人体味到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歇,深夜窗外细雨潺潺,诗人独自辗转反侧,愁绪万千。


宦海浮沉,仕途不顺,情路坎坷,亡国之殇,这些词足以概括陆游愁苦的一生。


就像这首诗的第一句所言那样,世味年来薄似纱,人情世味,随着人生起伏,一年薄似一年,官场失意,国运飘零,个人也要颠沛流离,这其中的人情和冷暖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


春雨绵绵不绝,正如愁绪一般理不清,剪不断,唯独暂且放下过去,期望明日。明日深深的巷子里定有人挑着担子叫卖着杏花。若是酿得一杯杏花酒,能否解开万古愁?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总能让我想起来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这首词中,上阙描绘了少年和壮年两个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两幅不同的画面,来映射出两种内心的情感。少年时期不识愁滋味,在夜色歌楼中听雨,红烛散射出昏黄的光芒,罗帐轻纱温馨醉人。壮年时漂泊他乡,总在客船中听雨,客船行驶在浩渺江水上,薄雾浓云笼罩在宽阔的江面,西风中一只孤雁飞翔在苍茫的天空中,哀鸣阵阵。


下阕第一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而今雨夜留宿僧庐再次听雨,已是满鬓白发,悲欢离合的事情总是不由人的意志无情地发生着,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任他点滴到天明,任他烦恼如何,我自不管不顾。


这首诗全诗三次听雨,诗人听到的雨或许并非春雨,但借雨表达的悲欢离合的感伤和悲戚的感情并不亚于“小楼一夜听春雨”。


很多人对最后几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释义和评价都是,诗人对悲欢离合感到无奈,但却“一任”之,似乎是放下了。而我从初次读到这句诗,到现在十几年时间过去了,无数个淅淅沥沥的雨夜,我都能想起这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每每想起都不禁要泪湿眼眶。


我想诗人蒋捷跟我应该是一样的心境,人世的羁绊哪有那么容易放得下?听一夜风雨,滴答,滴答,滴答,一点一滴砸在石阶上,这每一点每一滴其实都是流不尽的泪,都是挥不尽的愁,就算是佛门僧庐,也荡涤不尽痴心人的执念啊!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无限江山,成为了故土。南唐后主李煜,相比于任何其他羁旅中人,江山沦陷的李煜那种风雨飘零,身世浮沉的感受更加深刻。囚于异国他乡的三寸之地,人间大地春回,而我李煜竟再也回不去了。


帘外雨声潺潺,春意阑珊,一夜的雨让夜晚更加寒冷,罗织的锦被也耐不住五更的寒冷。五更天时天已经慢慢亮了,寒意却渐浓,“五更寒”不仅仅是春寒,也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心寒。


梦里总算能有片刻的欢愉,回到故国宫殿,享受着安定,和谐,欢快的君主生活,贪恋这样的欢愉,竟忘了自己还是身在异国他乡的囚徒。也许不是忘了,而是不愿记起,痛苦折磨的人够苦了,就让我在梦里的欢愉中在多待片刻吧!


又是春雨,春雨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却让不得志之人愁断肠。独自一人时千万不要登高凭栏远望,远在天边的故国,离别时容易再见就难了。流走的江水,凋零的花朵,春天离去了,和春天时相比一在天堂一在人间。春天的逝去,故国的逝去,在未逝去之时是在天上,逝去之后就跌落到了人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巧的是清明也在春天,古人的智慧,节气里清明总是连着谷雨,清明是人们祭奠亡魂的日子,再来一场阴雨绵绵,谁也经不住这潮湿的阴冷和凄凉。


断肠人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行旅他乡,没有归所,只能借问酒家何处有,喝一壶老酒,以慰藉劳顿的心灵。女童指路,远处杏花中,酒肆的旗帜若隐若现,仿佛杏花酒的味道已经扑鼻而来,令人忘却了一切烦恼。


清明时节除了祭奠亡魂,还是人们游园踏春的时节,也可以感伤亲人的离世,亦可以踏春寻找万物生长的喜悦。


可身在异乡为异客,中国人的故土情节在春雨的渲染下,更加入木三分地提现出来了。就像是黛玉的寄人篱下,或是李清照的漂泊无依,春雨总能淋湿一个身世飘零的人的心,滋生出无限惆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春雨在古诗词固然更多的给人以春愁春恨的意象代表,但也偶有滋润万物,荡涤天地之希望,比如“天街小雨润如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意象不过是人赋予事物的,人的心境决定了意向的意义。李清照还是闺阁女子时,她的生活还真是令人羡慕,父亲李格非的教育显然松弛有度,还是大家闺秀李清照此时所在的家庭温馨和睦,自由自在,她还未尝到人事的艰辛,所作《如梦令》的明快节奏得以看出李清照闺中生活的惬意。


昨夜的雨虽稀稀疏疏,可风吹了一宿,沉睡了一晚还没有醉意,还担心着窗外的海棠是否安好。清晨,丫鬟已经来卷起窗帘,睡意朦胧中赶紧问起窗外的海棠,丫鬟说海棠还是老样子,可我却知道疾风已经把海棠吹落了一地,现在满树应该已经绿叶换红花了!


丫鬟哪里有词人的细腻心思,只当是海棠树还如昨日一般好好地生长着呢。词人这里有一丝丝的伤逝落花之情,却被海棠树上嫩绿的新生枝叶一扫而光。整首词描写的人物,场景,对话都体现出一种轻快的感觉。





结语


诗词中的春雨,无限柔情怅惘地向我们诉说着流光。古来伤春悲秋,春花秋月正是良辰美景,为何还让无数诗人词人感到伤悲呢?


并非良辰美景奈何天,都赋予断井残垣,正是因为太过于美好,人总是害怕失去,害怕转瞬即逝。


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气候上,春秋的短暂,冬夏的绵长。


诗人词人借景抒情,以舒心中烦闷,并非是要将内心的愁苦传达给他人,而是一种睥睨万物,悲天悯人的本性。就让春雨带走古人的感伤,也带走我们的烦忧,让我们活在当下,静看庭前花开,望天上云卷云舒。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雨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