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避免“一病返贫”,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早看得到,罗辑思维很会抓住时代的需求,继今年《时间的朋友》后对商业保险的促进。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看到了就医的困难,随之又担心起了一个不想碰到、却又可能躲不开的问题:万一得了重病,怎么才能不一病返贫?

想避免这种情况,你需要在平时就建立专业的抗风险体系。别担心,有专家来帮你——

为什么会“因病返贫”

因病返贫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无法调动足够多的现金治病。

比如,一个北京人虽然家里有房、股票、基金等等,资产是很多的,但资产配置里面没有现金。所以面对疾病,他首先会被消耗掉现金资产。

现金不够了以后,开始消耗现金等价物,不得不卖掉股票、基金去补现金的缺口。如果还不够,可能就要去处理固定资产,比如卖房子。

因病返贫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病好了,经济死亡了。

因为治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治疗会丧失工作能力,可能无法获得保证生活的现金流。

下面,我会告诉你想避免这两个情况,应该怎么办。

设计支出的补偿机制

针对现金不足的原因,你应该要去设计一个支出的补偿机制。什么叫支出的补偿机制呢?

很简单,你可以办理一个银行账户,每个月往里面存一千块钱。

这个账户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当家庭成员发生了疾病的时候,才允许动用里面的余额,平时只进不出,谁也不许拿这个钱做别用。

如果你有一点点理财知识,你会知道钱存活期是会贬值的,你可以把这个钱放进余额宝或者买一些理财产品,收益比活期高,多少能抵抗一些通胀。

你必须选择安全保本的理财工具。有人说基金定投很好,这么说没错,但它更适合应对很长时间内的风险,比如几十年内的衰老和死亡。而疾病是突发的、短期的,有可能发生疾病的时候,投资正处于低谷,所以说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安全第一。

开一个应急账户的好处是方便灵活,你随时可以去做,这个月存一千,下个月存一千,很简单。

怎么获得更多的资金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就是没有杠杆。

什么意思?就是当真碰到问题时,你能调动的资金可能就只是你账户的余额,不会增加。那怎么获得更多的资金呢?

这就需要我们天然都拥有的社会保险。

每个人都有社保,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只要是中国的国民,只要你在交社保,你都能享受到这个福利,它是中国的政策性保险。

我听说过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工作者,跟公司说不要社保要现金。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决策。

这个钱即使你拿到手里,也就是多吃一顿火锅,没有别的用处。但是如果用来交社保,坚持15年以上,你拥有的是一个跟你生命周期等长的保障,这个是国家给你的,一定是要保证的。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这个是一定要的。

但是社保也有不足——社保的特点是低保障、广覆盖。

没办法,中国人多嘛。它一定是低保障、广覆盖的。比如说生病了,门诊可以报销,但有一个起伏线;住院是可报销的,但是有一个比例限制。

据目前的数据显示,一个人如果完全只有社保,自付部分还是要付30%左右,所以社保大概能覆盖到70%左右的意料支出。

而且,自费药和特需门诊也不能覆盖,比如说进口药物、营养类药物,以及手术中的材料费,可能是不能报销的。

社保范围还有一些医疗费用是需要个人垫支费用的,虽然现在社保很方便,但是还是有这样一个范围,比如说乙类药要先垫支,事后再报销。另外一年下来有一个额度,30万,超出你就要自费。

康复费用,包括收入的补偿,社保是解决不了的。但是这块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基本的医疗问题,所以,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社保一定要有。

那这些部分怎么办?就需要税优健康险。

这个险种几乎没有人知道,因为推广得不多。税优健康险也是一个政策性保险,每个月200块钱投保保险,这样你每个月交税的起征点提高200块。

但是它没有等待期等等,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你只要交过税这都是给你的福利,一定要享受。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

还有一种,叫团体保险。

很多公司都会给员工上这个保险。为什么呢?

第一,企业作为投保人,给员工上补充医疗险。企业有税前列支额度的,这个钱不给员工上保险,也得交税。给员工上保险有个好处,就是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第二,员工的工作体验会更好。比如疫情中要复工,我就给我们全公司员工上了一个团险,如果他在复工期间被确诊得了新冠肺炎,公司一次性赔付他两万块钱,对于企业主来讲,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补充。

所以如果你是企业主,或者你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你可以去研究这个政策,用这样的工具给你的员工做一个这样的补充。

它能有效的补充社保,比如说社保报销不足的部分,可以给单位去保险公司统一报。

还有就是个人的商业保险。

有的公司没有给员工上商业保险,没关系,个人可以上。一年就几百块钱,相当于你花一顿火锅钱,可能这一年社保以外的部分报销都给你报了。

社保、商业保险、企业保险三种,就是我们讲的社会保障的三大支柱。

它们不是有了一个就不能有其他几个,而是可以同时保障的关系,你有了这些,就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的风险。

这是最好的防止“因病返贫”的工具,没有之一,因为这是唯一一种以疾病为触发机制的一种补偿的而且带有杠杆的工具。

医疗保险怎么赔付

好,那你可能又会问了:我有了这几个支柱,真生病了要赔付时怎么办?其实,赔付遵循的原则,叫做损失补偿原则:

补偿型的医疗保险遵守的是损失补偿原则,没有人能够从风险中获益,这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举个例子,如果你买了一辆车,车开了几年旧了,因为你车买的保险,突然发生事故撞车了,保险公司赔你一辆新车。这就相当于有人从风险中获益,这就会引发大面积的道德风险。所以,保险遵守损失补偿原则,就是说没有人能从风险中获益。

所以,医疗保险就是在得了病时,凭票报销。先报销社保,剩余部分拿去公司,或者拿去个人的保险公司去报销。实报实销,多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所以有人说我是不是买三家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就能赔三次呢?不是的。买一份就够了,而且你也可以提前先跟公司问问,公司如果有,如果公司加社保合在一起,就已经能很好的覆盖你的医药费用补偿问题了。

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那我们平时不生病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个办法,就是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理财习惯。

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里面讲:中国老百姓收入分两部分,一个叫劳动性收入,一个叫资本性收入,其中劳动性收入占73%,资本性收入占27%。

而只有当资本性收入逐渐取代劳动性收入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财务自由。

这意味着你不用为了收入而工作,自然你就不会因为生了病还需要去工作。那你的收入补偿部分就由理财工具,或者平时的理财来替你补偿。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健的理财习惯,让你的资本性收入逐渐逐渐的增加,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了,至少你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第二个办法,善于使用重疾险的工具。

为什么特别推崇重疾险?因为它不是保险公司开发的,而是一位医生巴纳德发明的。他帮一位女士治好了病,没过两年这个女士就复发了。他很生气的责怪她说你为什么不好好休息要工作呢?这位女士说,治疗花了很多钱,我有两个孩子要养,我休息就没有收入。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冲击,他觉得很多人疾病治好了,但是财务上已经死亡了。于是他开发了全世界第一款重疾险。

重疾险属于给付型机制,跟前面讲的医疗险不同——只要你得了约定好的病种,一次性赔付。

它实报实销了,而是一次性给你,你买了一个亿,保险公司就得赔一个亿。

所以,以这样的观念开发了重疾险,它不受补偿原则的干扰。你的健康值多少钱,别人说了不算,你说了算。你有多少保额就赔多少钱,完全是赔付的。

而且,它可以重复赔付。比如,你在三家公司都上了重疾险,三家都是可以赔付给你的。

在入手重疾险时,你要考虑到康复支出的费用,以及康复期收入的补偿。我个人觉得,一线城市至少要30万保额,才能保证在康复期能够安心养病,同时能覆盖康复费用、生活支出。

入手前,你要了解这些事

当然,你也不要因为看了上面的内容,就赶紧花大钱买一堆保险。我建议你在入手各种保险前,搞清以下几件事:

第一,搞清楚你自己现在有多少保险。

社保、公司团险、个人医疗险都有吗,分别涵盖哪些费用?它们的免赔额是多少,报销比例是多少?在风险发生的时候,你要能根据你已有的工具去快速地采取一些决策,获得尽快的治疗。

第二,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去补漏洞。

首先,看你的预算。健康险,包括医疗险跟重疾险,这部分的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5-20%,否则就变成了负担。

其次,明确保额跟保障范围。

比如你买医疗险,责任差不多,300万保额足够了。还有,你要考虑它是不是覆盖自费药,是不是覆盖你所在的地区,甚至这个医疗险有没有覆盖你想去的医院。比如说一些特需门诊部、私立医院。

另外,你要看它有没有覆盖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段,比如说这次疫情中病患需要的人工肺,以及某些癌症用到的质子、放疗等等手段。

最后,考虑是不是保证续保。

医疗型产品是一年一保的,年轻时买便宜一点,老了买就贵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它不能保证续保,很有可能没病的时候每年交钱,真正得病以后却再也买不了了。

所以,你一定要认准医疗险的保证续保功能,如果有基本上你就坚持一直交,一年几百块,每年都有300万的额度,保证你的风险,不会因病返贫。

重疾险也是一样的,你不用去看保障50种还是100种疾病,都差不多。重疾险因为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型保险,所以中国银保监会跟中国的医师协会已经联合起来制定了标准,中国所有的重疾险都必须保障25种大病。

而且,现在很多轻症也符合这个标准了,所以保险公司也会开发一些含轻症责任的保险,你可以考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避免“一病返贫”,我们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