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刻意练习》笔记1

没有勤奋就没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将其理解为一种无限的伸展性,也许一个人只要具备一丁点儿天才,就可以扩展成很大。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那不是靠讲故事或者喝鸡汤得来的,关键是“平时的训练”。 ——郎平(中国女排教练) 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姬十三(分答&在行、果壳网创始人) 比1万小时理论更合理!想要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你都需要刻意练习! ——樊登(樊登读书会创办人) 古人倡导“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去实践,学以致用。在我采访过的包括马云等上百位卓越企业家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其中有目的的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刻意地练习与实践,都与本书有深度的契合之处。 ——刘世英(财经作家、总裁读书会发起人) 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错误概念:1万小时定律。它是如此深入人心,然而,它真的错了!“刻意练习”概念的原创者、心理学家艾利克森首部中文图书问世,告诉你如何从新手到卓越专家。 ——阳志平(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文库出品人) 最近几年1万小时这个概念非常热门,但实际1万小时并非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有很多的限定条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刻意练习”下的1万小时才有用。但对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一直缺少系统的阐述,很多书籍都说得比较简单,而本书就是专注于这个话题的。刻意练习是一种更高阶的学习方式,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并缩短学习时间,让你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战隼(知名自媒体“warfalcon”、100天行动发起人) 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重复1000天,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只会让你在现状中陷得更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熔铸心血研究的“刻意练习”原则,让我们刷新了对学习与练习、知识与技能、1万小时与成功……的认知。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我认为需要好的方法,坚持刻意练习,保证足够的强度,加上有效的教练为学习提供反馈。这本《刻意练习》为你提供了有效的指南。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知识型IP训练营创始人) 对于每一个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员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这也是刻意练习方法比传统学习方法有效的地方。本书以多个真实人物的成长案例阐释了刻意练习的前景,让人耳目一新。 ——邓斌(书享界发起人)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阅读《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提升努力效果的秘诀,让同样努力的你走出事倍功半的泥潭。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对于大多数人,很努力,却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很多事,有态度,却茫然于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这个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点迅速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更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一个绕不开的竞争技能。《刻意练习》和《学习之道》是我们提升练习效果的不错的两本书籍。 ——王海龙(吴晓波苏州书友会)

尽管刻意练习的原则是通过研究杰出人物发现的,但这些原则本身,可以由任何立志于改进任何事情的人们所使用,即使只是稍稍改进也无妨。想提高你的网球水平吗?刻意练习。写作水平?刻意练习。销售技能?刻意练习。由于研发刻意练习是专门用于帮助人们变成他们行业或领域中的世界最杰出人物,而不仅仅是变得“足够好”,因此,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假设你想去爬山,你不确定你想爬多高,山路看起来蜿蜒曲折,令人望而生畏,但你知道,你想比现在所处的位置爬得更高一些。你可以简单地选择一条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路径,并期望是最好的,但你可能走不了很远。或者,你可以依靠一个曾登上过顶峰、并了解最佳路线的向导,不论你决定自己要爬多高,这会保证你以最有效的方式登山。这种最佳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而本书就是你的向导。本书将向你显示登上巅峰的路径;至于在那条路径上能走多远,则取决于你自己。

第1章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尽管比尔·蔡斯和我依然与史蒂夫·法隆一起进行着我们为期两年的记忆研究,但在史蒂夫决定用他那得到了强化的记忆去从事别的事业时,我们决定寻找另一位乐于接受相同挑战的研究对象。我们不相信史蒂夫天生就是具备能够记住数字的天赋,而是假定他提升的这些技能,完全归功于他经历过的这些培训,而最佳的证明方法是与其他的研究对象一起,再进行同样的研究,看一看我们是否能获得同样的结果。

差距在哪里 差距在哪里?史蒂夫成功地构建了一系列的心理结构,使自己能够使用长时记忆来回避短时记忆通常的局限,并且记住长串的数字。那种心理结构,也就是各种各样的记忆术(许多的这些记忆术,以运行的时间为基础,再加上一个用于追踪记忆术次序的体系)。

这里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尽管我们通过专注的训练和走出舒适区,一般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但那并不是全部。刻苦努力还不够。逼迫自己超越极限,也不够。人们通常忽略了训练与练习中的其他一些同等重要的方面。学术界对一种特定的练习与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已被证明是提高人们在各个行业或领域中的能力的最强大和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我们会马上进行详尽描述。

第2章大脑的适应能力

如果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或者只是想增加一些体重,使自己的肌肉增多一些,那么,你挑战自己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斜方肌、腹肌、臀大肌、小腿肌肉以及腘绳肌,等等,就很容易追踪观察你的健身效果。你可以采用录像的测量方法,或者简单地每天照一照镜子,感受一下你的进步。如果你采用跑步、骑车或游泳等方法来增强耐力,那可以通过测量心率、呼吸的方式来观察你的进展,也可以看自己能够持续地跑、骑、游多长距离,直到肌肉由于乳酸的累积而颤抖为止。 但如果你要挑战自己的心理能力,比如说,想要精通微积分、学会演奏一件乐器或懂一门外语,那就不同了。要观察你的大脑因这些挑战而发生的改变并不容易,因为它会逐步地适应你强加给它的日益提高的要求。艰苦地训练一天后,你的大脑皮层并不会酸痛。

由此而产生的记忆力和导航技能,让人感到震惊,因此,对于有兴趣了解这些现象,特别是了解人们如何学习导航技能的心理学家来说,伦敦出租车司机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埃莉诺·马圭尔(Eleanor Maguire)曾对出租车司机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深入的研究,那些研究也向我们揭示了训练如何影响大脑。 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 早在2000年,马圭尔就发表了关于出租车司机的研究成果,那是她围绕这一主题的最早研究成果之一。她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来观察16位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并将他们与另外50位男性的大脑进行比较,后者年龄与出租车司机相仿,但没有从事出租车司机的职业。

不过,这一结论依然不够严谨:也许研究中的出租车司机从一开始就拥有后部更大的海马体,使得他们在伦敦寻找位置和路线更有优势,而他们接受的这种广泛的测试,只是一个淘汰程序,以重点关注符合条件的出租车司机。这些司机天生就能更好地学会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中熟练地穿梭。 马圭尔运用十分简单却很有说服力的方法解答了上述这些怀疑:她追踪观察一组正在申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的情况,从他们接受培训开始,直到他们要么通过了测试,成为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要么中途被淘汰并继续从事其他职业。

2011年,马圭尔发表了这项研究的成果,这也许是证明人类大脑为响应密集训练而发展和改变的最引人关注的证据。此外,她的研究还有一层清晰的含义: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潜藏着更多的神经元和其他组织,增强了他们的导航能力。你可以把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想象成男性健美运动员经过高强度训练之后的胳膊和肩膀。他们年复一年地训练哑铃、鞍马、双杠、自由体操,练就了一身的肌肉,而这些肌肉又与他们在那些不同器械上要做的各种运动完美匹配起来,实际上,这使得他们可以做各种体操动作,远远突破了他们刚开始训练时的极限。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也同样“膨胀”,但其中充满的是脑组织,而不是肌肉纤维。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21世纪头10年之前,大多数科学家断然否认类似马圭尔等人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研究的成果,他们觉得这不可能。科学界一般认为,一旦某个人已成年,他的大脑“布线”就已经相当固定了。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在你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大脑的某些部位一定会有一些调整,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调整只不过是强化了某些神经连接,弱化了另一些神经连接,因为大脑的整个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神经网络仍然是固定的。上述这种观点,与下面这种观点密切相关:个人在能力上的差别,主要由大脑“布线”的不同而导致,它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学习,只不过是发挥某人遗传潜能的一种方式而已。

身体的适应能力 相反,如我们已经提到的那样,人们身体上的适应能力总是更容易辨别。关于身体的适应能力,我最喜欢用做俯卧撑的例子来证明。如果你在20多岁的时候身体相对健康,而且是男性,你也许能做40个或50个俯卧撑;如果你能做100个,你的朋友可能对你刮目相看,而且,如果他们和你打了赌,那他们毫无疑问会输。那么,根据上面的这些信息,你认为俯卧撑的世界纪录会是多少个?500个还是1000个?1980年,一位日本人创下了连续做10507个俯卧撑的纪录。在此之后,吉尼斯世界纪录不再接受人们提交的纪录申请,转而接受在24小时之内做完的最多次数俯卧撑的纪录。

简单地讲,人类身体的适应能力令人难以置信。这种适应能力,不仅仅是骨骼肌肉的,还是心脏、双肺、循环系统、身体的能量储存以及更多其他方面的,凡是与身体爆发力和耐力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包括在内。尽管适应能力依然存在极限,但并没有迹象表明我们已达到那些极限。 从马圭尔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了解到,大脑的适应能力也与我们身体的适应能力非常相似,不但程度相近,而且类别相差无几。 盲人大脑如何“重新布线” 对这种适应能力(或者像神经系统科学家所说的“可塑性”)

最早的观察结果,在一些研究中多次出现,这些研究着眼于盲人或聋哑人的大脑怎样“重新布线”,以便为大脑中专门用于处理视觉或听觉的部分找到新的用途,这些部分对于失明或失聪的人来说已经用不上了。绝大多数失明者由于眼睛或视觉神经出了问题,无法看见东西,但视觉皮层和大脑中其他的部位依然在充分运转;他们只是无法从眼睛那里获得任何信息。如果说大脑真的像电脑那样是硬连接的,那么,这些视觉区域永远在那里空闲着。

参与研究的是用三个指头来阅读盲文的失明者,也就是说,他们用食指来阅读构成单个字母的点的图案,用中指来判断字母之间的空间,用无名指来追踪他们阅读时特定的行数。大脑中负责控制手指的部位通常开始布线,以便每个手指头的动作都有一个截然不同的部位负责。

这些对失明研究对象的大脑可塑性的研究,类似于对失聪研究对象的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其结果告诉我们,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根据你对它们的运用而改变。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包括你的大脑、我的大脑以及任何人的大脑,都是可能的。 研究人员刚刚开始探索可以将这种可塑性付诸运用的各种不同方式。

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改进,并非由眼睛本身的变化造成。研究对象的眼睛还和从前一样,晶状体依然缺乏伸缩性,而且难以聚焦。相反,这些改进是由他们大脑中某些部位的改变引起的,这些部位负责解读来自眼睛的视觉信号。尽管研究人员并没有准确地指出这些改变到底是什么,但他们认为,研究对象的大脑学会了对图片“去模糊”。人们看图片模糊,是由两种不同的视觉缺陷共同引起的,一是无法看清微小的细节,二是难以察觉对比度中的差别。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借助在大脑中执行的图片处理来缓解,其方式很大程度上与电脑中的图片处理软件一样,或者像照相机那样,可以通过操纵对比度等来修饰图片。开展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训练教会了研究对象的大脑对视觉信号进行更好的处理,这反过来使研究对象能辨别更加细微的细节,不需要改善来自眼睛本身的信号。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为什么人类的身体与大脑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呢?讽刺的是,它全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单个的细胞和组织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 身体偏爱稳定性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保持稳定的内部温度,保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并使得血糖稳定、PH值(即酸碱度水平)平衡。它使我们的体重日复一日地保持合理的一致。当然,所有这些全都不是完全静态的。例如,如果进行锻炼,人们的心率会加快;如果暴饮暴食,人们的体重会增加;如果节食,人们的体重会下降。但是,这些变化通常是暂时的,而身体最终会回到它原来的模样。

因此,身体需要各种各样反馈机制的支持,这些反馈机制着力维持现状。想一想,当你进行某种强有力的体育活动时,会发生什么。

心跳开始加快,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并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身体储存的各种不同能量都转换成肌肉可以使用的那种能量,并注入血流之中。与此同时,血液循环也加快,以便更好地将氧气和能量传送到需要它们的身体部位上去。 只要体育锻炼并非费力到让身体的体内平衡机制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基本上不会引起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从身体的角度来看,它没有理由改变;一切还是照常运转。但当你从事持续而有力的体育锻炼,使得身体超出了体内平衡机制能够补偿的界限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 超出界限后,你的身体系统和细胞自身会处在异常状态下,含氧量和各种与能量相关的化合物含量都异常低,比如葡萄糖、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等等。各种细胞的新陈代谢不再像往常那样继续下去,因此,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与正常状态下完全不同,产生的生物化学产品也和细胞通常产生的完全不同。细胞对这种状态的改变不满意,它们通过升高细胞DNA中的一些不同的基因来响应。(DNA中的大多数基因,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是不活动的,而细胞会“打开”和“关闭”各种不同的基因,这取决于它在那个时刻需要些什么。)这些刚刚激活的基因将打开或者提升细胞内部各种生物化学系统,由那些系统来改变细胞的行为,使细胞顺应这样的事实:细胞和周围的系统已经被迫走出了它们的“舒适区”。

这正是我们可以怎样利用身体对体内平衡的渴望而推动变化的例子: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那种努力变得更容易。你会稍稍变得更强壮一些,积累一定的耐力,身体也变得更协调一些。但这里也有一个陷阱:一旦补偿已发生,也就是说,新的肌肉纤维已经生长出来并变得更加高效,新的毛细血管也已长出,等等。那么,身体就能轻松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那些体育锻炼活动了,它会再度感到舒服。改变也停止了。因此,要使改变不断进行下去,你必须不断地加码:跑得更远一些、更快一些,并且爬坡跑。如果你不继续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身体将会保持体内平衡,尽管此时的体内平衡不同于以前,但你将停下改进的脚步。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 这解释了持续将自己推出舒适区的重要性:你要使身体的补偿变化不停地发生,但如果一下子推得太猛,使自己远远离开了舒适区,就有可能受伤。

身体与大脑的一个主要差别是:成年人大脑中的细胞,一般并不会分裂并组成新的大脑细胞。当然,也有少数几种例外,比如在海马体中,新的神经元可以生长,但发生在绝大多数大脑部位之中的、为了顺应心理挑战而进行的改变(比如通过训练对比度来提高人们的视力),没有包含新的神经元的长出和发育。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一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够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练习已学会的某项技能时的学习要高效得多。另一方面,在过长的时间内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人类大脑和身体通过发展新的潜力以响应各种挑战的事实,其背后潜藏的原理是有目的的练习和刻意练习的有效性。伦敦出租车司机、奥运会体操选手或者音乐节上小提琴演奏家等人的训练,事实上是一种充分利用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发展和提升新能力的方法,而这些能力,我们以前并没有通过其他方式来发展和提升。

音乐训练如何改变大脑

要证实上述观点,最好是观察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过去20多年,研究人员极为细致地研究了音乐训练如何影响大脑,以及那些影响反过来如何造就在音乐上的极高造诣。

这些研究的含意是明显的:音乐家年复一年地练习某种弦乐器,使他们大脑中控制左手手指的区域逐渐变化,从而使他们控制那些手指的能力也日渐增强。

从纯智力技能到纯体格技能 除了音乐领域之外,科学家在其他行业或领域所做的这类研究不是太多,尽管如此,在科学家已经研究的每一个行业或领域,结果都相同:长期的训练,使大脑中与那种特定技能相关的部位发生了改变。这些研究有的着眼于纯智力的技能,比如数学能力。例如,与非数学家的研究对象相比,数学家的顶下小叶中的脑灰质明显多得多。这个大脑区域负责数学计算和看见空间中的物体,在数学领域的许多方面,这些功能十分重要。此外,它恰好也是研究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十分关注的大脑区域。

许多科学家对那些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生理因素的技能开展了众多研究,比如音乐演奏。最近的一项调查关注了滑翔机飞行员和非飞行员的大脑,发现飞行员的大脑在几个不同区域中拥有更多的灰色区域,包括左腹侧前运动皮层、前扣带皮层以及辅助眼区。这些区域似乎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学习怎样使用滑翔机的控制杆,在飞行时将指示滑翔机方位的身体平衡信号与视觉信号进行对比,以及控制眼睛运动等。 即使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纯“体格技能”,比如游泳或体操(这些运动需要谨慎地控制身体的移动),大脑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训练也造就了大脑的改变。

三个重要细节 尽管由于技能不同,具体细节也各不相同,但总的规律不变:经常性的训练会使大脑中受到训练挑战的区域发生改变。大脑通过自身重新布线的方式来适应这些挑战,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功能的能力。从那些关于训练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基本信息,但还有其他更多细节值得一提。 第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训练对大脑的影响。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方面是:年轻人的大脑,即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因为年轻人的大脑会以诸多不同方式来发育,因此,幼年时期进行的练习,实际上可以塑造后来的发育路线,从而造就更大的改变。这就是“折弯幼枝效应”。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通过超长时间的训练来发展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在许多案例中,那些已经超常发展了某项技能或能力的人,在另一些行业或领域则出现了退化。马圭尔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研究,也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反,那些已被淘汰的受训者与那些从未受过培训的实验对象几乎相差无几。由于在为期四年的实验开始之时,所有三组实验对象在这项记忆测试上的得分都很好,因此,唯一的解释是,那些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尽管提高了对伦敦街道的记忆,却导致其他类型的记忆力出现下降。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似乎那些密集的训练导致受训者的大脑将越来越大的部分专门用于这种记忆,从而留给其他类型记忆的脑灰质变少了。

潜能可以被构筑 一旦我们以这种方式理解了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便开始以完全不同的视角来思考人类的潜力,而且,这将我们引向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路径。 想想这个: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受到特别的身体挑战。他们坐在办公桌前,或者即使需要四处走动,也不用走动很多。他们不会奔跑和跳跃,不会去举重物或者长距离投掷物体,而且不会进行大量的平衡和协调的运动。因此,他们的身体能力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尽管对日常活动来说已经足够,甚至足以步行、骑单车,或在周末的时候玩一玩高尔夫或网球,但远远达不到受过高度训练的运动员拥有的体能。

对于我们从事的所有心理活动,同样是这个道理,从写报告到驾驶汽车,从教课到经营组织,从卖房子到做大脑手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学到足够多的东西,但是,一旦我们抵达了那个界限,很少迫使自己超出“足够好”的范围。我们很少去挑战自己的大脑来生产新的脑灰质、脑白质,或者以有望成为伦敦出租车司机的人们或小提琴学生可能采用的方式,对整个大脑进行“重新布线”。很大程度上,这没问题。一般说来,“足够好”就是足够好。

而且,传统的学习方法与有目的的练习或者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关键的差别,那便是:传统方法并不是专门用于挑战体内平衡的。它假设,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种学习全都涉及发挥你的内在潜力,并且意味着你可以发展某一特定的技能或能力,而不用走出你的舒适区太远。从这种视角观察,只要你进行训练,便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事实上,训练也是你唯一能做的。 然而,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到。这要求挑战体内平衡,也就是走出你的舒适区,并迫使你的大脑或身体来适应。一旦你做到这一点,学习便不再只是执行某些遗传命运的方式;它变成了一种控制你自己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

如果你长出了更多和更大的肌肉纤维,你就会变得更强壮。如果你增加了肌肉的能量贮存、提高了肺活量、改进了心跳能力以及循环系统的能力,那你的耐力将得到增强。但是,当你在参加培训,立志当一位音乐家、数学家、出租车司机或者外科医生时,你的大脑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令人惊奇的是,在所有这些区域中的改变,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理解该主题,是理解人们怎样用心理组成要素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发展并提升超常能力的关键。接下来我们会进行讨论。

第3章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可以将下棋水平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盲棋比赛可谓是最戏剧性的例子。稍稍了解一下盲棋比赛,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练习可以使神经系统怎样改变。

在语言的记忆中,也存在一些十分类似的现象。如果你让某个人回忆一个句子,但句子中的词语全都打乱了顺序,要让他从第一个单词开始记住,比如“前面的、以至于、肚子、花生、他的、咕咕叫了、太香了、他、那个女人、在吃、起来、不由得、花生”,普通人只能记住这些单词中的前六个词。不过,如果你把这些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表达清晰意义的句子,比如“他前面的那个女人在吃花生,花生太香了,以至于他的肚子不由得咕咕叫了起来”,那么,某些成年人会以完美的次序记住所有单词,而且,大多数人记得句子中的大部分内容。差别在哪里?第二种排序是带有含义的,使我们能够运用预先存在的“心理表征”来解释单词。

5万个数据块 这种辨别和记住有意义图案的能力,源于国际象棋大师提高棋艺的方式。任何一位真心想提高国际象棋水平的人,通常会花无数个小时的时间来研究大师下过的棋局,也就是我们说的“打谱”。深入分析棋子的位置,预测下一步招法,如果猜错了,回头再想一想自己到底漏算了什么。研究表明,用来进行这种分析所花的时间,而不是与其他对手对弈时所花的时间,是对国际象棋棋手水平高低的唯一最重要的指示符。这样的训练通常要花十年之久,才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这些心理表征第二个值得一提的特点是:尽管国际象棋大师最初会根据普通的规律来分析棋子的位置(而且在和水平不太高的对手下棋时已经足以应对了),但是这种表征还使得大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的棋子上,并且从心理上“移动”它们,以观察那些下法会怎样改变棋局。因此,大师可以迅速而详尽地研究可能的一连串招法和对手的应对方式,寻找能争取最大获胜可能性的特定招法。

心理表征是什么 心理表征不只是针对国际象棋大师的,我们也经常运用它们。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有些人的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更准确,而且,他们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

刻意练习包括创建心理表征 大多数的刻意练习包括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不论你在练习什么,都可以使用这些心理表征。

行业或领域的特定性 关于这样的心理表征,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们都是“行业或领域特定的”,也就是说,只应用于专为它们而培养出来的技能。我们在史蒂夫·法隆身上看到了这种现象:他已经设计了心理表征来记住数字串,然而,那些心理表征与他的数字串记忆力的提高没有关系。同样地,国际象棋棋手的心理表征,并不会使他们在涉及普通视觉空间能力的测试上具有超出他人的优势,而跳水运动员的心理表征如果放到篮球这项运动中,也将毫无用处。 一般来讲,这解释了关于杰出表现的一个关键事实:如果只是培育普通的技能,便没有心理表征这回事。比如说,你不是在普通地训练你的记忆力,你训练,是为了特定地记住数字串,记住一些单词,或者记住人们的脸;你不是单纯地把自己训练成运动员,你训练,是为了有目的地当一名体操运动员、短跑选手、马拉松运动员、游泳选手或者篮球运动员;你不是将自己训练成一般化的医生,你训练,是为了有针对性地使自己成为外科医生、病理学家或者神经外科医生。

心理表征铸就杰出表现 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因素,正是前者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通过多年的练习,他们针对本行业或领域中自己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同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表征,比如,在比赛期间可能出现的国际象棋棋子的各种配置。这些表征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决策,并且在特定的局面上更快更有效地应对。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解释了新手与专家之间的差别。 想一想,职业棒球运动员能够持续不断地击球,而且对方抛出的球的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44千米,如果换成其他人,他们没有在连续几年时间里不停地训练这种特定技能,根本不可能做到。只在刹那间,击球员就得决定要不要挥棒击球;如果要击球的话,还得决定朝哪个方向挥棒。

理解这些心理表征是什么,以及它们怎样运行,最好的方式是为心理表征的概念创建良好的心理表征。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狗的例子,为心理表征创建心理表征,最好的办法是花一点点时间来了解它们,轻轻摸一下小狗的皮毛、拍一拍它们的头,并且细心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几乎在每一个行业或领域,杰出表现的标志是能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规律,这些事物,在无法创建高效心理表征的人们看来,可能是随机或令人困惑的。换句话讲,杰出人物能够看到“一片森林”,而其他所有人,却只看见“一棵树”。 这也许在团队体育项目中最为明显。拿足球来举例。那些没有经验的人会以为,一方的11位球员似乎在场上会乱作一团,并没有可辨别的规律可循。球员们只是在场上要么奔跑,要么站立,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球到了身边,便去抢球。不过,对那些了解并喜欢足球的人,特别是那些踢得很好的人来说,这种杂乱根本算不上杂乱。

换句话讲,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已经对把手形成了心理表征,这使得他们无须有意识地思考,便知道看到的是哪一种把手,需要采用哪一类抓握方法。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有经验的攀岩者看到某个特定的把手时,大脑会给双手发送一个信号,让他们作好相应抓握的准备,同样无须有意识的思考。 没有经验的攀岩者则必须有意识地思考每个把手适合哪种抓握方法。经验丰富的攀岩者使用心理表征来自动分析把手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攀岩,而且掉落的概率也更低。因此,更好的心理表征,带来了更加杰出的表现。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对我们刚刚描述的杰出人物来说,心理表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对所有的杰出人物来讲,都是这个道理,而且,无论我们自己是不是知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某件事情的专家。

只要读到了这里,你们就是完全能够认出页面上的记号,并将它们与你语言中的词语和句子对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几乎你们所有人都是阅读的专家;尽管如此,你们中有些人一定比另一些人更擅长理解和消化本书所包含的信息。这再次涉及你们的心理表征有多么强大,以使你们克服短期记忆的局限,并且记住正在阅读的内容。 要究其原因,想一想当你在测试一组实验对象时,让他们阅读报纸上一篇稍稍有些专业的文章(例如,讲述的是一场足球赛或棒球比赛),然后出题测试他们,看他们记住了多少内容。你可能猜想,其结果主要取决于实验对象的一般语言能力(这与他们的智商密切相关),但你错了。研究表明,对于某则关于一场足球或棒球比赛的新闻故事,决定某个人理解程度的关键因素是那个人对这项体育运动有多了解。 原因简明而直接:如果你不太了解那项运动,那么,你读到的所有细节,基本上都是一系列毫不相干的事实,你要记住它们,并不会比记住一个随机的单词列表容易。但如果你对这项运动有所了解,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它、组织信息,将它与你已消化的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综合起来的心理结构。

你对某个主题研究得越多,对该主题的心理表征也变得越细致,也越能更好地消化新的信息。因此,国际象棋高手可以看懂棋谱,那些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数据,比如1.e4e52.Nf3Nc63.Bb5a6……而且,高手还可以理解整盘棋。同样,职业音乐家可以看懂一首新曲子的乐谱,并且即使没有弹奏过它,也知道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如果你是一位已经熟悉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读者,或者已经熟悉学习心理学的更广泛领域,那么,你可能比其他读者更容易消化这本书的信息。 不论是哪一种方式,读这本书和思考我正在讨论的这个主题,将帮助你制造新的心理表征,这反过来将使你未来更容易读懂和了解这个主题的知识。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在开始攀岩之前,会仔细观察整堵墙,以找到他们将会选择的最佳路径,想象着自己从一个把手的位置攀爬到另一个把手的位置。这种在真正的攀岩开始之前先创建详尽的心理表征的能力,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造就的。 更一般地讲,心理表征可以用来为很多行业和领域做计划,表征越好,计划就高效。

如何写这本书:创建心理表征 想一想我的共同作者和我是怎样把这本书整合起来的。首先,我们必须搞懂我们希望写本书的目的。我们希望读者从我们的专业知识中学到些什么?什么概念和观点是重要的,需要介绍?读者读完本书后,对于训练潜力的看法,会怎样改变?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对本书最初的大致心理表征,即我们写本书的目标,以及我们想实现些什么。 当然,随着我们为本书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本书最初的形象已经日臻完善,但那只是开始。我们需要阐述哪些一般的主题?显然,得解释刻意练习是什么。怎么来解释?嗯,首先要解释人们通常怎样练习、那种练习方法有哪些局限,然后探讨有目的的练习,等等。那时,我们想象了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标,并且逐一衡量它们,看看哪种选择似乎最佳。

如何写这本书:调整心理表征 我们发现,这个过程还迫使我们仔细地思考,我们怎样对刻意练习形成自己的概念。我们首先从刻意练习的明确理念以及如何来解释这一理念入手,但是,随着我们试图以非技术的方式来简要描述这一理念,有时候我们发现,它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进行。

那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介绍刻意练习,基本上,我们对自己以及我们希望其他人关于刻意练习的想法,提出了全新和更好的心理表征。很快,我们发现,为了让人们理解我们想要怎样介绍刻意练习,心理表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初,我们把心理表征视为会向读者介绍的关于刻意练习的许多方面之一,但现在,我们将其视为本书的一个核心特点。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一般来讲,心理表征并不只是学习某项技能的结果;它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对于这一点,一些最好的证据来自音乐表演领域。一些研究人员着重研究了将最优秀的音乐家与不太优秀的音乐家区分开来的因素,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之一是,最优秀的音乐家能创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在练习某件新作品时,新手和中等水平的音乐家往往对这件音乐作品听起来应当是什么样子缺乏好的、清晰的想法,而最优秀的音乐家往往对音乐作品有着极为细致的心理表征,他们用这些表征来指导自己的练习,到最后,指引他们在演出作品时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用心理表征为自己做出反馈,以便知道自己有没有准确地把握好作品,以及还需要做些什么,从而表现得更优秀。

相反,最优秀的那位学生,是个演奏萨克斯管的男孩,他在第一次演奏某件作品时,平均每分钟只犯了1.4次错误。而在第二次演奏时,所犯错误的次数只占到第一次所犯次数的20%,也就是说,在每10次错误中,他纠正了其中的8次。这种纠正错误次数的百分比之间的差别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演奏萨克斯管的那位男孩已经在演奏时犯了比别人少得多的错误,因此,他改进错误的空间也小了许多。 所有学生都有端正的态度,而且有志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因此,麦克赫森和伦威克总结道,学生之间的差别。

在这些领域,还有一种良性循环在起主导作用,那便是:磨砺了技能,可以改善心理表征;而改变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磨砺技能。在这方面,有点类似于鸡和蛋的关系。以花样滑冰为例:如果你不去做两周半跳这个动作,便很难就这个动作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而创建清晰的心理表征;同样,如果你没有创建清晰的心理表征,便难以做好这个动作。这听起来有点儿自相矛盾,实则不然。你一步一步地尝试着做这个动作,在此过程中,也就积累了心理表征。 这类似于你一边攀爬楼梯,一边搭建新的阶梯。你攀爬的每一步阶梯,都让你来到了需要搭建新阶梯的地方。然后,你搭建了新的阶梯,爬上去之后,你又得准备搭建下一步阶梯了。如此循环往复。你现有的心理表征在引导你的表现和绩效,并使你既能监测又能判断自己的表现和绩效到底是优还是劣。随着你迫使自己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去培育一项新技能,或者磨砺一项已有的技能,那么,你也在拓展和优化自己的心理表征。

第4章黄金标准

有目的的练习,到底忽略了什么?除了只是简单地集中注意力并且迫使人们走出舒适区之外,还需要些什么?让我们来进行探讨。 如我们在第1章中见到的那样,不同的人进行的有目的的训练,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史蒂夫·法隆训练到了能记住82位数字的地步,而雷妮尽管和史蒂夫一样刻苦,却没能超过20个。两人之间的差别,存在于用来提高他们记忆的训练类型的各种细节之中。

从音乐领域开始 有些活动,比如在流行音乐团体中演奏音乐、解答纵横填字谜以及跳民间舞等,并没有标准的训练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似乎都是马马虎虎的,产生的结果无法预料。另一些活动,比如古典音乐演奏、数学、芭蕾等,必须得采用高度发展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训练方法。如果某人谨慎勤奋地遵循这些方法,那么,他几乎一定能成为该行业或领域的专家。我毕生都在研究后面这些行业或领域。 这些行业或领域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对于绩效的测量,总是存在客观的方面,比如象棋比赛或者一对一比拼中的输赢,或者至少有一些半客观的方面,比如由专家评委来评断。

是有道理的:如果大家无法就什么是好的表现达成一致,并且没有办法分辨是什么样的改变将提高人们的表现,那么,也就很难(通常也不可能)发展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果你无法确切地知道人们表现的提高应当由什么组成,那怎么可能提出一些改进表现的方法呢? 第二,这些行业或领域往往具有足够的竞争性,以至于从业人员有强烈的动机来训练和提高。 第三,这些行业或领域通常都是已经形成规模的,相关的技能已得到数十年甚至数世纪的培养。 第四,这些行业或领域中,有一些从业人员还担任导师和教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发展出日渐复杂的一整套训练方法,使得该行业或领域的技能水平稳定提高。技能的提高和训练方法的发展是同气连枝的,新的训练方法使人们的成就达到新水平,而新成就的取得又在训练中造就了创新(这又是个良性循环)。

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到底是什么将真正杰出的小提琴家与那些只是优秀的小提琴家区分开来。传统的观点认为,在这些最高水平的演奏者中,区别主要是天赋。因此,训练的数量以及类型的差别(本质上是动机的差异),在这个层面上并不重要。我们来看一看,这种传统的观点到底是不是错的。 学小提琴,难在哪儿 要向那些只听过职业小提琴家演奏的人来描述演奏小提琴的种种困难,简直是太难了,因此,我们也难以解释优秀的小提琴家实际上拥有多少技能。演奏得好,再没有哪种乐器的声音比小提琴更优美;演奏得差,那你不如把脚踩在猫的尾巴上,听猫尖叫起来,声音也许还不至于像小提琴的声音那么难听。

所有这些,意味着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为科学家的测试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机会,科学家主要测试动机在提高出色表现方面发挥的作用,更一般地讲,也为了辨别优秀的表演者与最杰出的表演者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为了寻找这些差别,我们详尽地采访了参与我们研究的30位小提琴学生中的每一个人。我们请他们描述自己的音乐之旅,包括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谁是他们的导师、他们在各个年龄阶段每周分别花多少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独奏练习、赢得过哪些比赛,诸如此类。我们请他们说一说,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方面有多么重要,比如独自练习、在团体中练习、独自为了好玩而演奏、在团队中为了好玩而演奏、独自演奏、在团体中演奏、上课、给别人上课、听音乐、研究音乐史,等等。我们请他们估算一下,上一个星期他们花在每一项这些活动中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练习时间是最重要的差别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是:在三组学生中,只有一个重要的差别,那就是学生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 我们找来了学生们的日记。他们在日记中估算了自从开始拉小提琴以来每周花多少时间单独练习,根据他们的估算结果,我们计算了他们在18岁之前累计花了多少时间单独练习。

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我们并没有包含在研究之中,但它们也可能影响,而且实际上确实影响了不同组别中小提琴家的技能水平。例如,一些足够幸运的学生遇上了杰出的音乐导师,另一些可能遇到技能平平的音乐导师,因此,前者比后者的进步更快些。

但从这项研究中,有两个因素格外清晰:首先,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需要进行几千个小时的练习。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捷径,也看不出哪个学生是几乎不需要怎么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的“神童”。其次,即使是在那些有天赋的音乐家中,也就是能进入德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深造的那些学生之中,明显花了更长时间来磨炼技艺的学生,总体而言比那些练习时间较短的学生成就更为突出。 我们在这些学生小提琴家中发现的规律,与在其他行业或领域的从业者中发现的规律完全一样。准确地观察这一规律,既取决于能够很好地估算人们在培养某项技能时总计的练习时间(这并非一直那么容易做到),又取决于能够较为客观地分辨出在某个特定行业或领域中优秀、优异和最杰出的人。这些都不容易做到。但是,当你能够做好这两件事情时,往往会发现,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尽管我们采用了一些相当粗糙的测量指标,既包括练习的总时长,又包括舞蹈演员的能力指标,但是,在报告的练习时长与舞蹈演员在芭蕾舞蹈界已经达到的高度之间依然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练习时间更长的演员往往也更优秀,至少根据她们所在的剧团,以及她们在剧团中的地位来看是这样的。不过,不同国家的舞蹈学员需要练习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某种程度的熟练水平,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和小提琴家一样,确定某一位芭蕾舞演员最终技能水平的唯一重要因素是她专心投入练习的累计时间。当我们计算舞蹈演员在20岁之前花了多长时间练习时,发现她们平均超过10万个小时。

第5章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练习的心态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进步就只取决于你想出什么是“正确的方式”了。 边干边学 当然,这也正是阿特·图若克已经着手做了的事情,但是,在阿特的案例中,他提出的建议,很大一部分可以从刻意练习的原则中追根溯源。一种特别的方法是阿特称为“边干边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承认,商界人士都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练习技能。他们和演唱会上的钢琴家或者专业运动员完全不同,后者真正表演和比赛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每天可以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因此,阿特着手制订一些方法,使正常的商业活动可以转变成为有目的的练习或者刻意练习的机会。

对于商业世界中任何一个着眼于寻找有效改进方法的人,我的基本建议是找寻一种与刻意练习原则相一致的方法,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这种方法,是不是逼着人们走出舒适区,迫使人们尝试做一些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的事情?它有没有提供关于绩效和表现的即时反馈,以及关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提高绩效和表现的反馈?那些制订了这种方法的人,有没有辨别出他们所处的特定行业或领域之中的最杰出人物?有没有确定是什么因素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分开来?训练是不是被设计用来提高行业或领域内的杰出人物所拥有的那些特定技能?如果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全都是肯定的,尽管也许不能保证那种方法有效,至少可以肯定,它是有效方法的可能性大得多。

此外,还可以确定哪些错误最常见、最危险,并通过创建一些聚焦于可能会出现这类错误局面的仿真器,来提高仿真器的练习效果。例如,在手术期间,外科医生常常会突然想起事先没有想到的事情,暂时中断手术,而如果那件事情发生时,恰逢在对病人进行输血前的血型检验,那么,至关重要的是在完成使手术中断的事情后继续检验血型。为了帮助外科医生和医疗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获取经验,以应对那些临时想起的事情,仿真器管理者可以在各种场合的关键点处启动那样的插入程序。这类仿真器练习的可能性无穷无尽。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对于训练,王牌飞行员训练方法有一个含蓄的主题,那便是着重强调动手做,无论是击落敌机还是解释乳房X射线照片。这里的底线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知道什么,尽管大家都明白,为了能做好你的工作,你首先得知道一些事情。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一直以来,人们的关注焦点几乎总是知识。

传统医学教育的失败 想一想医学培训。未来的医生从医学院毕业时,已经花了15年的时间接受教育,但几乎所有那些教育全都聚焦于提供知识,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直接运用他们行医之后必备的技能。事实上,这些未来的医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前,甚至没有接受过医学培训,完全不懂医学。一旦他们进入了医学院,又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学习课程,然后接触临床诊治,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终于开始提升自己的医学技能。很大程度上,对于外科医生、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肠胃科医生或者其他任何专科的医生,只有在他们从医学院毕业之后,才开始专攻和发展他们将来行医必备的技能。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当他们开始在经验丰富医生的监管之下开始实习并成为住院医生时,才终于学会了他们需要的许多诊断技能和技术技能。

不要感到吃惊,在护士这个群体中,同样是这种情况。一些谨慎的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经验非常丰富的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护理,并不会比那些刚刚从护理学院毕业几年的护士更好。

简单讲,医生确实在认真地精进他们的医术。遗憾的是,他们采取的方式并不管用。一些研究人员研究了执业医生接受继续教育的好处,一致认为,尽管它并非真的毫无价值,但用处却并不大。而对于医学这个专业,我发现某些医生特别乐于寻找他们行业的不足之处,并想尽办法来弥补它们。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意愿,我才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去研究医生以及其他的医学专家。 这并不是说医学培训的效果比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培训效果差,而是因为,这一行业中的人有很强的动机去想办法精进医术。

人们认为,一旦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结束了培训,他们理应能够独立地工作了。但没有人为他们扮演类似于网球专业陪练的角色,和他们一同练习,以查找他们的不足,提出练习计划来弥补不足,然后监督甚至指导那些练习。一般来讲,医学行业和领域历来缺乏支持培训和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能力的传统,当然,其他大多数的专业领域也是这种情况。人们都以为,医学界的专业人士能够依靠自己想出有效的练习方法,并将它们付诸使用,以精进自己的医术。简单地讲,医学训练的隐含假设一直是:如果你给医生们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比如在医学院学习,或者通过医学杂志、研讨会和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等接受教育),应当就足够了。

简单地讲,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传统手术中学到的更多知识或者积累的更丰富经验,都无法为他们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技能带来优势。这种技能必须通过独立操作来培养。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当今那些想做腹腔镜手术的医生们,必须通过由专家级的腹腔镜外科医生监管训练以及这项特定技能的测试,才能正式走上手术台。 在教育中一直更强调知识的作用而忽略技能的作用的行业或领域,不只是医学这一个。在许多其他的专业学院,比如法学院和商学院等,情况也差不多。一般来讲,专业学院着重关注知识而不是技能,因为教学生知识,然后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设计一些测验,要比教学生技能容易得多。

正如在许多情况下,只要你已经想出了怎样来正确地提问,就已经知道了一半的正确答案。在专业的或商业的背景中涉及提高绩效和表现时,正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不是“我们怎样传授相关的知识”。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如我们在王牌飞行员训练方法和阿特·图若克的研究中看到的那样,我们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以便在专业和企业的背景中提升技能。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制订致力于改进技能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将补充或完全替代那些致力于传授知识的、在如今许多行业和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种策略认为,由于最重要的是人们能够做什么,因此,训练应当着重于实干,而不是知晓,特别是着重于使特定行业或领域中每个人的技能尽可能接近最杰出人物的水平。

在本章剩下的内容中,我将概略地叙述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为医生发展更有效的训练方法,最终使病人得到更好的诊治和救助。

以下就是维克斯及其同事在研究中的发现: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与那些只在相对较少的手术中才表现得胸有成竹的外科医生,两者之间的技能存在重大差别。一方面,只做过10台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外科医生,其病人在五年内复发癌症的比率为17.9%,而做过了250台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外科医生,其病人在五年内复发癌症的比率仅为10.7%。换句话讲,如果前列腺切除手术由一位经验不够丰富的外科医生来做,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相比,在五年之内复发癌症的比例几乎是两倍之多。

即时反馈的重要性 维克斯在一篇描述其研究成果的论文中提到,他的研究小组没有机会去思考,那些经验极其丰富的外科医生到底做了哪些不同的事情。不过,看起来似乎明显的是,做了几百台或者几千台手术的医生,已经提升了特定的技能,这使得他们病人的结果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采用基于刻意练习的方法来精进技能,可能是格外宝贵的,因为从这项研究和其他类似研究中,我们清楚地发现,外科医生需要花多年的时间、做大量的手术,才能达到被人们认为是专家的水平。如果可以制订出一些训练计划,使外科医生达到专家水平的时间缩短一半,可能对病人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种改进过的模式,类似于维克斯在外科医生中观察到的模式,它出现在一项针对解释乳房X射线照片的放射科医生的研究之中。

如果说专科训练帮助放射科医生以比正常情况快得多的速度达到专家的水平,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合理地假设,经过精心设计的、不需要专科训练的训练计划,可能也有着相同的效果。 杰出医生的心理过程 一旦你已经辨别出了那些绩效经常比同行优秀的人们,下一步就是推测,在那种杰出表现的背后到底潜藏着什么。这通常涉及我在第1章中描述的、用来帮助史蒂夫·法隆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的变体。

这种能力,也就是辨别意料之外的情况,迅速地考虑各种可能的响应并决定最佳响应的能力,这不仅在医学界十分重要,在其他许多领域和行业中同样至关重要。例如,美军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怎样以最佳方式教授军官所谓的“自适应思考”,特别是地面部队的中尉、上尉、少校、上校等军官,他们在遭到意想不到的攻击或其他无法预见的事件时,必须立马决定以最佳的行动响应。

第6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它针对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戏法、吹萨克斯管、写出“伟大的小说”的人。它针对每个想提高自己的扑克牌技巧、垒球技能、销售技能、歌唱技艺的人。它针对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塑造自己的潜力、不向命运低头、不甘心于现状的人。

怎样找一位好导师 怎样找一位好导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番反复,但你可以采用几个办法来增大成功找到好导师的概率。首先,尽管好导师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但他应当在行业或领域之中有所成就。一般来讲,导师只是能够引导你达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如果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初学者,那么,只要导师具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对你来说都可以,但如果你已经训练了好几年,那你需要找一位更能干的导师。 好导师还应当在他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经验。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士并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来教别人。他们本身能够做出杰出业绩,并不意味着就能教其他人怎样追求卓越。

特别重要的是查询意向中的导师在训练方面的情况。无论你每星期跟导师上多少堂课,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训练,完成导师布置给你的练习。

仅教你如何练习,而且告诉你应当注意哪些特定的方面、你犯了哪些错误、怎样识别卓越的表现。要记住:导师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你创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监测和纠正你自己的表现。

这是从任何类型的训练中最大限度获益的关键,从私人课程或是团体课程到单独的训练,甚至到比赛或竞争,不论你在做什么,专心地做。

不专注,练习没效果

在这方面,我给佩尔·霍尔姆洛夫提出的建议,同样适合刚刚开始进行刻意练习的任何人: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制订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一旦你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有效地专注于练习了,那便停下来。一定要确保每天都保持足够的睡眠,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练习。

简单地概括,这就是问题所在:有目的的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难以坚持下去,即使你仍然在坚持练习,比如,你还是经常去健身房,或者你每个星期依然花很多时间练习弹吉他,但你难以保持专注和努力,因此,到最后你不再能推动自己前进,而且不再进步。问题是,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注意到,尽管需要付出努力,但你一定是能够继续前进的。每一位世界级的运动员、每一位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每一位音乐会上的小提琴家、每一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都是活生生的证据,也就是说,他们证明人们可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刻苦练习下去。这些人全都想出了怎样克服“新年决心效应”,而且使刻意练习成为他们生活中持续不断的一个部分。他们怎么做到的?我们可以从那些杰出人物身上学到些什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不断前行?

精心设置目标 当然,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一种孤独的追求。尽管你可能为寻求支持与鼓励找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但是,你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你自己的练习。你怎样在那种连续不停的专注练习中保持自己的动机? 最好的建议是精心设置目标,以便你能持续不断地看到进步的实质性信号,尽管并不会总是出现重大的进步。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而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应当从所有这些故事以及所有这些研究之中了解到,没有理由不去追寻梦想。刻意练习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你可能一直以为自己“够不着”那些可能性。摒弃这种想法,大胆去闯、去试!

第7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我们目前还无法回答上面那个问题,但我们确实知道,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发展了技能的人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之后,似乎从那种技能的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的愉悦感觉。音乐家喜欢演奏音乐。数学家乐于解答数学题。足球运动员热爱踢足球。当然,有可能这完全是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花了数年时间苦练某项技能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那一技能,但也有可能正是这种练习本身引出人们心理上的适应,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愉悦和更强的动机来从事那项特定的活动。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能猜测;但不管怎样,这是合理的猜测。

这一观点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传统的观点认为,完美音高是非此即彼的命题:如果不从儿童时代开始训练,永远不可能练出来。训练完美音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某些成年人依然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但如今很显然,至少有些成年人可以培养完美音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24《刻意练习》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