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

      在我的老家—沂蒙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歇后语:忙得和大年三十似的。表示太忙了,太太忙了,忙得实在不能再忙了,或者说忙得一塌糊涂。言下之意就是说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最忙碌的一天。平时乡里乡亲见面打招呼除了吃了喝了,也习惯来上一句“忙啥呢”,“忙煞了”对方总会不失时机的调侃一句“忙得和年三十似的吗”,随即两人便哈哈大笑一阵,久而久之,便成了流行于当地的歇后语。

      说实话,这大年三十的忙,也不是空口无凭的,是的的确确实实在在的忙。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按风俗,一年中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都要在这一天了结,大年初一新的一年的重启也要在这一天充分准备好,承上启下,自然事情繁杂,不亦乐乎。

    先是忙祭祖,沂蒙山区,孔孟之乡,百善孝为先,过大年,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感恩祖先。在这里,祭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上坟,一大早备好祭品瓜果纸钱香火,一家之主便带着儿孙到山上墓地去上坟。还有一种就是请家堂,意思就是把上边五代先人都请到家里来过年,这下可有忙头了:首先要把五代先人的牌位写好,板板正正的用特定的方式(折成上边箭形下边梯形底座可以自行立住)折叠好,然后按辈分大小排好,毕恭毕敬地摆到堂屋正中的八仙桌后面,前面的桌面上便一样样摆上盘好的鸡(翅膀要含在嘴里)、鱼(上好的白鳞鱼要绕在白菜芯上)、猪肝(立着放似山)、方肉、豆腐、猪耳朵、芹菜炒肉、松肉(竖着排)、丸子整整九大碗,另外还有馒头,各种点心、水果、糖果等,每个菜上都搭上绿绿的菠菜或是芹菜叶,上面再挂上染红的粉条,红红绿绿的,煞是好看。

      做完这些便已过晌,接下来还要扒猪头。那年代,猪肉是万万买不起的,猪头也是要凭票才能买到的,带回家需要先用沥青祛毛,沥青也只是能去掉光滑表面的猪毛,最难的是猪头皱褶处,需要用烙铁烧红了插进去烙,满院子都飘着烧焦的猪毛味,剩下的细毛毛最后再用钳子镊子一根根拔掉,反复冲洗干净,一劈两半入锅,随着劈劈啪啪的灶火,便升腾起浓浓的期盼已久的肉香。

      大年三十,男女自然分工是特别明确的,男主人要扫屋子(包括扫屋顶:把扫帚绑到杆子上)扫院子打烟筒胚炉子上坟或写牌位折牌位点香打纸请家堂杀鸡秃猪头贴对联,女主人打扫房间厨房洗刷锅碗瓢盆盘鸡弄鱼准备贡品炸年货剁馅子和面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一家老小的新衣鞋帽等。男主人收拾完猪头,便带着孩子们去贴对联。贴对联是孩子们最最喜欢的事情了,至于喜欢,不仅仅在于贴上红红的对联便真真正正有了年的味道,更在于区分主房侧房厨房猪圈大门的内容及上联下联,这可是表现自己聪明才智和学习的大好时机,争先恐后,欢天喜地。

    摆好八仙桌上的祭品,大锅里炖上猪头,女主人便关上锅屋(厨房)门开始炸鸡炸鱼炸松肉炸丸子炸藕合炸麻花,据说这时候是任何人不允许进去的,否则丸子就炸不成丸而都炸散了,现在想来是防止孩子忍不住进去吃和危险,但在那时我们却是深信不疑的。

      炸完年货,便开始准备年夜饭。年夜饭的饺子要是肉馅的,那时候绞肉机是没有的,家家户户噼里啪啦剁馅子,此起彼伏,一家更比一家响。那年头,大棚菜是没有的,白菜萝卜豆芽米豆皮子就是自给自足上等的好菜,熬烂菜也是必不可少的,猪头肉捞出后的汤,放上自己生的豆芽、萝卜片、大白菜、米豆皮子等,烩上一大锅,就是年后最最受欢迎的大菜了。

      年夜饭除吃肉馅的饺子外,还要准备米饭,要大米小米混合的,寓意金银,必须蒸出锅巴,意为过罢。年夜饭(好像一天忙的只吃了这一顿)后,孩子们出去放花放鞭后打牌守岁,女人们便又开始包饺子,这次是素馅的,芫荽豆腐或韭菜豆腐,意为延岁和兜福久久,包了一盖垫又一盖垫,足够大年初一一整天的饭。然后把孩子大人第二天一早穿的衣服鞋帽一一准备好。时过午夜零点,开始放鞭下饺子发前浪(发钱粮),压锅(每个锅里放上豆腐,寓意福禄连年不断),方算守岁结束,一年完美收官。

    这林林总总,大事小情,是不是真的忙得像大年三十啊!哈哈,其实就是大年三十!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