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硬件复兴把脉 硬件创新最有机会的十个方向

   1、智能手表

   下半年会有一拨国内的玩家加入,思路和 SmartWatch、Pebble 会有不一样,比如盛大的 Geak 手表、inWatch 的可通话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产品现在的问题是,缺少通过传感器获取足够外界信息的能力,还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2、腕带产品

  虽然同样是腕上设备,腕带和腕表有很大不同,腕带更加简单专注,有时候越简单一些,越能放大用户需求。

  其实 Jawbone Up 的功能和原理都是很简单的,通过位置感应来得出走路的步数、睡眠时间等数据,甚至高端大气的蓝牙传输数据都不支持。但这种简单让设备更可靠。

  国内不乏跟进腕带产品的厂商,郭台铭曾经佩戴了一款富士康研发阶段的腕带产品,做过儿童学习设备的橡果国际也在研发腕上运动记录器,百度和咕咚合作的手环也在变得成熟。

  3、汽车领域

  Tesla 的电动汽车和 Google 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再发明的两个标杆,需要太多的时间和技术积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是很难做到的。但车载系统是个很好下口地方,已经多年未有大的革新。

  一些厂商在和互联网互联网公司积极互动,从车载系统入手,让汽车变得智能化、互联网化,百度和福特在 6 月份达成合作,在福特 SYNC AppLink 系统加入百度的云服务和软件产品,AppLink 可以作为一个桥梁,让汽车控制手机应用。这样你除了可以直接在福特汽车里用语音用到百度地图,还能将很多其他的互联网服务带进汽车驾驶舱。

  4、路由器/网络

  5、相机/打印

   相机和打印市场的玩法也很多,3D 打印是颠覆打印功能的一个突破,现在民用的产品已经很便宜,3~4000 块钱就能买到。前一阵我体验过的 LG PocketPhoto 也是个不错的例子,用 Zink 的无墨打印技术,可以把打印机做到很小,和手机差不多,只厚一些。

  相机的智能化就跟是大势所趋了,三星已经做了几款 Android 系统的数码相机,但由于这个品牌在相机市场本身比较弱,还难以撼动几个传统相机大厂的市场,但相机具备分享功能,比如通过内置 WiFi 模块、GPS 模块,系统支持在线升级,这些都应该是未来具备的功能。

  6、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喊了好多年,但还没有普及,原因是支付环节不是某一个产品说了算,涉及到支付结算、银行系统、运营商等等。

  从去年开始,手机厂商已经开始积极和运营商、银行斡旋,解决了运营商和银行的支付通路,会有一些很便携的移动支付硬件。比如手机,比如移动的拉卡拉收款机等等。

  7、PC 外设再造

  围绕传统 PC 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小到摄像头,据说联想在开发云摄像头的产品;还有比如最近在创客圈里比较火的激光投影键盘。

  8、游戏/玩具

  玩具产品的智能化再造有很多例子,伴随 iPhone 的普及兴起的 Parrot AR.Drone 飞行器、Brookstone Rover Spy 坦克这都是已经很成熟的产品。

  在 2009 年推出就火了一把的 MindFlex 意念控制小球的玩具产品,至今依然让人津津乐道,最近搜狐举办的智能手机运动会上提供了意念对抗的玩具,很受玩家关注。

  9、客厅/家居

  掌上数码设备进化得如此之快,但我们的客厅貌似一直进化很慢。现在一股科技创新产品正在客厅市场 PK,电视用的盒子产品、体感游戏产品这是一个缩影。

   另外还有像智能多功能遥控器等产品,客厅大作战的主要方面是改造现在的家电产品,电视是一个中心。其实像冰箱、洗衣机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比如我并不知道放在冰箱里的事物哪些快过期了,洗衣服的时候你洗衣机能能不能不在洗衣机普遍而能知道洗衣的进度?

  10、医疗/健康

   创业公司康诺云健康管理他们推出的产品提出了几项新的技术设想,通过轻便的腕上健康监测设备,可以监测到人体的血压、血糖、血氧、脉搏等数据,通过多点监测得到连续的数据曲线,再对比分析模型给出合理的健康建议。

  来源: <给硬件复兴把脉 硬件创新最有机会的十个方向_IT新闻_博客园>

 对创业者来说,很多人不想出门亲自招募用户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害羞和懒惰。创业者宁愿在家里写代码,也不愿意出门和陌生人说话,何况还要被大多数人拒绝。但是,如果初创企业想成功,至少有一个创始人需要在销售和市场宣传上花费大量时间。

  另一个原因是这样能招募来的用户一开始看上去太少了。“那些有名的大型初创企业肯定不是这样开始的。”创业者想。他们忽略了复合成长的力量。我们鼓励每个初创企业通过周成长率来测量自己的进步。如果你有 100 个用户,为了保持 10% 的增长率,你下周需要找到 10 个新用户。虽然 110 个并不比 100 个好多少,如果一直保持每周 10% 的增长率,你会被最终的数字惊呆的。一年后你就会有 1.4 万用户,而两年后则会达到 200 万。

  当你在招揽用户时,在不同的时间段你会在做不同的事情,而用户增长最终会减缓下来。但如果用户需求的确存在,你可以从亲自邀请用户做起,然后逐渐转变到不那么耗时费力的方式。

我以前总在想一个词来描述对用户该有多重视,然后发现乔布斯已经告诉我了:极端。乔布斯认为一个人应该对质量重视到极端病态的程度。
从你最早期的用户中得到的反馈通常是最有用的。当你的公司大到需要专家小组的时候,你还是会希望能去用户的家里和办公室,亲自观察他们使用你的产品,就像公司最初时的那样。
 

为什么我不看好硬件创业

前几年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已经逐渐平淡,而一股“硬件创业”潮突然热的发紫。 各种开发者开始讨论硬件开发,软硬结合,投资人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各种新奇的电子玩意,智慧家居,可穿戴网络,配合上体感,脑电,智慧传感器,确实让人目不暇接。一个新的看点早就形成。 如果你特别想了解这方面的消息,可以看“雷锋网”,或者我和朋友做的极客网站系统-神奇小屋,或者36Kr, 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如果你去硬件创业,不仅要需要电脑写代码,更需要采购硬件,制作和焊接它们,去以批量成本高十倍的价格买各种零件,你需要跑无数次电子市场(笔者去北京中发电子市场去了40回)。 你要担心买回来的芯片封装对不对,是不是国产的或者假冒的。你需要认真的画原理图并且布线,考虑供电问题,板材厚度,元件布局。 还需要考虑焊接问题,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总之,先好好闻闻那个有点毒性的助焊剂的味道吧!

在软件上,嵌入式开发和常用编程工具有很大不同,没有完善的库和代码提示,甚至编译器会出现各种不符合标准C的莫名其妙的错误,即使软件写的没问题,可是无线就是调不通!哈,重新找硬件问题吧。 你可能需要调试器或者编程器,这也是一部分开销。

需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外形设计,人机交互和材料。我不知道有多少硬件创业者有足够的资本请工业设计人员。为此,要选定相应尺寸的元器件,设计相应外形的PCB,一个过孔错了都不行,螺丝的位置差1mm也装不上去。 必需保证足够的耐心和准确性。

还有通信和供电这两个大问题。一般而言,创意电子产都需要社交化,它会连接你的手机发微博告诉你朋友。而就需要蓝牙或者WIFI通信能力,而非低成本的2.4G或者Zigbee网络。 它的代价是,因为这些芯片都是面向高级32位CPU的,他们很少内部提供完整的软件接口,如果你用的不是高端ARM,就得重新开发驱动程序,这个复杂性不言而喻。而且双层板已经不能满足供电和抗干扰要求了,上四层板甚至六层板!你还要考虑天线设计(这可是大事!) 难倒众人啊。 当然也有别的解决办法,就是买模块,淘宝一搜一大堆蓝牙模块,可是这些模块虽然成本低使用简单,但功耗大,灵活性差,那个体积可能已经超过你的产品体积了。总之,你需要很牛的硬件设计成员。

你要有足够的资本应对错误, 一个复杂的软硬结合的系统,几个人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很容易在不经意的地方犯错。比如开关,笔者在好用结实和小巧的开关选择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而这种错误,不是几分钟打开编译器改完bug重新编译,而是将原有的板子修改后重新送厂制作焊接为代价的。 如果已经铺货又发现问题,比如电源接触不良的小细节,那就麻烦了,不能像软件那样在App Store上直接发布升级版,因为我们没有完善的保修网络,只能给用户再送去一个新的,完全亏本。

即使上面的问题都能克服,你还需要考虑产品研发时间和迭代速度。软件发展日新月异,硬件何尝不是?手机更新多快,那些厂商拼着命的上四核1080P。 你甚至需要比诺基亚三星这些大厂更快的出牌,在两个月内拿出完整的设计。稍微晚一点,抱歉,市场已经有人开始铺货了。而且,现在消费者都被惯坏了,安卓的用户体验还常常被人喷呢,你的硬件产品,必须要有极好的体验。

如果你确实要做面向真正市场的产品的话,就需要考虑竞争者。 大深圳有多少专门做硬件的厂商和高手?做平板的几百家,做手机的几千家,连智能家居这些,他们早就做烂了。他们拥有最快的研发团队,最完善的代工体系,最快的市场反应度,一句话概括,人家是玩专业的! 像我这种假如去参观,估计是张着大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真正的家电大厂,倒是动静很小,电视还是电视,加湿器还是加湿器,他们可没给加湿器装WIFI。

泼了这么多冷水,起码硬件创业有好处,有相对明确的盈利模式,你卖出去一套就是一套,XXX元,配合免费的软件和服务。卖出去的数量乘以利润,就是我的收入啊! 尤其中国人,多数不愿意为软件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买单,但却愿意去买“智能墩布”,这对硬件创业者来说是好事。 不过面向普通消费者,物美价廉是非常重要的,创意类产品不超过四位数已经是能接受的极限了(对本屌来说是这样的)。可是咱们也知道,产量越大,价格越低,做的那几百台样机,成本会高的离谱! 不过,消费者可能不这么认为。 再说需求,找到合适的针对人群,比如高尔夫杆自动记录仪,钓鱼系统(真的是钓鱼)的自动提示系统,这些都是好创意。因为玩这些的家伙都不缺钱,但如果是面向街里街坊的大妈大婶,那就要注意了,我宁愿推一车便宜好吃的西红柿过去推销。

说了这么多硬件难伺候的话,有什么简单的方法么?一种方式是硬件积木,类似乐高玩具的设计理念,将不同模块以插件的形式组合,并提供足够简单的编程接口。他们做的不错,切实的降低了做硬件的难度,给大家做了科普,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很成功。不过,你没法将这些原型设计做成能盈利的产品,因为本身这些模块就价格高企,而且本身提供的编程接口在复杂应用前变得非常鸡肋,从底层c做起,买一块开发板能做的更好,而开发板网上一搜,到处都是。

作为一名曾经的硬件创业者,我向现在的硬件创业者致敬,你们有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勇气,毅力和知识水平去挑战数不清的难题。如果真的做好了,那就是一张超级大饼,因为准入门槛很高,能活下来的人绝对是精英和成功者。就算失败,也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机会,虽然我大XMOVE失败了,但它给我带来的好处非常之多,这要比做这件事情本身更重要。总之,一定要踏踏实实,有敢把自己搭进去的魄力,才有资格找VC.

而郭晓现在作为全球CEO,那么他有没有这种压力那?郭晓的回答是这样的。他说可以把一个人的知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舒适区的外围是学习区,学习区的外围是恐慌区。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呆在舒适区里,上班的时候都使用的是自己熟悉的技术,交流的都是些熟悉的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但当你有不满足现状的想法时,你可能就需要走出你的舒适区,踏入学习区。比如你烦透了与java这些繁琐的语言打交道,那么你就要进入你的学习区,去学习ruby、JavaScript等动态语言;比如你在工作中一直做的是Dev,想尝试一下QA,那么你也要去学习自动化测试、安全性测试等。”舒适区和学习区是有交集的,你在学习区扩张的时候,舒适区内掌握的技能能提供相当一部分帮助。而恐慌区则包裹着学习区。当你听到恐慌区中的一些名词时,并不会感到那么舒服,甚至有一丝不安。那表明这样那样的原因,你并未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从舒适区直接跳跃到恐慌区比进入到学习区要困难的多。

每天都要有进步的压力!如果自己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勇于向未知领域前进,这种压力其实并不存在。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你的知识领域的扩大,机会对你来说只能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