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 web 资源呈现出来,它需要从服务器请求资源,并将其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资源的格式通常是 HTML,也包括 PDF、image 及其他格式。用户用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指定所请求资源的位置。
浏览器内核主要分成两部分:
最开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并没有区分的很明确,后来 JS 引擎越来越独立,内核就倾向于只指渲染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和⼤多数浏览器不同,Chrome 浏览器的每个标签⻚都分别对应⼀个呈现引擎实例。每个标签⻚都是⼀个独⽴的进程。
浏览器渲染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css转换为浏览器内容理解的结构
当渲染引擎接收到CSS文本的时,会执行一个转换操作,将css文本转换为浏览器可以理解的结构–styleSheets。
2、转换样式表中的属性值,使其标准化
什么是标准化:
body { font-size: 2em }
p {color:blue;}
span {display: none}
div {font-weight: bold}
div p {color:green;}
div {color:red; }
可以看到上面的 CSS 文本中有很多属性值,如 2em、blue、bold,这些类型数值不容易被渲染引擎理解,所以需要将所有值转换为渲染引擎容易理解的、标准化的计算值,这个过程就是属性值标准化。
3、计算出DOM树中每一个节点的具体样式
涉及到CSS的继承规则和层叠规则。
样式计算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出 DOM 节点中每个元素的具体样式,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守 CSS 的继承和层叠两个规则。这个阶段最终输出的内容是每个 DOM 节点的样式,并被保存在 ComputedStyle 的结构内。
详细过程:
因为页面中有很多复杂的效果,如一些复杂的3D转换,页面滚动,或者使用z-index,为了更方便的实现这些效果,渲染引擎还需要为特定的节点生成专门的图层,并生成一棵对应的图层树(LayerTree)。这和PS的图层类似,正是这些图层叠加在一起才最终构成了页面图像。
实际上,浏览器的页面被分成了很多图层,这些图层叠加在一起后,最终合成了页面。
布局树和图层树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布局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包含一个图层,如果一个节点没有对应的图层,那么这个节点就从属于父节点的图层。那么什么情况满足,渲染引擎才会为特定的节点创建新的图层呢?满足一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就可以被单独提升为一个图层。
1、拥有层叠上下文属性的元素会被提升为单独的一层。
页面是一个二维平面,但层叠上下文能够上HTML元素拥有三维概念,这些HTML元素按自身属性的优先级分布在垂直于这个二维平面的Z轴上,以下情况会作为单独的图层
1、position:fixed
2、css 3d 例如:transform:rotateX(30deg)
3、video
4、canvas
5、有css3动画的节点
2、需要剪裁的地方也会被创建为图层
文字内容溢出div的情况
把div的大小限定为200200像素,而div里面的文字内容比较多,文字所显示的区域肯定会超过200200的面积,这时候就产生了剪裁,渲染引擎会把裁剪文字内容的一部分用于显示在div区域,下面是运行时的执行结果:
出现这种裁剪情况时,渲染引擎会为文字单独为文字创建一层,如出现滚动条,滚动条也会被提升为单独的层。
**注意:**这个过程是逐步完成的,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渲染引擎将会尽可能早的将内容呈现到屏幕上,并不会等到所有的html 都解析完成之后再去构建和布局 render 树。它是解析完一部分内容就显示一部分内容,同时,可能还在通过网络下载其余内容。
“重排”,“重绘"和"合成”。
如果你通过JS或css修改元素的几何位置属性,如width,height等,那么会触发浏览器的重新布局,解析之后的一系列子阶段,这个过程就叫重排。重排需要更新完整的渲染流水线,所以开销也最大的。
修改元素的背景色,布局阶段不会执行,因为没有引起几何位置的变换,所以直接进入绘制,然后执行之后的一系列子阶段,这个过程就叫重绘。相较重排操作,重绘省去了布局和分层阶段,所以执行效率会比重排效率高。
那如果你更改一个既不要布局也不要绘制的属性,渲染引擎将跳过布局和绘制,只执行后续的合成操作,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合成。
使用CSS的transform来实现动画效果,可以避开重排和重绘阶段,直接在非主线程上执行合成动画操作。这样的效率最高,因为是在非主线程上合成的,并没有占用主线程的资源。
JavaScript既会阻塞HTML的解析,也会阻塞CSS的解析。因此我们可以对JavaScript的加载方式进行改变,来进行优化:
(1)尽量将JavaScript文件放在body的最后
(2) body中间尽量不要写标签
(3)标签的引入资源方式有三种,有一种就是我们常用的直接引入,还有两种就是使用 async 属性和 defer 属性来异步引入,两者都是去异步加载外部的JS文件,不会阻塞DOM的解析(尽量使用异步加载)。三者的区别如下:
css要放在顶部,它不会阻塞html的解析
使用CSS有三种方式:使用link、@import、内联样式,其中link和@import都是导入外部样式。它们之间的区别:
外部样式如果长时间没有加载完毕,浏览器为了用户体验,会使用浏览器会默认样式,确保首次渲染的速度。所以CSS一般写在headr中,让浏览器尽快发送请求去获取css样式。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导入外部样式使用link,而不用@import。如果css少,尽可能采用内嵌样式,直接写在style标签中。
style样式解析
浏览器一次是加载64kb,现在我们加载的页面过大,所有会分段接收。
Tips: style中的样式不解析完毕,页面不会渲染。
1、由html解析器解析
2、不会阻塞浏览器渲染,但可能出现闪屏现象
3、不会阻塞DOM解析
通过style标签引入会一般解析,一边渲染。
link引入
1、link进来的样式,由css解析器去解析,并且是同步解析的。
2、css解析器会阻塞页面的渲染。(link引入的外部样式会阻塞页面渲染)
(可以利用这种阻塞避免"闪屏现象")
3、推荐使用link引入样式。
4.阻塞后面的js语句的执行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减少渲染的时间:
table
布局, 一个小的改动可能会使整个table
进行重新布局documentFragment
,在它上面应用所有DOM操作,最后再把它添加到文档中display: none
,操作结束后再把它显示出来。因为在display属性为none的元素上进行的DOM操作不会引发回流和重绘。浏览器针对页面的回流与重绘,进行了自身的优化——渲染队列
浏览器会将所有的回流、重绘的操作放在一个队列中,当队列中的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浏览器就会对队列进行批处理。这样就会让多次的回流、重绘变成一次回流重绘。
将多个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放在一起,就会等所有的读操作进入队列之后执行,这样,原本应该是触发多次回流,变成了只触发一次回流。